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1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e-culture是必然趋势,而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发展能够适应未来电子文化的发展需要。首先,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工作相对较为繁杂,而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为其数字化融合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图书馆和档案馆都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导致文化传承网络支离,对文化传承有着不良影响。然而,在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条件下,可以促进文化传承网络的统一性,增强电子文化的联动能力,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基于此,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具有必要性[1]。
2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探索
2.1 建立完善的政策导向机制
建立完善的政策导向机制,能够为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提供基础保障。在该过程中,不仅需要制定战略规划加以正确引导,而且政府需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进而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首先,制定战略规划时,相关人员应根据规划而合理设置长短期目标,并对其目标实现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使战略规划成为管理工具。在规划的指导下,能够对组织文化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和传承,有利于推动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发展进程。其次,建立国家或地区的图书档案联盟机构,以促进二者的相融合。最后,建立管理机构,对图书档案融合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能够从业务层面上加快二者数字化融合服务的进程[2]。
2.2 以技术为重要支撑
要促进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进程,必须以技术为重要支撑,为其数字化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对技术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脱离技术,则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荡然无存。在建构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以达到各电子文化之间的无缝对接,为实现电子资源共享性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以纸质载体信息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可以使在线资源更具真实可靠性,其记录更加真实,为数字化创造良好条件。其次,以数字资源存储技术为支撑,能够为后台管理提供有利的借鉴。再次,以元数据著录技术为支撑,为相关人员更好查阅资源提供平台。图书档案都为文化传承提供媒介,但其数字资源存在明显差异,有助于相关人员更好转换数据。最后,以开放协议和跨库检索技术为支撑,为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功能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3]。
2.3 加强资源集成储备
传统实体的图书馆、档案馆内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因而在实现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基础上,应加强资源继承储备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以数字化集成资源为依据,确保服务质量。其次,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其资源数量对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在图书档案资源集成储备方面,更加重视数量与质量的兼顾,对增加资源数量和提高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数字资源集成储备机制,以丰富馆藏资源,为数字化服务的全面性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能够促进图书馆和档案馆之间的融合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创新资源集成储备发展模式,以提高融合服务效率为前提条件,重视管理效率,如集中式模式、分布采集式模式等。
2.4 完善激励机制
在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中,建立与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是尤为重要的,能够为用户的虚拟空间获取资源提供便利。首先,针对相关人员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的图书档案融合服务时,对人力、物力资源有着较大需求,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促进图书与档案的融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次,长期以来,图书馆和档案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资源收藏系统,但又同属于文化传承系统,二者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由于图书馆和档案馆之间的机构参与不平衡,亟需相关激励机制的辅助,有利于对图书和档案部门人员之间加以有效的协调[4]。
2.5 对安全风险隐患加以控制
在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中,可能面临着许多风险隐患,如组织风险、战略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直接阻碍二者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进程。所以,我国有关部门人员有必要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以规避风险隐患。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e-culture合作必然趋势,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能够适应其发展趋势,且有助于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在实现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过程中,应建立与完善一系列保障机制,以推动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发展进程。然而,我国关于图书档案数字化的融合服务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联动能力、协调优化水平尚未达到标准要求。由此可见,相关部门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