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1 大数据概述
维基百科定义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1]尽管目前大数据还没有统一定义,但对其存在一个共识:大数据不是对数据量大小的定量描述,而是一种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数据中进行的快速信息获取和应用。
1.1 大数据的种类及特点。大数据的类型大概包括以下几种:(1)数字化数据:扫描并借助光学字符识别转化而成电子形式的传统文献数据,其主要存在于国家和地方的档案、图书等文献数据资源库中;(2)自然数据:即直接形成用于计算机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其主要存在于应用程序、管理平台、交易系统、数据库、电子邮件、公众网络、社交媒体及GPS定位系统中;(3)模拟数据:是从物理世界中发散出来但可以不断被转化成数字格式的,其主要存在于手机、相机、摄像设备、传感器以及可穿戴设备中。[2]以上数据以实时、迭代的方式不断产生、转化和融合。
大数据的特点从理论角度可以概括为“4V”:大量(Volume),数据从TB跃升到PB甚至是ZB;多样(Variety),数据来源多和数据类型多;价值(Value),单个有价值的数据比例越来越小,但庞大的数据量蕴含巨大价值;快速(Velocity),数据增长速度快,数据处理速度快。从实践角度可以概括为“三性”:全体性,收集和分析更多的数据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混杂性,从大量混杂的数据中判断某种大的方向;相关性,利用大数据背后的相关性分析现状和预测未来。
1.2 数字档案馆已具备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1)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总量庞大且增长迅速。2013年6月8日,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张姬雯介绍江苏省截至2012年底共存储数字档案资源总量为33TB,[3]如果推算到全国大概接近1PB,所以,全国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总量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2013年3月3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提交的《关于随馆藏数量增加而相应增加各级国家档案馆人员编制的提案》中提到:2011年省、地、县三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总量比1987年馆藏量增长了5倍,而到2020年将比1987年增加近10倍,[4]可见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总量增长速度也比较快。
(2)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与大数据在内容价值上是相互交叉的。一方面,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字档案资源最重要的特点是有机联系,而大数据的主要特点也是相关性,因此,本身即存在有机联系或存在潜在联系的数字档案资源是大数据极其精华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大数据又可以划归为数字档案资源的理论范畴内。因为大数据也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如:手机运营商掌握的人们实时通信记录,金融行业掌握的国家、机构和个人资金交易记录,网络服务商掌握的人们各种社会交往、交流记录,监视器留下的人们行动的信息记录……这些都是大数据内容,而从“大档案”观的角度看,这些大数据又是数字档案资源的组成部分。
(3)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在形式类型上像大数据一样更加复杂多样。过去的数字档案资源类型主要是档案数字化后形成以数据库为载体的结构化数据;而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大量产生,如:各种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等,这就使得数字档案资源的类型越来越复杂多样且难以管理。
2 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微服务的基本范畴
笔者所提的数字档案馆微服务是相对于传统档案服务在大数据时代的一种全新服务方式,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借助于全媒体信息、高速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充分挖掘数字档案馆特有的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的利用服务。微服务与传统服务的区别在于:传统服务是“我提供什么,你就接受什么”的以档案部门为主体的服务,微服务则是“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以用户为主体的服务。数字档案馆微服务的基本范畴包括:
2.1 个性化服务。传统档案服务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整体服务,服务模式是普适的、大众的,对微观层面的个性化需求考虑较少。微服务是将档案用户细分为每个个体,通过短信提醒、信息推送等方式为个体用户提供满足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等多种个性化需求的功能性服务。个性化服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时空的个性化,即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其所需的档案信息;二是实现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即根据用户个人的利用习惯和利用方式来开展数字档案信息服务;三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即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结合用户的个人背景和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户能获其所需,得其所要。[5]
2.2 专题化服务。专题化服务是档案信息的主要服务方式,如针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文化宣传、重要民生问题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和编研形成专题成果来提供服务。微服务中的专题化是对传统档案专题服务的有益补充,它是针对当前数字信息越来越繁杂和多元,用户难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完全获取有用的信息,尤其是散状分布、稍纵即逝的微内容。因此,档案人员根据某一专题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检索、挖掘、整序、定制和筛选,形成相对集中有序、细化的专题知识数据,方便用户随时获取。 2.3 特殊化服务。传统档案服务主要是借助纸质档案和老照片的借阅和展示以及对档案数字化后的数据库进行脱机或联机检索。而现今如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逐渐成为主流利用载体,因其易用性、便携性、多样性等优点,深受广大青年用户喜爱。因此,开发针对新型载体的服务平台,提供独具档案馆特点的内容服务,实现与平板电脑、手机等利用载体的无缝对接,这将对数字档案馆服务产生创新性的改革。目前,国内已经有档案馆利用WAP网站或APP实现丰富灵活的档案信息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馆藏资源查询、珍品推荐、历史探究、在线展厅、利用案例、档案信息动态等服务内容。
2.4 差异化服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面对这些水平各异的用户如何满足其差异化的需求既是档案馆服务的重点也正符合微服务的初衷,微服务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能够为各种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针对普通民众的民生问题提供婚姻档案、房产档案服务,针对涉案人员关于知情权和证据凭证问题提供政策信息和档案凭证服务,针对学者、研究人员关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问题提供历史档案、档案文化服务,针对科技人员、工程人员关于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问题提供科技档案和城建档案服务,等等。而且不同的人针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为不同需求的目标用户群提供差异化服务也是今后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向。[6]
3 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微服务的实现途径
2011年9月27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注重发挥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比如动漫的形式、网络视频的形式、手机短信的形式、电视滚动字幕的形式、户外电子屏信息的形式、电子书的形式、微博的形式等,从而拓展宣传形式、手段和载体,占领新兴媒体阵地,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的宣传受众。”[7]
由此可见,微博、微信、短信、电子书、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形式既是档案宣传的新途径,也将是数字档案馆微服务的新途径。
3.1 微博服务。微博作为一种网络上分享、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平台,其在信息发布、网络营销、政府管理以及个人交流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而且微博在泛内容、大众化内容的基础上,开始涌现出一些垂直化、精细化的内容,对于用户个性化需求满意度逐步提升。2014年7月21日,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75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数为1.89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8.7%。[8]目前,越来越多的档案馆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向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微博服务已逐渐成为数字档案馆微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开通微博,数字档案馆可以将档案馆的使命、目标、愿景等传达给用户,也可以将档案馆的活动动态、馆藏信息、文化教育、服务项目等发送给用户,拉近档案馆与广大公众的距离,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范围和质量,进而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另外,通过微博,档案馆人员之间可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共享信息,增强协作,共建信任,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条件。目前,较有影响和特色的档案馆微博有:“苏州档案”、“银川档案”、“抚顺档案”等。
3.2 微信服务。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它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目前国内用户已超5亿。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数字档案馆服务中应用微信这类新兴的信息传播和共享平台,既可以改善档案服务过程中的弱互动性,还可以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共享性和智能化水平,微信服务也将成为未来数字档案馆微服务的重要途径。
档案馆通过建立微信公共平台,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关注度,通过对进出档案馆或附近的目标人群定位,即可“一对一”式主动致以问候;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可以较大范围地绑定用户群,从而更好地掌握用户需求;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的自助服务,用户可以随时了解所需信息,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自主性和自发性活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档案服务的个性化水平。[9]目前,山东省档案馆、天津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海盐档案馆等已开通了微信公共平台。
3.3 手机短信服务。短信作为手机最传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至今一直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有效工具,而这一服务也正好迎合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档案信息“短、平、快”的需要特点。手机短信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咨询、档案信息发布以及个性化短信服务。档案信息咨询是用户将自己所要查阅或咨询的问题以短信方式发送到档案部门,档案人员首先根据系统预先设定的常见问题提供解答,然后对未能解答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最后将相关信息发送给用户;档案信息发布是将档案方面的新闻动态、政策法规、重要活动等以短信形式发送给用户;个性化短信服务是用户根据需求定制自己感兴趣的档案信息,档案人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用户。
3.4 在线咨询服务。在线咨询(又称“在线客服”)是新一代的网络商务即时通讯系统,它以网页为载体,为网站访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在线咨询已经在消费、服务、医疗、通信、金融等行业有了较为成熟和普遍应用。尽管目前国内很多档案部门已经在网站首页设置了档案咨询功能,但绝大多数都是静态和滞后的。而微服务的理念即是倡导用户参与,只有用户积极响应才可以反馈档案馆所提供的服务是否令人满意,才能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因此,档案馆可以借鉴商业客服的在线咨询服务方式,当用户查找信息遇到困难时,自动弹出档案馆在线客服的即时对话框,使档案信息服务人员随时“守候”在用户身边,及时解决用户在档案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3.5 个性化定制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系统是为所有专业、层次、地域的用户提供统一的资源和服务,而大数据时代提倡个性化、差异化的微服务,就需要开发新型的数字档案资源利用系统,为用户量身定做专门的数字档案资源和服务。该系统可以设计三大模块:一是数据资源模块,其中设置“我的专题档案资料”、“我的个人数据资料”、“我的参考资料”等选项,将用户最常用的数字档案资源作为首层列出,便于检索和利用;二是网络资源模块,其中设置“我的收藏夹”、“我的个人链接”、“我的搜索引擎”等选项,将用户经常查找的网络档案资源有效组织起来,满足其多元化的信息组合需求;三是服务功能模块,通过设置“我的档案馆员”、“我的档案新闻”、“我的检索界面”、“我的帮助”等选项,使用户与相应的档案馆员建立直接联系,为其提供档案咨询服务,并使用户及时获取有针对性的与档案相关的动态信息内容。[10] 4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到:“数据价值的关键在于其无限的再利用,即它的潜在价值。收集信息固然至关重要,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大部分的数据价值在于它的使用,而不是占有本身。”[11]因此,数字档案馆的档案资源作为大数据最重要的一部分,要充分发挥其价值,也需要从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将宏观、大众化服务与微观、个性化服务有机结合。而微服务作为一种“短、平、快”的服务方式,它将成为传统档案服务的有益补充和有效改进,将会更加贴近用户并为其提供更加细微、专业的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