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1 档案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档案馆作为一种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或者说作为一种公共性制度安排,[1]其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需要来决定的,在不同的时期档案馆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巨大成就的取得,社会文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焦点。因此,档案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日益成为关注的重心所在,那么,其作为公共空间具备哪些层面的价值呢?
1.1 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价值。随着档案馆公共属性的不断凸显,档案馆已成为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志之一,它在民主社会的社会公众领域话语和社会公众领域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与社会公众的政治权利及个人权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档案馆已成为社会公众参与民主政治的不二选择,尤其是在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方面,极大地体现了档案馆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价值。因为档案馆是社会公众获取政府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能够使社会公众知晓政府决策的程序、进程以及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这一方面为社会公众自己的决策提供了依据,更好地实现了其对自身的规划,另一方面消除了由于信息不畅而带来的误解,避免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对立矛盾的产生,并且,社会公众还可以在了解事情真相后通过正常渠道为政府相关决策建言献策。这样一来,不但促进了社会问题的科学解决,极大地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之中来,发挥了社会公众的力量,更是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真正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理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档案馆作为公共空间通过引导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以及化解社会矛盾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价值。
1.2 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发展的社会价值。文化已成为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以及一个国家的社会软实力的象征。因此,如何来塑造自身文化并提升自身的文化魅力,以及如何来融入社会文化并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并在这种双赢互动战略中实现其社会文化价值,已成为各种社会文化主体不得不着重考虑的问题。档案馆作为一个文化事业机构在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底蕴,有着其他文化主体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首先,“档案馆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它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新文化的产生,它代表了一种文化现象。应该说,档案馆与其他文化主体相比,在文化的沉淀、传承、传播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与价值。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的丰富,在物质层面满足之后,社会公众的社会需求必然就会向精神文化层面发展。人们走进档案馆已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查阅档案而来,也有可能是为了寻求心灵的片刻安宁或是试图为漂泊的心灵寻找可以根植的家园。从中可以看到,档案馆就不只是特定文化环境下的文化产物了,它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向社会展示着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即休闲文化。最后,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希望为社会公众建成一个科学且合理的文化环境,并且,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这些有利的环境为档案馆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发展的社会价值实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1.3 促进社会信息公平利用的社会价值。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里人们工作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信息的获取渠道、获取成本,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掌握等社会元素的存在,导致社会公众在得到与发出信息时有很大的差异,信息利用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时常出现,特别是那些“时效性”强的信息资源更是时常发生。这一方面有来自作为信息接收方的社会公众的原因,如其对信息索取方法、渠道、能力及需求的表述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无法顺利获得其想要的信息,如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居民以及有身体缺陷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来自信息的掌控者、发布者或传播者的原因导致信息利用中出现不公平现象,如其未提供适合的信息获取途径、方式,以及未能针对不同的社会公众群体进行差异化服务或者未能提供必要的帮助手段。面对这些不公平与不公正的现象,作为社会公共空间并且掌控着最多政府信息资源的档案馆,必须发挥其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并主动地承担起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使信息能够得到公平与公正传递。[3]因为,如果档案馆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地面向社会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服务,那么必将极大地起到促进社会信息公平利用的示范效应,实现促进社会信息公平利用的目的,使档案馆在承担其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发挥其相应的社会价值。
2 档案馆公共空间社会价值的实现策略
档案馆作为一个“自明性”公共空间,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公众素质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馆作为公共空间的这些价值力量并不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需要我们为其提供相应的推动力。
2.1 重视档案馆标志性存在意义的塑造。档案馆作为一个沉淀文化、传承文明的社会元素,其厚重的历史感向社会传递的应该是一种自信、一种荣耀。它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结构、总体的布局以及对其自身内涵的定位应该能够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文化模式、文化品位、文化水准以及文化的地域特色。重视档案馆的标志性存在意义,一方面,它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以及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它也能更好地吸引社会注意力,引起社会媒体、社会公众的关注,使其作为公共空间的意义得到不断强化与认同,并在这种强化与认同中使其社会价值得到不断实现。因此,为了实现档案馆的标志性存在意义,在对档案馆的设计、装修及外形的选择中,一方面,尽量把一些档案元素嵌入其中,如把“档案袋”、“档案盒”等以“放大”的形态在档案馆设计与装修中加以体现,另一方面,把当地的一些地域性文化、地域性人物甚至地域性传说等文化元素反映在建筑物中,从而充分体现档案馆建筑的“唯一”性、文化性的标志性存在意义。图书馆界在体现其建筑独特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如国家图书馆大楼就是以“书”、“书架”、“书桌”为元素的建构体,使其很好地与其他建筑有了明显的区分与识别。应该说重视对档案馆的标志性存在意义的塑造,必将对档案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2 重视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理念的培育。如果说重视档案馆标志性存在意义的塑造是对公共空间的审美与视觉景观创造,那么,重视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理念的培育则是对档案馆公共空间作为有意义的文化场域的塑造,更是“作为人们活动和交往平台,作为维系社会文化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空间媒介的意义”。[4]现代档案馆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它已不仅仅是一个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物理空间概念,它正在向一个集查阅、休闲、娱乐、交流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发展。通过这个空间使档案馆的历史得以“复活”,使“死文化”变成“活力量”,成为社会“文化化人”的动力源泉。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在这里得到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接受着塑造人心灵的、规范人价值取向的、提升人素质的文化的熏陶”。[5]因此,档案馆要改变过去以“资源”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树立起以“利用者”为中心的文化服务理念,拓展档案馆的文化表现力,充分培育起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存在意义。首先,举办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如“定期邀请一些档案专家或文化学者,为公众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宣传、普及档案文化知识。也可组织用户论坛、用户讲演比赛、名家讲坛、文化沙龙、学术研讨会,引导公众利用档案、阅读档案作品”。[6]北京档案馆举办的“京城讲坛”系列文化讲座“档案见证北京”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其次,举办一些艺术文化氛围的展览活动,如档案馆历史文化档案珍品展、名人档案展、名人书画展与摄影展以及社会公众收藏展等,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档案馆的文化种类,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档案馆的文化内涵。最后,开辟一定的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使档案馆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多样性,真正体现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海纳百川般的气度与胸怀。
2.3 重视档案馆公共服务中信息技术的采用。创造了具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以及培育了以“人与文化”为中心的公共文化空间理念后,服务手段的创新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就是档案馆公共空间社会价值实现还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当前环境中,信息技术已触及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随着终端用户技术、即时通讯技术的运用,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接触已变得如此容易。首先,充分发挥与社会公众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的获取已变得方便与快捷,如微信技术、微博技术、QQ软件等,为档案利用者随时随地利用档案提供了便利与可能。其次,档案馆应该充分运用数据库技术。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以及其自身馆藏的特点,做到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数字信息资源,并制作成相应的资源库,如目录数据库、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使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够领略到历史文化资源的魅力。再次,档案馆还可以运用相关多媒体技术,把档案数字资源制作成不同格式多媒体资源,如“文本型”、“图像型”、“图表型”、“动画型”、“音频型”及“视频型”等,这不仅可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需要,也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加形象且直观地了解档案所隐含的文化。最后,档案馆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档案网站开展一些“在线讲座”、“在线论坛”与“在线沙龙”、“在线研讨”等网上公共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服务由于时间或空间受到限制而无法到档案馆去参加相关活动的社会公众,使他们也能够领略到档案历史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升档案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档案馆文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惠及更多的社会公众,使其公共空间的场域意义得到更大的延伸。
2.4 重视档案馆档案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档案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实现不仅仅是通过“引进来”,还可以其他形式的文化创新服务,通过主动地“走出去”的方式拓展档案馆的公共空间范畴,使其社会价值的多样化实现。如档案馆可以通过举办“档案馆开放日”、“国际档案日”、“档案在你身边”、“档案走进校园”、“档案走进社区”等以档案展览为载体的主题文化活动,通过向社会公众发放活动宣传册、活动手册、环保袋等,悬挂宣传横幅等来进行宣传。另外,档案馆也可以借助于电视节目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一些专题电视节目的拍摄,把一些珍贵的档案或历史事件通过录制或拍摄一些历史剧、爱国主义影视以及以专家访谈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公众利用,如北京卫视开办的《档案》栏目。当然,档案馆也可以通过报刊等传统媒体开展一些具有文艺性、文学性的专栏节目,如江苏省档案馆与南京市《扬子晚报》合办的《档案穿越》专版;南昌市档案馆与《江西晨报》合办的《档案解密》专栏,都属于这种主题文化活动的类型,应该来讲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这些档案主题文化活动使档案馆公共空间社会价值延伸到社会公众的身边。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这些档案主题文化活动,极大地促进档案馆文化向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延伸了档案馆公共空间的范畴,激发了档案馆的活力,实现了档案馆社会价值由“引进来”的实现方式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的实现方式转变。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2CTQ03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6026.html下一篇:来华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