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低保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维护与保障社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低保档案是对社会困难家庭情况的真实记录,统计并入档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是低保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低保资金投放的重要依据。
一、规范化管理城乡低保档案
城乡低保档案是通过县级、乡级人民政府以及社区或村委会分别对低保对象进行核查工作,进而形成完整的低保资料,并对低保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城乡低保档案是低保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最终实现改善民生社会需求的内在要求。
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分级管理及日常管理。其中分级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低保户向村级政府或社区提出申请,填写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表,并上交居民户口簿复印件、家庭成员证明、赡养抚养证明,提供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残疾证明等,通过社区及乡镇民政部门审查,再上报县级民政局进行审核,并做出决定。如果审核通过,县级民政局将依据低保对象名单发放低保金,同时会对低保户进行随机抽查。根据低保档案分级管理工作的内容可知,低保户的确定要通过三个环节:社区、乡镇级民政部门及县级民政部门。对低保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时需要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保证低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低保工作的展开提供保障。日常管理类档案则是在进行分级管理档案时形成的,对各类型低保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低保对象申报材料,以户为单元建立低保户档案,并实施一户一号的体制。政府部门依据低保户的实际情况,对低保户的低保金实行动态监管。
二、加强低保档案的基础工作
低保档案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编目、保管期限及移交、档案的利用。低保档案是国家低保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对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真实反映,也是低保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低保资金投放的重要依据。
(一)低保档案的收集及归档
乡镇政府安排低保工作专业人员对低保申请对象的审批表及相关证明进行收集和整理,将低保户的个人、家庭资料进行归档处理,再上交县级民政部门进行审核,对该县低保户申请者的资料进行归档。
(二)低保档案的整理编目
低保档案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建档的,因此必须对低保档案进行规范管理,首先按照资料的重要程度将低保档案审批时提交的材料进行编码处理,并置入档案袋中,方便日后材料的添加。同时低保档案要表明提交时间,以时间先后为准,将档案进行排序。
(三)低保档案的保管期限及移交
由于当前低保档案采取一户一号的管理模式,低保户的资料在档期间,需要对低保户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调整,档案在低保户停保后5年,将低保档案上交机关综合档案室,由于这种低保档案保管仍属于短期保管,无须将低保档案移交至当地同级档案局进行保管。
(四)低保档案的利用
低保档案只是提供给相关管理部门使用,不得对外开放。若未得到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的允许,必须对低保档案资料进行保密处理。一般来说,低保档案只供单位内部进行查看,不允许借出。如果要查询个人低保信息,需要提供低保户身份证及低保证明。
三、构建信息化低保档案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手段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经济的电子化、信息化发展。而低保档案的工作内容较繁琐、涉及面较广,给低保档案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大困难,不利于低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因此,要想实现规范化管理低保档案的目标,必须构建信息化、电子化的低保档案,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低保档案工作过程中。例如,构建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对低保档案进行分级管理时,如果低保户的申请材料通过审核,乡镇民政部门就将低保户的个人信息及相关低保信息记载进信息管理系统中,保证低保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同步,同时设置低保户个人信息查询系统,方便低保户对自身低保信息进行查阅,从而实现对低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四、结语
低保档案是对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真实反映,也是低保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和低保资金投放的重要依据,对低保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针对当前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制定低保档案管理条例,实现低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最终提升我国城乡低保工作的效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