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在中组部明确提出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形?菹拢?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越来越重要,人事档案利用的需求明显增多,在信息时代如何加快高校档案工做发展的步伐,提升档案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选拔的能力和水平,是档案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
(一)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
在贯彻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形势下,中组部于2014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审核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了人事档案室,负责管理档案工作。
(二)档案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明显改善
进一步加强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条件得到改善。投入专项资金配备了档案管理专用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监控设备、空调等设施,为推进干部档案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档案接收、转递等工作手续完备。有力提升了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保障不到位、没有建立正常的档案经费保障机制
近几年,虽然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尚未建立现代化标准的档案库房,没有建立正常的经费保障机制,不能保证档案经费的稳定投入。
(二)档案工作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档案工作队伍年龄偏大,女性占多数,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年龄、性别、知识机构不合理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缺少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三)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存在,但是档案工作人员服务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还停留在重保管、轻利用,忽视开发利用的阶段。停留在最初级、最简单提供纸质档案的服务阶段,仍是一种“坐等上门”被动的服务方式,没有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分散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利于档案资源的整合
现行的档案管理采用的是分级管理模式,即各个部门负责本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分散管理模式下,同属高校人事档案归不同部门管理,容易导致“政出多门”[1],不利于档案资源的整合。
三、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档案管理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前做好预算,按照“政策保证,逐步实施,加强监督”的原则,建立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避免有任务时,突击投入,实现档案工作稳步发展。
(二)档案工作创新发展,需要人来实现
建立高素质的档案工作队伍是关键。重视高校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在优化年龄和知识结构方面下功夫,提前储备和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增强档案工作队伍职业认同和自信。为适应档案发展新形势,当务之急是要抓好专业技能培训,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创新高校档案服务的方式和手段
在档案管理中,应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转变传统的重管理、轻利用;重保管,轻开发的观念。要根据教职工需求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将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档案。“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兴媒体的使用,为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提供了新手段。人事档案部门应充分利用校园网、档案微博,微信等开辟档案服务新途径,逐步拓展高校人事档案对外服务的领域,全面、准确地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聘、奖励等提供有力依据[2]。
(四)构建区域性大档案格局,探索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中心
探索建立独立于高校、政府机构之外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人事档案,实现人事档案在一个机构内的整合[3]。构建区域性大档案格局,突破传统模式下封闭管理的行为习惯和时空局限,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高校人事档案共建共享,充分发挥高校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信息支撑作用。
当前,高校应抓住人事档案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人事档案工作理念、制度、机制和方法创新,将高校积累的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为学校决策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多层次、多种形式档案信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