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法学
摘要:《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的爱国史诗,以古俄语写成,语言丰富,记事详实,尽展古俄语之语音、句式、词汇以及形态变化之妙,实为学习俄罗斯历史和语言知识之必修课。故事的开始是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诗篇思想洋溢着爱国主义,它融合了叙事和抒情等特点,是俄罗斯文学的瑰宝。
关键词:俄罗斯 伊戈尔 爱国主义 文学 特色
《伊戈尔远征记》,它是俄罗斯古代的一部表达英雄的爱国诗篇。 它也是一部被人们赞颂的中世纪伟大文学。成书于12世纪末,史诗分为引子、正诗、尾声三个部分。它具体详述了一个战斗中的英雄形象,写出了他的勇敢和无畏。当时在民众中广为流传,文篇读起来行文流畅,它充满了爱国情感的描写,被许多文人学者研究和揣摩。
它述说了古代基辅罗斯之历史,正应验了“合则互利,分则共衰”的古训。从9世纪末勃兴至13世纪中叶为蒙古所统治,前后凡350余年,其间竟有近200年的时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以至积弱不振,国势倾颓,险遭凌灭。其后遗症直至15世纪之伊凡雷帝崛起,方告消解。其间,多有对外战争之失败,国民之哀伤化为沉郁之文字,遂有《伊戈尔远征记》之名篇诞生。该诗共583行,以古俄语写成,语言丰富,记事详实,尽展古俄语之语音、句式、词汇以及形态变化之妙,实为学习俄罗斯历史和语言知识之必修课。其作行文流畅,遣词精准,情感饱满,激情洋溢,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尤以情感见长,众多段落之中颇有催人泪下之处,字里行间疾呼全罗斯团结一致,摒弃兄弟阋墙,同室操戈之愚行,共襄御侮攘敌、安邦定国之举,时为激励民心之爱国诗篇,因而一旦成文,遂于民间广为传唱。
故事的开始是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当时基辅罗斯各地分离,人民生活窘困。罗斯内部互相敌视和争斗,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据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在伊戈尔身上,有着爱国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伊戈尔的远征失败了,他先是成了敌人的阶下囚,后来终于逃回了祖国。史诗最后借基辅大公之口道出了这部作品的要旨:大家要团结起来,为祖国和民族,为伊戈尔的失败复仇。
诗篇的思想通过诗的形式以惊人的力量热情洋溢地描绘了一个爱国者的形象,有了这部诗篇,从此罗斯的战争诗篇不再空白,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为死去的同胞和战士悼念,人们为伊戈尔逃脱、从战俘营中脱险而欢呼。诗篇中有一些描写很生动,比如像天气的某些描写,陆地的一些草原景象,《伊戈尔远征记》就在种种的描写下诞生的,这些景象描写了不一样的场面,让我们感同深受的体会着发生在战争中的故事和战争危机的情况,《伊戈尔远征记》的中心形象乃是为人民所热爱的祖国的形象。以这样的形象,生动描写俄罗斯大地的风云变化,作者主要说明了一种思想,他渴望和平,国家统一。
《伊戈尔远征记》中诗篇的特色是将多种描写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像叙事和抒情等等,它夹杂了一些编年史诗和一些英雄形象的叙事撰写风格特点,史诗描写的一些像伊戈尔出征场景、战争失败和主人公胜利逃离,生动的展现了俄罗斯历史战争场面,也描写了伊戈尔的许多兄弟的人物形象,间接的表达了伊戈尔和兄弟们的情深义重,他们的语言和一些动作巧妙的连接起了诗篇的细节和结构,诗的一些描写让人映象深刻,比如说他们的兄弟都是有经验的战士,听从指挥和命令,他们英勇的身披战装,听从指挥,用长矛的利刃进餐,他们熟悉祖国的这片土地,他们擅长弓弦和击箭,他们骑着快马内心充满了力量,他们像一匹匹战狼,准备时刻迎敌,他们不害怕艰难,一心为祖国的统一不怕流血和牺牲。战士们兄弟情深意浓,他的兄弟时刻都和他并肩战斗着,他们时刻准备着和主人公一起带兵参加对敌人的战斗。兄弟们对伊戈尔表示了很深的赞扬,说他能带来未来的光明和希望。在战争中,曾描写符塞伏洛德,他是主人公战斗中的兄弟,说他为战斗可以忘记自己是谁,他不顾生命,也不惜放弃荣誉和财富,放弃了所谓父亲给的黄金宝座,还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的戈列葆甫娜。我们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团结和勇往直前,这些描写在文本中事实上充当了伊戈尔的叙事对偶。诗篇描写了一些远征时场面,像卫队歌、勇士童话、民歌、哭诉,郎朗上口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情感意味,展示了古罗斯人思想中的一些自然场面,像一些对月亮和天空,还有一些天文和花草等的描绘,说明了这些景物与英雄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自然和人的生存相互依靠,叙事与这些感情连接在一起。文中的一些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呼告、反问、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强化了史诗的抒情性。如先知鲍扬的歌“像一缕游丝在树枝上萦绕,像一头灰狼在大地上奔跑,像一只蓝色的苍鹰在云彩下飞翔。”“这不是暴风雨把苍鹰,卷过辽阔的原野;不是一群寒鸭,奔向大顿河。意思是说,扫过原野的不是苍鹰,而是罗斯军队;向顿河方面逃窜的不是一群寒鸦,而是波洛夫人。
诗篇的一些战争描写也很恢弘,在伊戈尔大军远征波洛夫人的战争描绘中,天上万象人间众生都与英雄同呼吸共命运,除此之外,史诗着力营造了一个紧张动感的战争气氛。像部队行军像寒鸭向大顿河飞集,伊戈尔像旋风在旷野上策马奔腾,勇士金盔一闪敌人便头颅纷落,浊浪滔滔黄尘滚滚战旗猎猎飞禽走兽顷刻间向伏尔加、黑海海滨、苏罗什、柯尔松传递警报,异教的特罗扬时代、基督教的统一的雅罗斯拉夫时代、奥列格的内证时代瞬间烟消云散,祭悼亡者的哀伤和屈辱像流水在罗斯大地奔淌……这一切使《伊戈尔远征记》的时空界限或明或暗,处于一种强烈的动态之中,正如利哈乔夫指出的那样,是一个“动感强烈的宏大的纪念碑型美学体系”。这个宏大的美学体系中,时间与空间的迅速移动呈立体的直观的态势,天空有朝霞乌云狂风暴雨闪电惊雷;地面有奔腾不息的江流河海,如顿河、伏尔加、卡雅拉、多瑙河、苏拉德维纳、涅米加、第涅伯、斯图格纳等,还有不断变幻的城市,如基辅、波洛茨克、车尔尼戈夫、库尔斯克、诺夫戈罗德、加里奇、普季、夫尔;天地之间是飞禽猛兽,连渺小无助的人类也凭借瑰丽的想象在时空里自由驰骋。这所有的疾速运动摆脱了躯体束缚,承载着深厚的思想与精神,张显了战争气势恢弘。
《伊戈尔远征记》的一些描写中,许多文学作家都发现了另外的一种特别方式,也就是诗篇将一些叙事层面与隐喻层面的结合到了一起,,体现了《伊戈尔远征记》在十二世纪的时候独特写法的独到之处,,诗篇包含了演说辞,地方的民间口头诗歌体裁“赞颂”与“哭诉”形式。如果你对其作品仔细的研读,你会发现,《伊戈尔远征记》的作者独具特殊的文学魅力,虽然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很擅长撰写崇高体的颂辞等书面作品,《伊戈尔远征记》的结构特点和一些生动的描写都使我们可以看出这点,它的作者熟悉地方特点,可能生活于普通的市民生活,作者创作的年代在距离很远的古斯拉夫,那里的古文化意味很浓,一些不变的古老传统和神教等等文化,它的创作的一些元素,比较生动和形象的给与了他创作灵感,他将一些书面文学,还有民间口头一些诗歌完美融合在一起。它的作者现在我们无从知道他是谁,但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是一位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和具有浓浓爱国情的一位伟大作家,他对人们的生活有很深的了解及他是中世纪文学描写的艺术家。
《伊戈尔远征记》是一部难得的作品,虽然它离我们现实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它开启了古俄罗斯最早的文学萌芽的大门,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给了后世俄罗斯文学一些创作灵感,或者说它内在地影响了后世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当时在中世纪的欧洲,俄罗斯文学几乎是空白的,《伊戈尔远征记》对当时来说是一部珍藏,因为它是俄罗斯文学第一部令人赞叹的诗歌,它给俄罗斯文学上面的学习提供了材料,它的诞生给了俄罗斯作家一些探索的空间和机遇,它给了俄罗斯作家们精神的力量,所以它成为俄罗斯文学19世纪辉煌的原因之一。正是它说明了遥远的古罗斯深厚的文化,它像一股文学的源泉,使俄罗斯文学被压抑了六百年的创作潜能从此一发而不可止;像是漫漫长夜之后的第一道曙光,俄罗斯民族文学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年代。在此后的一些作家像茹可夫斯基、普希金等早期的文学作家相继涌现,这些著名的俄罗斯作家,在探寻的漫漫路上,使“落后”的俄罗斯文学赶上了其他欧洲国家,到了十九世纪后期,许许多多的俄罗斯文学相继出现了,一些有名的人物,像普西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等,他们的作品“入侵”欧洲,让我们对俄罗斯的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瞩目。
参考文献:
[1] 任光宣、张建华《俄罗斯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8月1日)
[2] 王人法.关于《伊戈尔远征记》的主题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1992,(2).
[3] 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杨蓉.《伊戈尔远征记》中自然途径的人文意蕴[J].中国俄语教学,2006, (11).
[5]泽齐娜,科什曼,舒利金.俄罗斯文化史[M].刘文飞.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fxlw/qtfx/12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