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近年来,各大高校普遍都存在扩招的现象,使得高校学生人数激增。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得以普及,而且很多地区与高校在档案管理方面都实现了网络化操作,但是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存在弹性就业等问题,这便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边疆地区来说,因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殊性,所以高校领导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努力提升高校培养人才与档案信息的水平,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整合与互动,使其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1.边疆高校人才培养与档案信息现状
1.1不够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工作是一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手段。但是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很多高校都存在校区增多、占地面积扩大、校址分散等现象,尤其是边疆高校,因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殊性,幅员较为辽阔,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管理档案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工作难度[1]。再加上很多高校领导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没有足够的意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教学、轻档案”的现象,造成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存在着不够健全的体制、不够完善的制度以及分散、混乱的管理局面。
1.2日常收集不够齐全、完整
很多高校在管理档案方面没有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分类等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很多档案人员在行日常收集、整理与鉴定工作时都是随性、随意完成的。红头文件的收集工作会特别重视,各科研活动材料、教育教学等收集工作则比较散漫[2]。而且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长远的打算与规划,在日后查找时势必会出现利用较难等问题。
1.3管理手段不够先进
边疆地区,处在我国较为边远的地区,再加上受地势、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使得很多边疆地区高校的计算计与网络技术同中发达地区相比计较,较为薄弱[3]。所以很多边疆地区高校虽然在管理档案方面运用了计算机辅助,但是受信息网络化限制,档案信息资源很难做到共享,整体的档案利用效率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实现边疆地区高校培养人才与档案信息的互动对策
2.1增强高校领导以及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工作是一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手段[4]。而档案可以直接放映人才培养的情况,因此边疆地区的高校领导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中纳入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运用科学的方式对二级院系档案类目进行划分,对院系档案管理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5]。各边疆地区的高校领导还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对院系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展开多种形式培训、教育以及指导工作,树立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2.2对档案管理硬件设施进行完善
边疆高校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加强,对档案馆的硬件设施水平进行提高,对库房的保管条件进行完善[6]。要做好这些,就需要为档案馆增添必要的现代化计算机设备,对档案馆的资金投入给予保障。学校的基本建设规划中,应该将档案馆(室)的库房建设也纳入进来,并对其工作条件逐渐进行完善,对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进行有效保障。
2.3建立健全档案收集与补充制度
要建立健全档案收集与立卷制度,就要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进行强化。建立健全档案收集与立卷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向规范化的管理方向发展,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保质保量完成。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直接向社会各界输送高层次人才的人才培养基地,对地方高校培养人才与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与互动,可以有效地将高校与地方人才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这样不仅可以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进行提升,还可以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对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用人难的困境进行缓解。因此,边疆地区的高校,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培养人才的水平,就不能忽略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应该重视边疆地区高校培养人才与档案信息的整合与互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5885.html上一篇:档案管理创新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