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档案学的概念,但有档案的事实,档案这个词也是有的。
中国古代,一物两称,档案一叫挡子,即记录板。清陆陇其《三鱼堂日记》上:“又(汪琬《钝翁类稿》)《陕西提督李思忠墓志铭?注》云:本朝用薄板五六寸,作满字其上,以代簿籍。每数片,辄用牛皮贯之,谓之档子。”又就叫档案,或“档子”、“档案”兼称。清杨宾《柳边纪略》卷三:“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辞书介绍,后来分类立卷归档保存的文件,沿称档案。清龚自珍《与陈博士笺》:“惟彗星之出,古无专书,亦无推法,足下何不请于郑亲王,取钦天监历来彗星旧档案,汇查出推成一书?”有档案,就有收藏存储档案的地方,今人称其为档案馆,中国古时虽无此名,但亦有其实,《汉语大词典》就说过,周朝的天府,汉朝的兰台、东观,唐朝的史馆等等,都是中国古代王朝集中保管档案的地方。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档案学的概念,但有档案的事实,而且很古老,中国医药档案的产生,甚至能推到史前神话传说时代。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是,从现代档案学的角度去看,还可以重新打量。
西汉名著《淮南子?修务训》[1]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羸?{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教民播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南宋郑樵在他所撰《通志》之中把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又讲了一遍,但有补充,称其时“民有疾病未知药石”,而神农“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热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其所得三百六十物……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不死,固然是神话传说,但神话传说中往往含有历史事实。尝过即忘,等于白中了七十回毒,尝了以后“察寒热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一一记录下来,这就意味着在远古时代中国人就以神农的名义开始为中国医药存档。有人说,中医是尝出来的,从现代档案学角度来看,中医也是档案保存下来的。已知中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此书虽已不在,但中国古人为中医存档的事业却一直延续,后世历代本草也收有这部书的断篇残简,李时珍就此也有所受益,这在其书中分明可见,书名也取“本草”两字,就叫《本草纲目》,进而又为中国医药档案增重。
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尤其是中医药史,其中存有许多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不断地向历史档案中去好好打量。丁海斌、陈凡编著《中国科技档案史》说:“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中医药学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相应地,其遗产也是相当丰富的。中医药学作为一种经验学科,它的发展是代代相传、后人继承前人成果并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档案是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纽带。我们的前人,早已学会利用档案来积累经验,来发展中医药学。”该书具体言道:
中国古代的医药史,是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的。此外,原始社会还有“庖牺制九针”以治病的传说。考古发现证明,远古时代的人们已使用了砭石、骨针等医药器具。按照正常逻辑推断,当文字产生后,人们就应开始记录病状和药性等,并因此产生了初期的医药文件、档案等。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记载较多,如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载:“黄帝使歧伯尝味本草,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又《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载:“于是雷公之化,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这些记载不但说明了远古时期已有医药文件,而且“历代宝之”,作为档案代代相传[2]。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历史情结很重的民族,然而,很遗憾的是,多少年来,即使是档案学业界人士,对中国档案史却缺少重视,研究中国档案史的人为数不多。2008年,四川省德阳市档案文秘学会秘书长庄瑞平先生在他的博客中曾经提醒过:“中国档案史是档案学的基础性学科,一个重要的分支,然而目前却很少有人来研究,以至于有些停滞不前,并且后继乏人。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研究不力的状况,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使现有的研究人员继续前进,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引进和培养这门学科的人才。大家应该多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档案史研究的不断进步。”丁海斌、陈凡在他们编著的《中国科技档案史》的前言中也说:“在中国档案学界,许多学者是从学习、研究档案史入门的。但近年来档案史研究有被削弱的倾向,以至于有人发出‘将档案史研究进行到底’的呼吁。而一向以来,中国档案史的研究是以文书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史的研究为重点,中国科技档案史的研究偏弱、偏少。同时,由于档案学者史学功底的欠缺和某些时候方法与态度的失当,研究中的谬误时有发生。望文生义者有之,如将‘天府’说成是档案库房;张冠李戴者有之,如将清入关后作品中出现的‘档案’一词,说成是皇太极时期的名词;等等。所谓钻研正未有穷期,档案史的研究不应被削弱,而应该更加重视,加强研究。”
笔者的研究方向是医院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档案史的收集和管理也是其中内容之一,在科研中,笔者认识到,档案史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为当今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从而使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人,前面提到的庄瑞平先生曾在杂志上发表过有关档案学的文章,文章的正题恰是《在“服务”两字上做文章》[3]。中国医药保护着国人繁衍至今,中国医药史这部厚重的档案更有待于用现代科技的目光去好好打量,就如人体经络,古人是如何发现的,又是如何阐说的,有过什么样的存档,这些都有待于档案工作从事者能有历史性的发掘和研究,从而能为推动当今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档案史中有丰富的宝藏,应该是到了须要重视的时候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5409.html下一篇:档案管理科学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