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在成本管理中存在成本信息简单、与收入配比的成本信息失真等缺陷,应在成本管理中适时引进作业成本法。应用作业成本法重在明确目标,界定术语,收集数据,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文章同时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作业成本法;策略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现有的成本管理制度已难以满足金融机构高层决策者的管理需求。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在深化改革、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探索建立一种全新的产品成本核算模式,努力研究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能性,并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有效控制和削减成本。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信用社的成本管理现状,探索作业成本法在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中的思路与作用。
一、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总和。在任何企业中,成本管理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以成本为对象、以提供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管理会计分支。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其成本与工业企业的成本是有区别的。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农村信用社的成本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各项支出的总称,包括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和收回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耗费,如利息支出、营业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呆账准备金等,实质上是费用的概念。
目前,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管理方式如下:一是利息支出,包括存款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存款利息支出的管理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应付利息备付率管理指标。二是营业费用,包括职工工资及各项提留、宣传广告费、租赁费、修理费、会议费、差旅费等。农村信用社一般采用预算管理如年初下达的费用预算指标或综合费用率、定额管理如年初核定的业务招待费或邮电费标准等方式。三是固定资产折旧费。农村信用社一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制定年度购建计划和原则,确定购建范围、标准、手续和监督等内容;另一方面制定固定资产分类目录,确定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及其折旧率,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四是呆账准备金。农村信用社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并根据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情况,有计划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其他风险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五是其他支出。
从上述成本管理内容和方式上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的缺陷主要有:一是产品成本信息简单,影响产品科学定价。农村信用社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存款的成本客观地表现为利息支出,而贷款和结算业务的成本信息无法从成本管理方式中获得,营业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并未在产品或服务中分摊。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必将加快,在产品成本信息简单的基础上,由于无法掌握某单一产品的具体成本,无法直接计算某单一产品的利润率,因而无法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差别化的产品定价,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产品开发和营销。二是客户成本信息空白,目标客户界定不准确。农村信用社的客户或客户群集中在农村,数量多,层次不同,接受产品或服务的愿望差异性大,单一客户的成本信息由于计算工作量繁杂、难以合理分配期间费用而基本上是空白,而空白的客户成本信息,无法判断哪一些客户创造了价值、哪一些客户带来了亏损,因而无法界定目标客户以实现差别化服务。三是机构成本信息模糊,影响机构合理布局。农村信用社的机构遍布城乡,尤以农村为最。机构成本信息直观的是其利息支出和营业费用,但管理部门的期间费用并未合理分配给单一机构,机构间的资金调拨也没有合理定价,单一机构的实际成本信息相当模糊,使管理会计的“本量利分析”无法在机构中进行,根据效益原则来合理设置机构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四是与收入配比的成本信息失真,业绩评价不科学。农村信用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的利息收入,与其配比的成本直观的是利息支出、员工的工资及各项提留、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呆账准备金等直接费用,但管理部门的业务费用未合理分配至与收入相关的成本中,造成成本失真。农村信用社法人内部的业绩考核指标一般采用的是收入和利润,在成本信息失真的情况下,业绩评价的结论往往也是失真的,不利于调动法人及其内部多数员工的积极性。
二、作业成本法在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中的具体作用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观察。
1.提供真实的成本数据
这是作业成本法形成的初衷,也是作业成本法的功能。作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要深入到作业收集成本,并按成本发生的逻辑关系进行成本分配,这是保证成本数据真实正确的制度创新。由于这种制度的创新,解决了从产品、客户和机构等多角度核算成本的一致性问题。如果不实施作业成本法,农村信用社不一致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不全面的成本分析,会导致不同人员对同一产品或客户、机构的业绩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而且有时各部分的总和与总体还不相等,也就是从不同角度如产品、客户和机构得出的盈利能力结果,与机构总部汇总之后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如能实施作业成本法,则不论从哪个角度来归集成本,都能得到相同的总成本,因为作业成本法把成本分解到了共同的、与考评成本有关的最低作业层次,再把从不同角度如成本对象得到的作业成本进行汇总,从逻辑上科学规范了总体与构成的严格对应关系。
2.优化业务流程和成本结构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并不是机构、产品或客户耗费了资源并导致费用的发生,而是业务流程和作业耗费了不同数量的资源,并导致了成本的发生。这一方法的基本观点是,成本是作业引起的,要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必须对业务流程或作业的设计进行优化和重组,不能像传统成本管理制度那样笼统地关注单位成本的高低。按照作业成本法的要求,必须对企业的作业进行持续的改善,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并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最终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目的。
3.有效支持市场定位决策
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应开发和推广何种产品;产品应确定何种价格;产品应卖给哪些客户才能获利;要使用哪些分销渠道向客户销售产品。这些决策中的任何一种都涉及到对盈利能力进行评价的问题,也就是要考评每种决策所产生的成本和收入。如果没有真实的成本数据,是不能作出正确决策的;没有从多角度产生成本数据的一致性,也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由于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数据不仅真实准确,而且多个角度相互一致,因而更能有效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决策。
三、农村信用社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策略
作业成本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学者在研究传统成本制度如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对企业所有的作业活动动态地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以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作业成本法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企业得到应用,随后非制造企业、金融企业、非盈利机构、公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服务性机构也开始接受这一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笔者认为,作业成本法也适合引入农村信用社的成本管理中。而农村信用社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必须分阶段做好明确目标、界定术语、收集数据、分析信息、使用信息这5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阶段是明确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标大致分为战略成本管理、产品和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控制或降低成本三类。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管理经验、管理水平以及经营情况还难以达到
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时机尚不成熟。产品和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是农村信用社业绩评价的最新要求,高层决策者十分关心这类信息,因此,应当作为应用目标之一。控制或降低成本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中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首选的应用目标。明确目标后,农村信用社应制定项目计划书和详细的项目方案。
第二阶段是界定术语。作业成本法要求准确界定农村信用社使用的以下术语:
1.成本对象
农村信用社采用的是等级制的责任中心,在法人机关内设有办公室、人事、计划信贷、财务电脑、稽核监察、保卫、资产保全、客户服务等职能部门,在基层设有营业部、信用社(支行)、分社(分理处)、储蓄所等营业机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信贷、存款和结算。客户和客户群可分为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政府部门等种类。
2.作业
农村信用社的流程改造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以操作流程为引线可比较容易区分和定义作业。可将作业成本库划分为贷款中心、存款中心、结算中心、文秘中心、
人力资源中心、财务会计中心、稽核监察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安全保卫中心、后勤服务中心10大类,并根据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特点,划分并定义出58个作业:在贷款中心下定义贷款咨询、贷款申请、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款检查、贷款
档案管理、不良贷款管理、贷款归还9个作业;在存款中心下定义吸收存款、支取存款、个人账户管理、单位账户管理、其他负债管理5个作业;在结算中心下定义借记业务、贷记业务、清算业务、卡业务4个作业;在文秘中心下定义管理与协调、培训、秘书、文印、档案管理、工青妇活动6个作业;在人力资源中心下定义招聘、培训、薪酬管理、管理与协调、绩效考核、劳动保障、职称管理、党务工作8个作业;在财务会计中心下定义报表、固定资产管理、培训、核算与考核、管理与协调、结算开销户管理、现金管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8个作业;在稽核监察中心下定义培训、风险评价、信访及案件处理、专项稽核、常规稽核、离任稽核6个作业;在信息网络中心下定义培训、系统开发、系统操作、系统维护、系统运行、系统安全6个作业;在安全保卫中心下定义押运头寸、守库、器械装备管理、管理与协调4个作业;在后勤服务中心下定义财产管理、后勤保障2个作业。
3.成本推动因素
农村信用社的资源包括损益表中的各项支出,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并根据作业成本库所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等直接费用以及分摊的间接费用来确定资源成本推动因素。直接费用是指能够根据人员、机构、部门等因素,直接归集于作业成本库的费用;间接费用是指无法直接确认并需要按比例合理分摊的费用。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根据作业对人力、财力、物力的耗费情况,来确定作业成本推动因素。一般可采用定量指标如回归分析法,或定性指标如经验判断来确定作业成本库中作业的比例,并按比例将费用分配给作业。
4.作业计量指标
农村信用社作业计量指标的确定,主要依靠职业判断和分析技巧。要按照作业定义和作业流程,分析作业成本如何发生、作业耗费的时间、账户数量、发生额、完成交易的数量等因素。由于产品和服务的复杂性,对作业计量指标的数量要求取决于产生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要保持采用信息的可获性与处理信息的成本相对平衡。因此,不同的作业其作业计量指标可能是不同的。作业计量指标按大类划分,可以有数量(如次数、笔数、账户数、人数、机构数、本数、件数、终端数、天数等)、价值(如平均余额、发生额等)和服务质量(如等候时间、差错率等)三大类。以贷款中心的作业为例,贷款咨询、贷款调查、贷款检查的计量指标是次数,贷款申请、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款归还的计量指标是笔数,贷款档案管理的计量指标是账户数,不良贷款管理的计量指标是月平均余额。
第三阶段是收集数据。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工程尚处于建设时期,一些数据不容易从核心业务系统中获取,必须依靠人工计算才能得到,如各作业成本库的人员工资及各项提留、邮电费等就需要通过计算获得。伴随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信贷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信息系统也必将不断陆续开发和运行,数据的采集会更加规范、来源会更加广泛。
第四阶段是分析信息。农村信用社按照作业成本法收集数据后,首先,要对作业成本库的费用进行分析,包括对作业成本库中贷款中心和存款中心的费用占全部费用的比率,直接费用占全部费用的比重进行分析。其次,要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给作业并计算作业单位成本。
第五阶段是使用信息。农村信用社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层面是法人决策层。高层决策者应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通过适时管理、流程改造等手段,加强作业管理,削减非增值作业,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以提高竞争能力。作业成本法将增强对产品、客户、机构的盈利能力分析,加大作业成本库费用项目的比较分析、作业单位成本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成本库之间、作业之间的成本差异,评价各环节的盈利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3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