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一、人事档案管理信用化的改革基础
1.人事档案与信用档案本质相似
人事档案与信用档案本质较为相似,这一点为人事档案信用化改革提供了良好基础。从档案管理实践来看,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信用情况,同时也是对个人信息的详细记录。实施人事档案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对个人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形成一定的信用凭证,?亩?向档案应用组织或者个人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起到信息桥梁纽带作用。因此,根据人事档案的管理特点和数据特征,其中的部分信息与个人信用具有密切关系,能够划入信用档案管理范畴。两者之间本质极为相似,都能够作为个人信用的查对凭证,同时也能够对个人信用情况做出正规记录。
2.已经建立起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当前,在人事档案管理当中已经构建起个人信用数据库,良好的信息数据基础为人事档案的信用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我国针对人事档案的个人信用信息建设始于2006年,通过多年的运行与充实,数据库内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数据体系。发展至2015年底,该数据库内个人信用信息已经超过8亿人次,数据资料丰富,覆盖范围较广,尤其是针对信贷信用信息的完整率达到97%。良好的数据基础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为人事档案信用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两种档案的交叉整合,有利于构建起更便捷、更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格局。
3.信用档案管理优势突出
长期以来,信用档案管理已经形成的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这些对于人事档案管理而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价值。从档案管理形式来看,信用档案的管理范畴更大,覆盖层面更为广泛,而且在信息来源方面途径更为多样化,信息档案样式灵活,形式较为丰富,在信息资料的来源、整合、记录当中更具客观性,观点较为中立,而且信用档案更具开放性,时效性突出,具有可调整、可更正的特点,不具备盈利性,法制管理特色突出,因此这些优势能够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未来人事档案管理的信用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人事档案管理信用化改革措施
1.增加信用档案内容
人事档案逐渐向社会信用管理体系靠拢,在档案中显示个人身份、职业变化、能力特点、社会信用记录等信息。将个人信用变化、能力变化等体现在人事档案中,体现档案管理的动态化特点,能够从更多元化的角度反应个人真实信息,从而进一步充实人事档案内容,使其更具时效性和客观性。人事档案增加个人信用记录之后,内容会更加丰富,同时还包括了公共机构对于个人信用的评价反馈等,用人单位也会对其信用情况进行记录,从而使个人的信用情况能够更完整的体现出来。在个人信用信息中需要体现出信用卡使用情况、个人信贷情况、社会保障、诉讼等不同信息,尤其是在职业信用信息中,都是经过用人单位专业评估人员进行评价的,其信息更加真实客观。
通过人事档案改革,人事档案的内容、结构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使档案管理得到合理优化,在档案信息的记录中更加忠于本质,并将这些信息政治化、身份化,能够全面体现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将其进行动态呈现,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更完善的信息参考。
2.促进人事档案监管与服务职能的转变
人事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权益的落实,尤其是在医疗、入学、保险等领域,权益的配置与人事档案有着直接关系。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并不是实现人才控制的手段,因此在工作当中需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使档案管理体现出监管与服务两大特色,这也是实现人事档案信用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档案职能的转化,有利于人事档案改革的顺利推进。
3.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
通过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界定,有利于更多组织或者个人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和使用,从而促使档案管理趋于社会化,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在人才识别、职业升迁、福利保障方面的社会价值。例如借鉴发达国家“人档分离”机制,能够使建档权利落实到用热单位中,根据个人表现、业绩情况、工作能力、诚信记录等构建起更完善的人事档案,如果个人升迁或者离职,档案还由原单位进行保存,新用人单位如有需要可以向原单位申请档案查阅,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用人信息,从而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共享。
结语
综上所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改革有利于改变传统管理当中的制约因素,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将个人信用引入档案管理当中,有利于体现人事档案的信用凭证作用,促进档案管理改革的全面推进,实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开放式格局,使其社会化功能更为突出。良好的人事档案改革机制有利于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劳动资源的科学配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3715.html上一篇:探究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