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其他法学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综合地记录、计算、加工整理,汇总并提供和输出会计信息的过程。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是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的重要依据,是会计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事前核算是对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记录和计算,也是编制财务计划的过程;事中核算是在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对会计事项进行记录进行记录和计算,它为会计控制提供依据;事后核算是指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历史性的描述,通过记录和计算产生历史信息资料,为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或或个体,是指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营活动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主体基本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其意义在于不仅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而且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一定相同。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人。例如,某大型企业是法人,其分厂、分部不是法人。在这种情况下,除大型企业本身是会计主体外,也不排斥将这些不俱有法人资格的分厂、分部作为会计主体。又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其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该企业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会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持续、正常地进行下的将来经不会破产为前提条件。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就可以对其按历史成本进行核算,并采用适当折旧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但如果企业面临破产清算,其固定资本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核算并按期计提折旧。总之,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日常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不过,一但企业面临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这一期间的资金变动变动情况,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地向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满足微观、宏观
经济管理的需。根据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如果不划分会计期间,到企业停业时再计算盈亏和资产、负债就为时过晚了。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会计分期这一基本前提也为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原则经及谨慎性原则等的运用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主体应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进行计量,并把企事业经营状况的数据资料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济活动各不相同,各种财产物质各有其不同的物质表现形态,其计量单位也各不相同。如水泥的计量单位是吨,机床的计量单位是台。使用这些计量单位,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而且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为了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头部和经营成果,只能选择货币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单位,因为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经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经餐向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发币反映。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和市场稳定为条件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fxlw/qtfx/12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