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成本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对BOT认识的加深,我国逐渐开始采用这种项目实施方式,从而使得这种方式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BOT项目能否顺利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BOT中的风险问题成为项目参与方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任何BOT项目都存在着风险,然而如何有效的去应对风险,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对BOT项目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及控制,构建了一个BOT风险的管理系统,探寻一种新的度量BOT项目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而为企业BOT项目的风险决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先简单的介绍了BOT及其项目特点,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给出了企业在实施BOT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框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风险管理系统,运用风险评估理论来综合评判BOT项目风险,进而在风险整体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的控制。
论文关键词:风险管理系统
一、引言
1.1BOT的概念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翻译为“建设-运营-转让”。BOT实质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1.2BOT的特点
从BOT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BOT具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特色,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BOT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BOT项目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都在市场上进行,政府以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公司的做法本身也包含了竞争机制。作为可靠的市场主体的私人机构是BOT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这样,承担BOT项目的私人机构在BO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完全符合“经济人”假设。
另一方面,BOT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就是和私人机构达成的有关BOT的协议。尽管BOT协议的执行全部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政府自始至终都拥有对该项目的控制权。在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的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项目经营中价格的制订也受到政府的约束,政府还可以通过通用的BOT法来约束BOT项目公司的行为。
1.3实施BOT的步骤
1.项目发起方成立项目专设公司(项目公司),专设公司同东道国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协议。
2.项目公司与建设承包商签署建设合同,并得到建筑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保险公司的担保。专设公司与项目运营承包商签署项目经营协议。
3.项目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与出口信贷银行签订买方信贷协议。
4.进入经营阶段后,项目公司把项目收入转移给一个担保信托。担保信托再把这部分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二、BOT风险
BOT项目中的风险是指在BOT项目中的特许、建设、运营、移交四个阶段里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风险识别是指对在BOT项目融资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认识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件的原因;风险管理是指BOT项目融资中的参与各方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以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对风险能否控制为标准,可将风险划分为系统外风险和系统风险,我们通过树型结构图可以看出项目所面对的风险是相当复杂的,见图1:
图1风险划分
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个企业在实施项目时所面对的风险之多,由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系统来对风险进行管理。
三、BOT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内容,任何BOT项目,万无一失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事实情况是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风险加以识别的目的,在于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按一般的风险分担原则确定风险由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承担,并通过对此风险的管理,达到控制、预防风险的目标,从而使BOT项目顺利实施。可见,风险识别是前提,风险评估是重点,风险控制是目的和归宿,而风险管理是基础,贯穿于整个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进行说明。
图2关系图
四、风险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现在我们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来搭建企业的BOT风险管理系统,首先就是要做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风险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是由数据库模块、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模块及风险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用下图说明,见图3:
图3风险系统
4.1数据库模块
数据库模块由两部分组成:专家系统库和风险控制库。
4.1.1专家系统库
1.概念: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智能特点的计算机程序,它的智能化主要表现为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内模仿人类专家思维来求解复杂问题。因此,专家系统必须包含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拥有类似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并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箭头方向为数据流动的方向。专家系统通常由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等6个部分构成。
图4专家系统结构图
知识库用来存放专家提供的知识。专家系统的问题求解过程是通过知识库中的知识来模拟专家的思维方式的,因此,知识库是专家系统质量是否优越的关键所在,即知识库中知识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专家系统的质量水平。一般来说,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与专家系统程序是相互独立的,用户可以通过改变、完善知识库中的知识内容来提高专家系统的性能。
推理机针对当前问题的条件或已知信息,反复匹配知识库中的规则,获得新的结论,以得到问题求解结果。
在这里,推理方式可以有正向和反向推理两种。正向推理是从前提条件匹配到结论,反向推理则先假设一个结论成立,看它的条件有没有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推理机就如同专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知识库就是通过推理机来实现其价值的。
人机界面是系统与用户进行交流时的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输入基本信息、回答系统提出的相关问题,并输出推理结果及相关的解释等。
综合数据库专门用于存储推理过程中所需的原始数据、中间结果和最终结论,往往是作为暂时的存储区。
解释器能够根据用户的提问,对结论、求解过程做出说明,因而使专家系统更具有人情味。
知识获取是专家系统知识库是否优越的关键,也是专家系统设计的“瓶颈”问题,通过知识获取,可以扩充和修改知识库中的内容,也可以实现自动学习功能。
2.工作流程:用户通过人机界面回答系统的提问,推理机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与知识库中各个规则的条件进行匹配,并把被匹配规则的结论存放到综合数据库中。最后,专家系统将得出最终结论呈现给用户。
4.1.2风险控制库
风险控制库包含两个子库:风险控制过程子库和风险控制结果子库,它们的结构如图5所示:
图5风险消减数据库结构
有效性与可行性分析表:分析控制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成本分析表:对控制措施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
人员责任分配表:安排适当的人员进行措施的落实。
维护需求表:监督措施的顺利实施。
控制措施评价表:对控制措施的结果进行评价。
控制结果表:描述采取控制措施以后的对企业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
4.2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模块
4.2.1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
4.2.2风险评估
在风险评估之前,必须准确定义风险的主要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资产:对组织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威胁:对组织或系统产生危害的有害事件的潜在原因。
薄弱点:是一个资产或资产组能够被威胁利用的弱点。
风险评估:识别信息安全风险并确认其大小的过程。
风险评估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风险评估的流程图
图6中,风险的计算是按以下公式计算的,风险(R)是以资产(A)、威胁(T)、薄弱点(V)、和已有安全措施(C)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即:
R=F(A,T,V,C).........................................................................................公式1
在实践过程中,一般通过
R=F(P,I)............................................................................................................公式2
来测量风险,其中P为威胁利用薄弱点对资产或资产组产生影响的潜在可能性,I为威胁利用薄弱点对资产或资产组可能造成的影响。公式中的P或I的值相对便于评估,而且在P和I的评估过程中都必须考虑资产、威胁、薄弱点和已有控制这四个因素,所以说公式2以便于测量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式1的函数关系。
4.3风险的控制模块
风险控制涉及到确定风险控制策略、风险和安全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选定、制定安全计划并实施控制措施等活动。要控制风险,就必须实施合理措施,忽略或容忍风险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在组织选择并实施风险评估结果中推荐的措施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风险控制策
略。
就应对风险的途径来说,有以下几种选择:
1)降低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力图减小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带来的影响。
2)规避风险—有时候,组织可以选择放弃某些可能引来风险的业务或资产,以此规避风险。
3)转嫁风险—将风险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移到其他责任方。
4)接受风险—在实施了其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对于残留的风险,组织可以选择接受。
所以,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可以选择以上措施来应对,但有一点需要明确,面对许多已识别的风险,组织很难对所有的风险一视同仁。风险大小、严重程度、紧迫性、所需资源总是有所区别的,故企业应该对所有风险设置优先级,如果是严重影响了企业生存的,应该放到最前面,同时,在资源提供和相关支持上也要优先给予。当然,因为各个企业的环境和现实状况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选择风险控制策略上的多样性。应对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合适的技术、恰当的风险控制策略,以及非技术性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风险控制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
图7风险控制的流程图
七、总结
本文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建立应对BOT风险的管理系统,从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到具体的功能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了,本文只是提供一个理论的框架,具体到一些功能算法的实现,比如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及物理设计,以及运用算法(比如C或C++程序设计)来实现风险的评估,即优先级的确认等,没有给出相应的结构图和编程算法,但是本文却给出了这么一种整体的框架结构图,在当今BOT日益被广泛运用,却失败案例比比皆是的时代,无疑给带来一缕清新的阳光,应该说是对企业,特别是这些已建立信息系统平台的企业或是那些打算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平台的企业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然了,因为BOT项目的实施设计到很多的利益相关方,还可以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搭建适合政府部门的风险管理系统,抑或是适合其他相关方的风险管理系统,本文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回顾本文,依此类推,可能所有的风险管理系统基本流程都是一样的,如图8所示,但涉及到具体的细节可能不一样,总是因具体情况而异的。
图8风险管理流程
参考文献
1 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1,80
2 马兰.基于BOT融资模式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2005:10
3 李红亮.BOT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13
4 沈健明. 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15
5 璐顾.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6 郭捷.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BT模式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54
7 张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D].武汉:武汉大学,2005:29
8 陶履彬,李永盛,冯紫良等.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8
9 杨亚岐.BOT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5:24
10 姚亮,周晶.BOT项目风险及来源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02(t0)
11 武涛.高速公路BOT项目投资风险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7(7)
12 郑永生,赵吉柱.公路BOT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集团经济研究.2007,(230):179.180
13 David Baccarini,Richard risk ranking of projects:a methodolo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9):139·145
14 swany,mental role in BOT-le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J].
211 Robert L K Tiong,Jahidul tion of proposals for BOT projects[J],Internationa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