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1.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外国档案学者、外国档案学、外国档案管理、外国档案、外国档案思想、国际档案大会以及外国档案大家、外国档案理论、中国研究档案的名家涵盖的各个种类为检索词,经过认真辨析和筛选,共得到用于全文统计分析的论文1019篇。其中,合著和一稿多投的以一篇计算,作者以第一作者计算。
2.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从年度分析、合作情况、核心作者、主题分布、期刊分布、作者系统分布方面定量的分析了检索所得的1019篇研究论文,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2.1年度分析
外国档案学思想和理论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能反映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进展情况,是了解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经过统计,1979―2012年间有关外国档案学理论和思想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从发文数量的多少来看,1979―2012年间,平均每年发文29.97篇,其中1996年发文最多,为77篇,占发文总数的7.56%。1983年最低,为2篇,占发文总数的0.2%,最多和最少的年度差异巨大;
(2)从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1979―1996年间,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了这一时期外国档案理论和思想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1997―2012年发文数量波动不大,总体呈现平稳的趋势,体现出该领域的研究步入了一个平稳期。
2.2合作情况
论文的合作情况通常用论文的合作度和合著率来表示。论文作者合作度是指在确定时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是衡量期刊论文作者合作程度、智力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度的值越高则合作智能就发挥得越充分。合著率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及论文的深度和广度。在对1019篇论文进行统计和归类之后,得出的合作度及合著率情况见表2。
(1)这34年来我国外国档案学理论和思想研究的论文单一作者的发文数为839篇,占发文总数的82.33%;2人合作的发文数为150篇,占发文总数的14.72%;2人以上合作的发文数总计为30篇,数量非常少,仅占发文总数的2.94%;
(2)论文的合作度为1.14,说明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不超过2人,论文的合著率也比较低,仅为17.66%。
从这些数值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以单一作者发文最多,学者们主要以单独研究为主,合作度和合著率都不高。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单独研究能力很强,另一方面由于作者的合作情况不高,因此未能更好的结合不同学者的思想精髓,从而导致论文的影响力不高。
2.3核心作者
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下限为:N=0.749×(ηmax)1/2,其中ηmax表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在本次统计分析中,发文最多的单人发文量为125篇,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出N约等于8.37,取上限值为8,因此可以得出发文8篇及以上的作者即为本次研究的核心作者。据统计,1979―2012年在外国档案学理论和思想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有13人,其中发文数最多的为121篇,占发文总数的11.87%;最少的为8篇,占发文总数的0.79%。核心作者的发文数为333篇,占发文总数的32.68%(见表3)。这个数值超过了文献计量学中核心作者发文数应占发文总数20%的下限,可见,目前我国外国档案理论和思想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而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文最多的为黄坤坊,其次为黄霄羽。黄坤坊和韩玉梅、张恩庆等学者是建国后中国研究外国档案学的中坚力量。1981年7月黄坤坊、张恩庆、韩玉梅编写的《世界档案史讲义》是我国外国档案管理第一本正式教材,1985年黄坤坊编译了第一篇有关谢伦伯格的文章――《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除此以外他还翻译了《档案材料的保护与修复》、《档案材料的整理与编目》,独著了《欧美档案学概要》、《外国档案史》等,在中国研究外国档案理论的道路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外国档案事业、外国档案管理、国外档案学名家等。
黄霄羽作为中国第一代研究外国档案的学者韩玉梅的学生,在研究外国档案学思想和理论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独著了《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外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管理学》等,同时也参编了多部著作,其研究领域主要有外国档案管理和外国档案事业等。
2.4主题分布
通过对1979―2012年我国外国档案学理论和思想研究论文主题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过去34年我国外国档案学理论和思想研究情况,从而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可以反映出我国对外国档案学理论和思想研究的侧重点,突出作者的研究兴趣,以及反映出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比较后,我们将所有论文粗略分为七个方面,其分布情况见表4。
由上面的数值可以看出: (1)研究外国档案管理的论文最多,其次为研究外国档案事业的论文,其中外国档案管理主要涉及各个具体的档案管理环节,属于微观层面,外国档案事业主要涉及外国档案法规、机构等宏观层面。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最多与其本身涵盖内容的丰富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最为成熟;
(2)研究外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论文偏少。外国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学科构建、学科发展、教学开展等方面的研究,对一个学科的构建具有指导性意义。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对外国档案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较为薄弱,有待加强。
2.5期刊分布
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是了解其研究成果空间分布及分布特点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社会各界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快速吸收、利用,进一步促进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经过统计表明,各期刊的载文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据统计,在1979―2012年间共有78种期刊刊载有关外国档案思想和理论研究的论文,其中刊载5篇以上的有29种。共载文958篇,占发文总量的94.01%。1019篇文章中,档案学10种核心期刊载文共732篇,占发文总量的71.84%。其中《档案学通讯》的发文数量最多,为172篇,占发文总数的16.88%;其次为《兰台世界》,发文数为131篇,占发文总数的12.86%;接下来依次为档案学其他核心期刊,各期刊发文数的差距与各个期刊的特色、知名度以及作者的喜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6作者系统分布
3.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3.1合作率偏低。单一作者的发文数为839篇,占发文总数的82.33%,论文的合作度为1.14%,论文的合著率也比较低,学者们主要以单独研究为主。这一方面说明了学者们的单独研究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个领域作者的智力和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的程度不够。今后,应该不断加强学者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3.2初步形成了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目前我国外国档案理论和思想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而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这一点十分值得肯定。
3.3研究结果主要分布在核心期刊上。从期刊分布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论文分布在档案学的10种核心期刊上,其他期刊上分布的较少。一方面说明了对外国档案理论和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档案学研究的一个主流领域,另一方面也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的交融比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加强交流的力度。
3.4高等院校教学单位为研究的主力军。从作者的系统分布来看,高校的研究力量最为强大,其次为公共档案馆和高校档案馆,其他的为博物馆、图书馆和机关单位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既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研究的力度,用理论指导实践,也要不断深入实际,结合实践调整理论研究的方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