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法学论文 > 法学理论 > 浅析贿赂犯罪

浅析贿赂犯罪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法学理论


[内容提要].贿赂犯罪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的问题,它的存在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根据。尤其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政治体制改革时期,各种矛盾的存在是贿赂犯罪产生的国内原因。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西方腐朽文化的进入,特别是“金钱万能论”、“权钱交易”等唯利是图思想存在各种交易当中,这是贿赂犯罪产生的国外原因。当前,在我国贿赂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情况,特别是在建筑、信贷、证券等领域,商业贿赂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建设。这也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特别在修改《刑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时,对贿赂犯罪做出专门的修改和制定,这在遏止贿赂犯罪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从当前贿赂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危害,贿赂犯罪的成因,以及预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当前贿赂犯罪进行了浅显的剖析,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给人启示的作用。

关键词:贿赂犯罪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有所作为的执政者,无不从清贪肃廉入手以图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几乎每一个衰败王朝,无不是在腐败官吏横行的苟苟营营中最终坍塌毁灭。横看世界,对贿赂犯罪的治理无不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新加坡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对于它长期以来政局的稳定,政策的连续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南美等一些国家,正是由于贿赂盛行,政府不廉洁,导致政局动荡,经济长期处于徘徊停滞状态。
贿赂犯罪作为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犯罪形态之一,其运动与发展总是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状具有不可分离或必然的联系。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体制、激励机制、经济成份、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调控经济的职能手段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与此相关的犯罪形态的变化。其犯罪手段、犯罪目的、犯罪部位、犯罪比率和犯罪数额与以前相比有巨大的差异。如果说,10年前贿赂犯罪数额上万元,上百万元就足以引起社会的轰动效应的话,那么进入90年代,进入二十一世纪 ,受贿数额愈千万元,数千万元已经不是一件令人惊奇的新鲜事了。贿赂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从整体上对当前贿赂犯罪作浅显的分析,并就抑制和减少此类犯罪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当前贿赂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危害性
贿赂犯罪实质是一种权钱交易,是政治权力和金钱利益的结合。这个结合体流向哪里,权钱交易—贿赂犯罪也就跟向哪里。
权钱交易是贿赂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我们只要从贿赂犯罪中分离出“权力”和“利益”这两个基本要素,便可以从贿赂犯罪的所有现象中分析出它的流动规律。大多数贿赂犯罪分子无不是依恃权力追逐利益。因此,哪些部门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权力增大,哪些部门就成为贿赂犯罪滋生的热点部位。可以说,权力处于贿赂犯罪的核心位置,权力的“魔杖”挥向哪里,贿赂犯罪也就向哪里聚积。
(一) 当前,贿赂犯罪主要聚积在以下部门:
1、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在调控市场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而且与公众、社会直接接触,成为权力集中的焦点,发生在这些部门的贿赂犯罪日益突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严格意义的法制观念并没有普遍确立,执法的随意性很大,以罚代刑现象突出,严格执法的大环境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弄权渎职,索贿受贿等行为。法院、检察院作为司法部门,掌握着对犯罪分子的批捕、起诉、审判等权力以及经济、民事、行政审判权和监督权。随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日益广泛和法制权威的确立司法机关也成为贿赂犯罪的多发部位。
2、金融部门以贷谋私,贿赂罪案频发,而且特大案件居多,数额越来越大。发生在金融部门的贿赂犯罪,一是年轻人多。二是多发于基层部门,三是携款潜逃现象严重。
3、建设工程承发包中贿赂犯罪更趋严重。在加快建设步伐的形势下,国家基本建设、地方公用建设工程规模大,投资多,工程承包竞争激烈,进而工程承发包中的贿赂犯罪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大量集体性质的建筑安装队,在缺乏技术、人才和设备的条件下,只有靠行贿取得工程承包权,刺激了建设工程承发包中的贿赂犯罪。
4、证券市场、期货贸易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是近两年来出现的热点领域,在这些领域内已开始出现贿赂犯罪,且呈增加趋势。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一是大案要案多;二是犯罪分子层次较高;三是犯罪环节相对集中。
(二)、当前贿赂犯罪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人财物流动空前频繁,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多,联系日益紧密,贿赂犯罪中跨省、跨地区甚至跨国作案的日益增多,一些犯罪动辄就涉及几个省甚至十几个省、市,有些犯罪发展到既有境内作案,又有境外作案,以及境内外相互勾结共同作案等特点。
1、犯罪分子携款潜逃现象更加严重
大多数贿赂犯罪分子的作案动机是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贪图享乐生活,并且具有惧怕受到司法机关惩治的心理。一些贿赂犯罪分子在作案前就多方思虑,留下退路,在外地寻求落脚点;甚至在境外存款,提前办理出国护照。随着贿赂犯罪涉及金额越来越大,在内外经济交往愈来愈频繁的条件下,贿赂犯罪分子携款潜逃的也愈来愈多。
2、贿赂犯罪的手段不断翻新变化,更趋隐蔽性。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贿赂犯罪的手段更加隐、狡猾,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例如,在金融部门,贿赂犯罪的手段出现了四个变化:一是从过去利用职权直接以贷谋私,发展到借户贷款,曲线谋私;二是由过去常规涂改、找时间差提供贷款,从中收受贿赂,发展到提供贷款,进行合伙经营,暗中坐收红利;三是由过去公开进行权钱交易,追求彩电、冰箱等高档商品,发展到“借鸡下蛋”,炒卖楼房,牟取暴利,或追求高级别墅、出国旅游等;四是由过去利用掌管贷款额度及专户之便,索贿受贿,发展到利用证券、股票交易处置权,证券交易价格行情的时间差、地区差谋取私利。
3、贿赂犯罪数额越来越大
从80年代到90年代,贿赂经历了一个从实物到金钱的发展过程。进入90年代,贿赂的实物主要是金首饰和高级手表等轻便实物,贿赂的数额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上涨”。贿赂数额的变迁可基本上划为三个阶段;86年以前,贿赂上万元、几万元即为罕见大案;86年至89年则出现了十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贿赂大案;进入90年代,根据全国查出的大案要案,千万元的大案也屡见不鲜。
4、贿赂行为公开、半公开化,以“合法”形式掩盖其犯罪
贿赂犯罪发展的另一趋向,是以种种公开、半公开的形式,在“合法”外衣掩盖下,进行犯罪活动。由以往私下往来的“红包”,发展到公开或半公开赠送,行贿人往往借过年、过节、开业剪彩、婚丧嫁娶等时机赠送礼金、实物、债券、购物券、礼仪储蓄单及其他有价证券。
(三)、贿赂犯罪的危害
贿赂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交易行为,这种畸形的交易关系的目的是通过权力和金钱的交换,以牺牲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卑劣、肮脏的贪欲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贿赂、犯罪是政治和经济以某种扭曲的方式进行结合的产物。它破坏的是政治廉洁性或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从政治上看贿赂犯罪严重降低执政党威信、影响执政党地位。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国家的一切大政方针都是由党制定的。党能否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它的威信、地位和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因此,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放任贿赂犯罪横行,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下降,经济倒退或者崩溃,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危及国家安全和稳定。
贿赂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犯罪,而且有相当数量是党政领导干部。它所造成的政治危害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使执政党威信下降,地位动摇。二是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产生对立情绪。由于部分群众把贿赂行为视为党政部门的一种普遍现象,从而使党和政府的威信降低,在一定条件下矛盾若得不到合理解决,就会激发出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对立情绪。三是诱发社会动乱和犯罪行为。贿赂犯罪政治危害性的最终爆发点,即对国家政权、执政党地位的具体危害形式,便是诱发社会动乱和犯罪行为。当执政党地位降低,人民群众同执政党的对立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遇到合适的气候和土壤,这种积聚已久的怒气、怨气就极可能酝酿成一场足以动摇现存政权和体制的社会动乱。
从经济角度看贿赂犯罪极大地阻挠和破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进行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之中的利益分配和对不正当竞争的限制,只能依靠法制的原则来确立和保障。而贿赂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靠贿赂行为发展本地方、本部门、本企业的经济,是与市场经济讲求的法制原则和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贿赂犯罪介入市场经济,将会使市场经济这种有效的资源配置形式紊乱,公正合理机制受到损伤,利益分配畸形化,竞争的双方不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是谁靠贿赂领先一步,谁就能占到便宜。贿赂犯罪还严重破坏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个贿赂盛行、腐败擎生的国家,是无法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的。贿赂横行必然使国外、境外投资者失去投资信心,使经济发展产生的内在吸引力下降。近年来,据报道出来的情况表明,外商都有一种普遍的担心,当贿赂作为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不得已的行为时,那么更为严重的法律责任后果可能在母国等着。这表明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受到贿赂犯罪的严重污染。
二、贿赂犯罪的成因
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权力和金钱之间的互相依赖、互相吸引、互相利用构成了贿赂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这在任何国家大抵都是一样的,但在中国社会这一特征表现的尤为典型。中国历史的文化精神中,有许多熠熠闪光的精粹对于后人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供了精神沃土,也有不少精神文化糟粕制约着民族素质的提高,成为滋生腐朽社会风气的“养分”。其中,对于现实贿赂犯罪心理形成具有潜在影响的历史精神文化糟粕主要有:
(一)、富贵合一,贵至富随
这种富贵合一,实际上是以贵统富,贵至富随。一种政治特权对于财富的压倒优势,以及随着“官衔”高低而至的财富多少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几千年来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精神,深深嵌入饱受中国历史文化蕴养的“士大夫”阶层,时至今日仍然在相当多数读过些历史书、受过历史文化熏陶的“贵者”观念意识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潜移默化地诱导他们依其官衔的高低去寻找相对应的财富。
(二)、君不畏臣贪,而畏臣不忠
这种“不畏臣贪而畏臣不忠”的历史文化精神糟粕,至今仍然在相当多的领导干部意识或潜意识深处“随机而发”,以致于他们在选拔、任用干部时,首先考虑的是干部对自己是否忠心不二,其次才是考虑才能高低、廉洁与否等因素;在对被控告有以权谋私劣迹的“忠臣”处理时,思想深处往往存在“法无可恕,情有可原”的观念,因而总是上下掂量下不了手,起码是重罪轻处。这种“不畏臣贪而畏臣不忠”的意识及其态度的结果,必然激励下属溜须拍马的“愚忠”风气和贪婪谋私的欲望,造就一批又一批集“忠诚”和贪婪于一身的腐败分子。
(三)、民不与官争
中国的老百姓向以极坚强的忍耐性见称,不到实在活不下去的地步,或者是备受欺辱不堪忍受的时候,是不会轻易与官争讼的。中国老百姓的善良忍耐、不与官争的传统心态,成就了多少官吏的骄横息跋观念,以及欺压百姓视民众为草芥任意践踏的胡作非为。在人民的民主意识有了前所未有的塑造的今天,群众举报“官”的劣迹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这是民主意识进化的结果。从中,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希望。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明知“官”有劣迹而不敢、不愿举报,甚至不敢、不愿作证的又知有多少!这种在普通百姓中仍然较普遍存在的传统容忍心态,使得不少“官”在以权谋私、索贿受贿时敢于无所顾忌、恣意妄为。
二是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许多西方社会的精神文化逐渐浸入并与我国原有的精神文化溶合、交织。西方精神文化中,既有有利于中华民族摆脱僵化、教条、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思维推动古老的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的精粹,也有与我国的国情不相适应、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滞作用的“糟粕”,这些西方精神文化的糟粕主要是:
(一)、“金钱万能”、“拜金主义”的唯利是图思想侵蚀
“金钱万能”、“拜金主义”是西方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必然产生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有利一面是可以促进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的形成,改变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君子不言利”的传统陈腐观念;其不利的一面是把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推到了不适当的崇拜程度,使得许多受道德、伦理调整的领域也打上了“金钱万能”的烙印,导致了种种社会的道德沦丧现象。贿赂犯罪的蔓延,除了物质存在的客观影响之外,从主观方面来看,确实反映“金钱万能”、拜金主义观念对国家公职人员队伍腐蚀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原则被引入了相当数量掌有实权的党政机关和执法机关,相当一部分干部的基本职业道德沦落了,行政管理权力变成了可以用金钱来度量的特殊商品。资本主义国家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出现的严重腐败现象—权钱交易一定程度地在我们的政治、经济的“舞台”上再现,唯利是图成为某些掌权者的“信条”
(二)、贪图享乐,热衷奢侈豪华生活的“高消费”观念影响
物质的多少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数量界限,完全取决了人均收入的状况。一个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取决于其人均收入的水平。西方社会的人均收入较高,因此,在西方被人视为“同等水平”的正常消费在我们看来是可望不可及的“高消费”。如果不正视我国经济落后,人均收入较低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西方社会的消费水平,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了钱后恣意挥霍浪费、斗富摆阔,则有可能导致民族精神的没落。在我们这个刚刚迈向小康的发展中国家,的确出现了令人忧虑的奢侈挥霍之风。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fxlw/faxuelilun/1123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