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高校档案是伴随着高校产生而逐渐积累形成的,高校档案也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我国古代,档案主要是用作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高等学府所产生的档案记录统一归作国家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所以并不存在单独的高校档案记录。自近代以来,才形成了不少面向社会大众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这些高校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珍贵的档案材料。但是当时无论是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并没有建立管理高校档案的制度,都是由高校自身进行档案管理,此时国内局势不稳,战争多发,抗日战争时期很多高校又相继内迁,严重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高校档案损坏严重。
高校档案建设真正走上正轨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着手对包括高校档案在内的国家档案建设事业进行了统一部署,于1954年建立了国家档案局,195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在这里规定了国家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自此之后各高校相继加强了对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文书档案室或科技档案室,增加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局面。在之后的文革时期,高校档案工作又收到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不少档案材料的损失和破坏,高校档案工作停滞发展。为扭转这一局面,重新规范高校档案工作,1989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次对高校档案工作制定了单独的管理办法,同时这一文件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档案统一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初步确立。在此之后我国高校档案建设迎来大发展时期,各高校按照要求合并了文书档案时和科技档案室,建立了档案馆、档案室,加强了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规范了档案工作的流程,加快了我国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200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定,明确了高校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延伸了高校档案的管理范围,指明了高校档案服务的方向,促进高校档案工作更快的发展。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我国高校档案工作形成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地方档案行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体制。依此规定,全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的高校档案工作体制,即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主管全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各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和地方档案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在每所高校内部,建立以高校校长为领导的高校档案工作机制,通过设置档案馆、档案室来开展全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我国高校档案工作机制和我国档案工作规定的统一领导,分级集中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
高校档案工作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底教育部对直属72所高校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情况如下:“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馆(室)共有72个,其中档案馆61个,档案室11个;共有档案工作人员1129人,其中,专职人员750人,兼职人员379人;共藏有档案4841129卷,其中,建国前档案案卷为66761卷。调查还显示,随着直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高校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改革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与日俱增,直属高校档案馆(室)的馆藏量以平均每年9.49%的速度递增”。
二、上海A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上海A高校是上海市属公办本科普通高校,其前身是1950年建校的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经过多年发展,学校从过去的干部培训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并于2004年获批升格为二本院校。现已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多名,就读于23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该校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对全校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基建、财会、外事、出版、设备、声像、实物等各类档案及相关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设有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各一间,面积共计400平方米,存有自1956年产生的档案一万多卷,同时还成立了校史馆。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以校长办公室主任为直接负责人,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全校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已形成一支包括2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28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构成的档案管理队伍。
(一)形成校长领导的档案管理体制
上海A高校是从历史上的干部培训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直到现在的本科高校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在学校成立开始并没有定位为高等院校,所以在档案管理方面长期以来和一般的高校档案管理建设是不一样的。从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始,该校逐步按照高校档案工作要求开始规范档案管理。尤其是自2004年升格为二本院校以来,该校迎来大发展时期,档案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为了更好地开展全校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为全校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校长办公室主任为负责人,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档案管理体制。通过这一领导体制,确保了档案工作在全校工作的重要性,有力地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和实施了学校的档案管理相关文件
上海A高校综合档案室未成立之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一直是以国家颁布的《档案法》和《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为操作依据。但是在面对学校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时,又有着针对性不强、落实不完善等问题,遇到具体问题时会面临无从下手无据可依的情况,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综合档案室成立之后,通过整理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照国家档案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参考兄弟高校制定的高校档案工作办法,并经过学校领导、各相关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讨论,相继制定了本校一系列的档案工作办法。这里面包括有对全校档案工作总体要求的《上海A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涉及档案和工作中产生文件的《上海A高校文件处理办法》,《上海A高校重大活动、重要项目档案管理规定》,《上海A高校档案室档案库房管理规定》,《上海A高校档案借阅利用规定》等涉及档案管理方面的操作方法规定共计13条。这些操作方法覆盖了档案管理中收集、整理、归档、鉴定、服务、利用等方面,涉及到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基建、财会等方向,形成了一套档案工作实施方法,为该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做好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上海A高校在制定了适合本校自身的档案规定之后,档案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首先做到的就是根据高校档案工作的规律,严格落实高校档案的收集制度,确定每年5月底是全校这一学年产生的档案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归档的时间。第二,对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开展档案工作指导,包括归档范围、档案整理方法,案卷编写规范等,使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兼职档案人员掌握基本的档案工作方法。第三,开展了档案统计工作,将过去该校历史上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清点、统计,对这部分档案的清理核对工作为该校校史馆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对该校的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通过日常档案工作的深入进行和监督,保证了重要文件的及时归档,保护了档案资源。第五,开展学校档案编研工作,根据学校活动产生的各项成果,先后编制了《教学成果汇编》、《科研成果汇编》、《规章制度汇编》等,并为年鉴工作提供档案材料支撑依据。
(四)积极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档案具备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档案的价值只有在利用的时候才会更好的体现出来。上海A高校综合档案室自成立开始,便将档案的利用和服务工作作为重心之一,提供如学籍学历证明、学位鉴定、档案查阅、档案借阅、档案证明等服务,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工作需要、教职工及学生个人需要以及社会上其他需要等。据统计,该校综合档案室在2001~2011年期间,共接待查档人员4630人次,查阅档案11670卷次。其中,校内人员查档3115人次,占查档人员总人次的67.27%,查阅档案8793卷次,占总查阅档案的75.3%;提供社会查档服务1515人次,占查档人员总人次的32.73%,查阅档案2877卷次,占总查阅档案的24.7%。
(五)实施了校内档案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同样列入到高校档案发展的关键点。通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方便使用者从网络上就能查阅到需要的档案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上海A高校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在硬件设施方面,完整地配齐了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服务器等设施,保障了传统档案纸质文件转化为电子文件工作的开展。另外还通过向档案中介机构招标方式开展馆藏档案的扫描工作,完成了学校利用频率高的档案数字化扫描。其次,在软件方面,使用“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对校内档案进行管理,并与学校OA系统进行衔接,在OA系统里操作的日常公文、汇报请示等数据都可以导入到档案管理系统,方便了归档工作。最后,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对学校的档案工作进行展示,包括档案宣传教育和校史展览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网上直接查阅档案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5019.html上一篇:试析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