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特色定位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状况基础上,以吉林工
商学院为例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建设问题。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应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确立
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创新结合的专业特色,同时分析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高等教育力量,受到来自重点高校、老本科和高职高专三个方面的挤压,正处于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重要转型时期。专业的特色建设不仅仅是基于新建地方本科自身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规避劣势、错位发展,获取竞争优势使其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本文拟就对吉林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建设进行探讨,以对我国同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状况
国外很多大学已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美国各大著名院校都开设了e-commerce研究方向和专题,计算机方面和管理类的师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主办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目前国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硕士学位、本科、e-learning、电子商务课程选修以及岗位认证。美国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专业和课程设置注意前瞻性,以适应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应用需求;第二,扬长避短,依托学校学科背景,发挥专业群优势;第三,课程设置模块化,注意个性化培养;第四,课程内容更新快;第五,与著名it公司联合培养,以其主导产品授权设课。[1]
我国的高等院校也在电了商务的教育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清华大学mba于1998年在国内首开电子商务课程,并在2002年开始了电子商务方向。教育部2000年开始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首批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于2001年开始招生。2002年1月召开了新一届教育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110多所高校申请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新批准83所高校。[2]并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中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简称中国高校ec协作组,来协作完成国内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设立电子商务本科的院校早已经超过100所,而国家公办院校和民办大学设立的大专、中专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更是层出不穷。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特色趋同
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时间短,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存在办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弱、经费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生存发展,为了提升竞争优势,出现了明显的盲目模仿和赶时髦现象,导致“千校一面”,特色不特,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3]特色趋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办学定位趋同。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定位、功能定位及服务定位上依附、模仿重点院校,克隆、追赶老本科,没有结合地方、结合自身进行特色定位,放弃了身边的市场;第二,办学理念趋同,许多高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都打出“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模仿的成分多,追求形式的东西多,体现不出地方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地域特色;第三,课程设置趋同。大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习惯性地以资深老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作为蓝本,稍做改动即成。这样进行课程设置,只着重考虑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影响因素,而对学习者、地方社会需要则考虑的很少。对于新建地方院校来说,学习者的层次和水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要恰恰是比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更现实的对课程设置合理性及课程质量高低的影响因素。
2.由战略兼顾到战略迷失
电子商务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是人们创造性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商务活动的创新,具有内容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的特点。以上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目前国内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该专业建设中采用的竞争战略是“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开设过多,提出了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通晓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
经济管理理论,既熟悉金融、贸易领域的规则又具有维护电子系统和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要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其结果因为战线拖得过长,摊子铺得过大,最后主次不分,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实施特色化战略中战略兼顾,结果顾此失彼,形成战略迷失。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抵御诱惑,保持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思路的清晰和独特,特色建设应“专一”。
3.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前身大都是高职高专,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遍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上比较薄弱。目前许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该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重要性,基本上都不同程度的开辟了一些实践渠道。但是,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高校采用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的电子商务专业通用模拟教学软件,一方面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高校教学重点不同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条件不匹配的问题,或者是造成实践环节特色趋同现象。此外,有些地方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时间分配比例偏低、实践层次偏低等问题。使实践教学“走马观花”,难以落到实处。
三、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的策略
(一)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特色定位
1.确立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创新结合的专业特色
吉林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最早是由原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开始正式招收专科学生,随着学校升本之后,该专业也将会招收电子商务本科学生。和所有学校一样,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只有办出特色,才会有生命力,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因此,随着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变,势必需要对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特色定位。
目前我国专业指导委员会还没有拟定出该专业完整的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专业基本要求,而且国内高校开办的历史都不长,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到底归属到哪一个学科门类,目前尚无定论。有些学校把它放在计算机院系,有些学校把它放在工商管理院系,甚至还有学校把它放到了法学院系。这个专业授予何种学位,是管理、经济、工学、法学等仍未确定。因此这个专业方向的定位也显得异常模糊。各高校均需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方向定位。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目前各高校都在寻求电子商务教育与自身特色的结合。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并将专业方向定位于根据学校的优势,培养集商务、经管、计算机应用技能于一身的面向it、电信等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北京交通大学则依托运输专业的传统优势,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交通运输信息管理工程系,其特色在于,以运输为物流主体,在此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江西财经大学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国际贸易学院,旨在培养能开展电子化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4]
目前国内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工科类型,面向工业企业的电子商务,重点突出网站设计与管理,erp,crm等课程;(2)财经类型,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突出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课程;(3)商贸类型,面向贸易营销的信息管理,重点突出商务运作、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物流与供应链等课程;(4)技术类型,面向电子商务系统研发,重点突出软件工程、网络数据库、操作平台等课程。[5]
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室由原来放在计算机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商务工程系,改为现在商贸师资力量比较强的经济贸易系,因此,笔者认为,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方向定位也应逐渐转型。由属于上述四种类型中的第四种——技术类型转轨为第三种——商贸类型。这符合目前人们认为“电子商务应该重商务、管理”的主流观点,专业的技术开发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更应强调具备根据企业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完成传统商务流程改造和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外贸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阵地,而我院的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具有不少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实践经验,可以将国际贸易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资源优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专业的优秀资源,结合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重点课程,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edi等。培养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人才。
2.确立面向地方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向地方,服务地方,针对地方的需要确定自己的专业特色,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立足点。“在服务中求发展,在贡献中求支持”,明确专业方向,直接为地方培养所需人才、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追求发展得到支持的明智选择。
(二)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从总体上来看,按照社会需求可以把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划分为操作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种,专科学生不管是偏向于商务分析还是技术开发,都应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属于操作型人才;而电子商务本科教育应该从操作层走向具备一定分析策划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进一步通过工作实践和学校深造,成为更高层次的电子商务管理人才[2]。
吉林工商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办学理念应该是建设应用性学科的院校。因此我校电子商务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电子商务活动分析、策划能力和一定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首先,加强实践性专业教学环节,融入专业特色实验。电子商务专业是集传统的商业理论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今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仍旧以课内教学为主,与该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性不相符,因此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促进理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性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既要有学校内部的实验实训,又要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既要有验证的模拟性实验,又要有自主开发的创造性实验;同时融入专业特色实验,着重突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加强对外贸实务操作的训练,目前我院经济贸易系已具备外贸进出口模拟软件,基本能满足外贸模拟操作。
其次,以个性为驱动培养创新能力。从大学三年级起,全过程实施导师制和灵活听课制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发展电子商务,高校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传统行业进行细分,比如,媒体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物流业电子商务等,围绕特定行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而设计,以增强学生就业率。由于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规模不大,按行业细分培养则意味着小班开课,精细培养,这会带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使教学成本上升。因此,按行业细分培养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笔者认为,替代的方法是采用灵活听课制度和导师制,学生可以根据行业细分方向的需要自由选择插班上课,以降低开课成本;学院再为不同方向的学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将普适性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增强就业能力。
最后,教学模式中尝试开放式教学。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老师的实际科研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向全社会开放培养,校内可以尝试跨学科整合,充分利用各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为我所用,资源共享。校外以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寻找企业或学校实际项目组成项目团队,鼓励采用团队设计课题,锻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潘郁,潘芳.“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创新培养[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
[2]刘芸.关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3,(4).
[3]刘尧.地方高校该奔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7-5-21.
[4]周水平,涂传清.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4).
[5]杜宏.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ianzishangwuguanlilunwen/4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