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成本管理论文
第1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1、成本控制概述
1.1、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因此,成本控制也具有一些基本要求:
(1)规范化——具有统一的核算指南,符合会计核算特性。
(2)标准化——具有统一的标准及可比性。
(3)统一化——核算单位的制度、流程、方法、标准必须统一。
(4)程序化——具用严格的程序和会计方法。
1.2、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第一,价格的标准化。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个是内部价格,即企业的内部结算价格;二是外部价格,就是在企业购买与销售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保证了成本控制的有效运行。第二,数据的标准化。企业要制定成本数据收集过程,明确标注出成本数据的来源和报送人、入账人的责任,严格做到成本各类信息的按时输送,及时入账,使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准确了解相关成本的各类信息。第三,计量的标准化。统一计量如果不标准将会导致基础数据不准确,企业也就无法获得正确的成本信息,那么成本控制也是无从下手。第四,质量的标准化。对于一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该产品是否为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应该避免过度的压缩成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而影响了销售收入这种情形。所以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使企业不会在成本控制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2)实行定额制定。定额就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
2、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足。中小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一直处于重视不足的状态,在人事上没有对成本控制的人员安排,在思想上将成本控制列为次要内容,导致在中小企业经验和管理过程中成本长期得不到全面控制,不但影响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2.2、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在库存管理、原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价格管控等方面存在制度上的先天不足,甚至出现企业领导“一支笔”统管生产、财务和管理的现象,这种不尊重制度的做法会影响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不仅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企业成本失去控制,进而影响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2.3、成本核算不科学。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有品种法、分批发和分步法三种主要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将产品成本进行逐次计算,区别是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应用上的差异。在中小企业实际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因为产品规格多、品种复杂,经常出现简化运用成本核算方法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会在生产工时计算、原材料使用、管理费用核算过程中出现平均和超出的问题,不仅使成本核算失去了本身的功能与价值,同时也会影响中小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工作。
2.4、计价方法不科学。很多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信用、存货、折旧等方面工作时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造成在相关工作中计价出现不统一、账目与实物不符合、不同环节计价方法不一致,这极容易产生成本的失控,影响中小企业正常的经营与销售等重要工作。
3、中小企业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对策与方法
3.1、加强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中小企业的期间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在生产经营中,中小企业的间接成本费用占到了中小企业总成本费用的一半或者更多,对这些费用加强管理,就更要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加强中小企业的日常支出费用管理,领用消耗物品时应采取出入库的形式结算。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费用如招待费、广告宣传费、中介费等,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
(2)加强材料消耗的控制。主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1)从事前抓起,在生产领用前加强对用料计划的审核。各部门要根据产品生产所需材料来制定材料消耗计划;2)加强对库存材料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从购买、入库到存放都要做详细登记并实行监督,做到不间断的管理;3)在事中加强对材料领用的管理,目的是进行合理的生产和施工,避免过度的浪费和损失。
(3)工资薪酬的控制。首先,设置合理的岗位和配备合适的人员,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做到合理定岗定位,降低人工成本;其次,根据岗位计划制定工资薪酬的年度总预算,在坚持人均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进行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
3.2、加强监控是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加强监控分两方面:一是加强审计控制;二是加强成本核算、分析、考核。
(1)加强审计控制。我们所说的中小企业审计控制一般是指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控制。运用内部审计,中小企业可以了解到关于成本控制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贯彻,这些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起到了理想中的作用,运用内部审计可以对中小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活动进行定期的审核评价,从而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的目的。
(2)加强成本核算、分析、考核。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一步,加强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基本条件。而成本分析是中小企业在产品生产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它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相关资料所提供的信息,找出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加以分析。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实行惩罚,从而提高员工的节约成本的意识,调动员工积极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的目的。
(3)强化资产管理是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1)库存控制。司根据每年生产计划制定较为合理的库存资金限额,实施总量控制,不定期地进行分析和控制。坚持每年两次开展全面的中小企业财产物资盘点和进行每月的库存统计,使库存日益趋于合理。
2)应收账款控制。收账款目前已成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收账款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所有经销商逐一进行信用分析,建立起既适合于本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又适合于经销商利益的双赢的信用政策;二是做好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采取月月对账,确认债权工作,以达到减少中小企业损失,控制成本。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应树立怎样的成本控制观念来支配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冥思苦想着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中小企业的成本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这个成本控制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我们在许多方面其实能够做出意想不到的成绩。所以,进行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之一。
第2篇: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俨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它具有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向灵活的特点,为中小城市、乡镇及农村解决了就业问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管理中的漏洞日益显现,尤其是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模式问题,如瓶颈般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本文拟就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模式问题作一探讨。希望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成本控制是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因素以及产品生产环节进行控制,以达到成本与效益的最大化。但目前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较多。
(一)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
管理者重销售轻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大多认为企业的效益更多的来源于销售,企业在销售方面投入较大,忽视了成本控制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管理层的成本控制观念有待更新,大多数企业成本控制只是为了降低成本,不能从产品的市场经济效益去实行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与市场效益脱勾。单纯为了降低成本,导致了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从而丢失了应有的市场份额。大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较窄,管理层只关注材料的采购,对于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环节却没能有效实施,或者仅仅把这些环节交给财务部门,没有全员参与,将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仅针对某些成本环节加以控制,未能科学合理地对多个成本环节进行系统地控制,造成企业的成本控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成本控制模式和成本控制手段沿用原来的做法,比较落后。如果能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运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全员参与,并实施有效的监督体系,企业的成本控制才能上新的台阶。
(三)缺乏有力的监督体系
一个好的管理制度,缺乏有力的监督体系,再好的制度也只是空中楼阁。目前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重点在事后控制,而成本控制应贯穿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应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企业只有加强事前与事中的监督与控制,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成本信息,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几点思路
(一)按成本特性不同对成本项目进行分类,不同性质的成本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1.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共总额与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业务量可用许多方式表示,如产量、销售量、运输里程、工作时数等。企业变动成本的数量和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企业的结构和目的。类似电力公司等公用事业公司,大量投资于设备,很少有变动成本。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变动成本在产品成本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即使产量发生增减变动,但成本总额仍然保持不变的成本。如房屋租金、固定资产折旧、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投资的设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之内,是相对固定的,超过这个范围就需要增添设备、增加管理人员等固定成本的投入。由于科技的发展,固定成本的投入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种成分,也被称为半变动成本。在实际工作中,混合成本是很普遍的。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表示使一项服务达到准备好且可用状态所能耗费的最小成本,变动成本表示业务本身实际消耗的成本,变动成本与被消耗的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我们可以运用散布图分析法、高低点法、最小平方回归法来分析成本性态,分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并得到总成本。
(二)根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实施全面成本控制
全面成本控制就是以企业成本管理机构为主的各部门、各环节、全体人员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资金运动全过程为对象,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企业各项费用的发生进行限制、监督和引导,使之符合有关规章和目标,并及时发现和揭示成本差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达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三)全员参与,将成本责任分解到个人,完善监督体系
任何成本都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只能由参与或者有权干预这些活动的人来控制。任何成本控制方法,其实质都是设法影响执行行为或有权干预行为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将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让每个成本执行行为人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员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
同时,完善的监督体系才能保证成本控制能否有效实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将责、权、利明确到个人,全面掌控企业产品的可控成本,有效地控制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模式
以江阴勤业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经营化工机械,印染机械,环保机械的生产,主要根据定单生产产品。根据该公司的特点,应实行“产品设计成本控制——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全面成本控制模式,以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此类公司普遍存在,对该公司的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对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产品设计的成本控制
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了产品开发设想、初步设计、设计图纸。江阴勤业主要是为购货企业量身定做机械设备,产品设计成本较大,加强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能够从根本上对产品成本进行控制,从源头着手。
1.设计方案阶段
在提出设计方案时,企业的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产品的市场价格、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等,向产品设计部门提出具体的成本控制目标,即要求设计部门将产品的设计成本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2.初步设计阶段
企业的产品设计部门根据管理部门提出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产品的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成本管理部门应积极地配合,向设计部门提供新产品所需材料的价格、产品生产工时,每工时的工资及制造费用等资料,以供产品设计部门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作为参考,以便能在设计时就能测算出该产品的设计成本。产品的初步设计是形成产品成本的重要环节,如果初步设计成本高,在后期想要降下成本来是非常困难的。
3.加工图设计
经过上述程序后,产品设计进入了加工图设计阶段。此道工序关键是产品的加工工时及生产工序设计的是否合理。这些项目对成本水平的高低也有重要的影响,如产品加工工序问题,如果产品的加工工序合理,则所花费的各工序的结转费用就少。
(二)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控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而且还能提高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优势。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很高,高达55%左右,采购成本的降低是中小企业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
1.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部门之间的内部控制,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材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等都需要在采购制度中进行规定。
2.建立供应商档案
要为企业的供应商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对企业的每一个供应商的档案都要先审核再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有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及评价体系,对信誉高的供应商,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还应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的性价比作出评价,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到供应商生产实地进行考核。
3.通过采购途径和方法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应及时了解材料的价格变动趋势及市场供求情况,抓住合理的采购机会与采购量。如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采购途径、付款方式等来降低采购成本。也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来选择供应商。
(三)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
产品成本的形成主要在生产过程中,做好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是确保成本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产品生产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费的控制
该公司的产品成本中,原材料的成本占55%,经研究分析,该公司的产品比同类企业的产品成本高,主要原因就在于原材料的成本高。分析原因发现,该公司原材料的浪费现象严重,对于整块钢材使用没有进行布局和规划,裁下的材料也没有加以很好地利用,废料没有加以管理,造成材料的锈蚀变质。因此,原材料的使用也要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材料,减少产品的物料消耗,是实现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2.人工费的控制
该公司人工费偏高,主要原因是生产工时浪费较多,工人出勤效率不高,缺乏监督机制。劳动部门应根据生产量核定职员数量,生产工人应由车间管理人员根据生产需要进行人员分配,统计工作量、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严格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减少废品率,从而降低人工费用。
3.废品损失的控制
该公司废品损失较多,造成的原因是产品设计与产品生产的脱节,生产人员不能全面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设计人员对产品生产过程缺乏有效地监控。废品的产生不仅影响材料费的增加,还导致了人工费的增加,企业必须要严格控制废品的损失,把废品损失落实到每个车间,作为考核指标。同时,还要对废品进行回收或修复利用,尽量提高废品的修复率和降低修复费用,确保产品修复后利润大于零,以减少废品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4.制造费用的控制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人工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制造费用的控制需要从日常生活进行,严格控制费用开支。月初,企业财务部门应对各部门确定和下达各项费用的控制指标,并根据控制指标对各项费用进行监督,使费用的指标顺利达到标准。制造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根据不同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将制造费用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通过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成本控制方法和经验被不断总结和完善。中小企业具有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员工素质低等问题,他们只有从成本控制入手,使企业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空间。因此,企业只有重视成本控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落实各个生产部门成本责任,并吸取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断完善,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赢得市场。良好的成本控制,必将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强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