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业研究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即为什么一些人能成为创业者,为什么一些人能发现创业机会,为什么一些创业者比另外一些创业者更加成功,是创业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目前已经有文献从行为和认知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在情感、创业动机、创业热情、创业意图等现有创业心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创业心理因素内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对创业研究中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创业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情感;动机;热情;意图;创业
一、 引言
创业能够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
学术界,创业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baron(2004)指出创业研究中有三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一些人能成为创业者?为什么一些人能发现创业机会?为什么一些创业者能比另外一些创业者更加成功?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回答这三个关键问题来发现成功创业者所具有的独特的创业基因。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答案主要来自于行为和认知两个角度的分析。从行为角度看,如果一个人能产生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思想,识别出与这些思想有关的商业机会,同时能获得实施这些机会所需的财务、人力和信息等资源,那么他就能成功创业。认知角度主要研究产生新产品、新服务的创造性思维来源于哪里,创业机会是如何识别的,必要资源又是如何获得的。baron(2008)认为创新性思维来自于创业者所拥有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不是随意储存在创业者脑中,而是有组织的形成 各种认知结构,通过模式认知(pattern recognition)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加工和使用,从而产生新的思维。WWW.11665.cOm模式认知是一种认知过程,主要是指一个人意识到一些貌似毫无联系的趋势、变化或事件之间的某种联系或模式。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越完善,那么就越有机会在某一具体领域识别出机会。因为认知框架有引导作用,会帮助人们注意到多种事件或变化之间的联系。将这种认知思想应用到创业研究中,可以认为,创业者能发现创业机会是因为拥有一些其他人没有的信息或是能更有效的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而一些创业者能更成功的获得资源在于社会技能和社会网络。创业者同他人有效合作的社会技能越强,社会网络会越大,越有机会获得创业所需的资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是认知层次的不同使得创业者行为不同,从而使得一些人能成为创业者,而其中一些创业者相对更加成功。那么需要进一步思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认知层次的不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心理因素对认知的影响。目前主要有四个创业心理因素在创业领域受到关注,它们是情感、创业动机、创业热情和创业意图。相关文献探讨了这些创业者心理因素与创业过程之间的关系。baron(2008)研究了情感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情感会影响创业认知,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阐述了情感在机会认知、资源获取等重要创业行为方面的作用。shane、locke、collins(2003)研究了创业动机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创业理论的发展需要考虑创业决策者的动机。他们提出了几种主要的创业动机,比如成就需求,控制的欲望等,并提出了创业动机和创业过程之间的作用模型。cardon、wincent、singh、drnovsek(2009)探讨了创业热情对目标导向的创业认知以及创业行为的作用过程。bird(1988)研究了创业意图在实施创业想法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创业意图确定了组织建立时的形式和方向。组织是基于这些意图而进行发展和变化的。
以上研究创业心理因素的学者们都是从单个心理因素探讨其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如果从整体上看, 这些心理因素之间必然是相互联系的。但是目前还没有文献专门研究各种创业情感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各个心理因素的内涵,从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建立一个创业心理因素影响创业认知和创业行为的运行框架。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提的创业者是广义的,不仅指建立新企业的人,也包括在现存企业内部积极寻求机会,以期企业进行创新和成长的人。
二、 创业心理因素内涵
1. 创业情感(affect)。情感是一种非常宽泛的概念,泛指人类的所有感觉和情绪。创业环境和创业任务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情感在创业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创业者所面临的环境是充满变化的,很难被预测;创业者在建立新企业或采取创新行为的时候,许多具体任务随着创业过程的展开,经常发生重大变化,没有人能够用一种设定好的程序来应对变化的环境和任务。正因为如此,read,sarasvathy(2005)提出用因果倒置理性来进行创业决策。因果倒置理性是指创业者只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能根据既定的目标采取行动。因果倒置理性的决策原则是确定能承受的损失,注重战略伙伴关系,善于利用偶然事件。而损失承受范围的感知,战略伙伴关系的处理,偶然事件的利用,都需要情感发挥作用,调整具体的行动或进行决策。另外baron(2008)指出创业者有很强的情感反应的原因除了是因为环境和任务的高度不可预测外,还在于创业者在他们的企业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努力,甚至是拿他们的个人财富和自尊作为赌注,具有很大成本。
从以上相关文献研究可以看出,情感对创业很重要。但是仅仅从这个角度是无法回答创业研究中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创业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情感,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创业。即使是很短的时间,情感也有可能是波动的,这不利于行为的持续性。而创业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需要长期一致的行动才能成功的。因此不能得出结论情感会使有些人区别于他人成为创业者,需要对情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baron(2008)在模型中提到情感的激发和暗示功能是心理学中用于描述动机作用的词汇。本文认为在阐述情感同创业认知和创业行为之间关系时需要引入创业动机的概念。根据bazerman(2008)的有限注意力理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存在注意力的地方,才会有目标,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因此本文认为情感对创业行为的作用在于通过使创业者注意到外界环境和内心需求,激励相关行动,也就是产生了创业动机。
2. 创业动机(motivation)。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人们需要有内在动机才有可能去创业。动机不同影响创新过程(shane、locke、collins,2003)。locke(2000)指出动机有四个关键的概念,即需求、价值观、目标和意图、情绪。需求是指心理和生理上客观的健康需求;价值观是一个人认为好的或是有益的,愿意用行动去获得或保持的一种观点;目标和意图是某种具体形式的价值观,具体的行动目标;情绪是人们自动生成的价值估计。动机包括价值观和情绪;而目标是动机所希望实现的。shane、locke、collins(2003)认为创业动机包含成就需求、愿景、独立性需求、热情和动力等。虽然在创业研究领域暂时还没有关于动机与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但是在管理领域已有相关研究,比如hambrick、mason(198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价值观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
从创业动机的内涵看,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动机的作用。一个是总的层面,另外一个是具体任务层面。总的层面主要是指动机中的价值观作用。具体层面是指动机所引起的行为的持续性和方向,即热情和意图。
3. 创业热情(passion)。创业热情是指创业者愿意在创业行为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情感,cardon等(2009)认为创业热情来源于创业者从事具有身份认同意义和能突出其自身特点的活动。创业者不是天生就拥有创业热情的。cardon等(2009)提出的具有身份认同意义的活动包括发明活动、建立企业活动和发展企业活动。相应地,创业者有三种身份认同:发明者、建立者和发展者。发明者身份认同是指创业者的热情放在那些识别、发明和开拓新创业机会的活动上。建立者身份认同是指创业者的热情放在那些建立企业从而商业化和利用创业机会的活动上。发展者身份认同是指创业者的热情放在发展和扩大公司的活动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将创业者分为三类,但是实际上有些创业者可能同时有以上三种身份认同,也有些创业者在不同时期会偏重于某种身份认同。从创业领域来看,自我认同使得创业者有极大的热情从事创业任务。
创业热情会促使创业者设立更高难度的目标,从而更有利于创业机会的发现。因为创业中所要求的创造性需要打破原有路径,探索新的方法和思想。挑战性大的目标会促使创业者更加努力部署创造性战略,从而更有利于发现创业机会。但是创业热情也会使创业者降低资源获取能力。原因在于当目标过高时,创业者在实现创业目标时会面临更多的障碍,这会导致负面的情绪反馈。持续的负面情绪影响会使创业者重新制定目标或者放弃原定目标。这样就无法获得持续性。因此创业热情不能过度膨胀。创业热情的另外一个负面作用是会使创业者设定的目标非常抽象,制定的是战略目标而非战术目标。这不利于创业者对创业过程有持续完整的判断,从而不能根据具体的环境改变或调整原有目标。
4. 创业意图(intention)。bird(1988)曾指出创业意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创业意图的研究是不同于创业动机的研究。意图来自于个人需求、价值观、习惯、信念等。意图是动机的一部分,所引导的方向比动机更加具体。意图这种心理状态会引导一个人把注意力放在某一具体目标或方法上,从而取得成功。
意图有校准(alignment)和协调(attunement)两个作用。校准是指将实现某一目标所需的各个部分统一在一起。而创业意图中的校准作用是指将创业者心中的不同“声音”──需求、价值观、愿望等对准在同一方向上。如果价值观有冲突,比如存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控制企业和发展企业之间冲突等,都会减慢、阻止甚至转变行动方向。这些内在“声音”是否一致是使创业者区别于其他想创业但没有采取合适行动的潜在创业者的一个重要标准。创业意图中的协调作用是指创业者同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流通过程及相互影响。具有协调能力的创业者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和迅速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意图中的协调作用可以使创业者对环境做出理性地调整,同外部的团队成员,比如银行,风险资本家,律师,会计师,咨询师等建立网络关系,为企业的建立或发展获得重要的资源。意图的校准和协调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创业者实现预期的目标,也会使创业者迅速抓住未预期的机会和快速的处理出现的困难,使得这些创业者比其他没有这些能力的创业者更能获得成功。
三、 创业心理因素与创业过程的作用机制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给出情感、创业动机、创业热情和创业意图四种创业心理因素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创业认知和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到,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对创业行为起主要作用。但是并不表示消极情感不能促进创业成功。foo、uy & baron(2009)利用电话跟踪46位企业家24天的情感和行为,发现积极和消极的情感都会影响创业者行动。不同的是消极的情感使创业者关注下一步行动,而积极的情感会使创业者关注更长远的行动。消极情感意味着目前的行为并不足以实现目标,必须要增加努力。在创业领域中,消极情感会提醒创业者意识到他对目前的状态不满意。当他把对现状的不满意情绪慢慢转移到下一步行动上,会产生创业动机,他的消极情感会转换为积极情感。
情感使创业者注意到外界环境和内心需求,激励相关行动,产生创业动机。而根据动机的概念,创业动机为创业行为提供了持续性和方向,其中创业热情为创业行为提供了持续性,创业意图为创业行为提供了方向。创业动机使创业者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认识,从而产生自我认同需求。这种自我认同会使创业者产生创业热情。创业热情使得创业者愿意对创业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助于实现创业目标。创业意图使创业者统一心中的想法,协调各方力量,做应该做的事情,保证企业的建立和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情感,创业动机、创业热情和创业意图四者之间存在联系。这种联系为分析创业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心理因素之外,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创业过程和创业结果的控制因素,如政治因素,包括法律限制,法律执行的质量,政治稳定性、货币稳定性等。市场力量,包括产业结构,技术机制,进入壁垒,市场规模等,资源因素,包括投资资本的可获得性,劳工市场的可获得性,替代性技术等。
四、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本文根据现有的创业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阐述情感、创业动机、创业热情和创业意图之间的关系,试图从创业心理学角度对创业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的是本文分析的创业心理因素仅限于现有研究成果中的情感、创业动机、创业热情和创业意图等四个心理因素,而没有关注其他的心理因素。其次本文仅仅把影响创业认知和创业行为的因素局限在创业心理因素上,暂时忽略了外部环境等其他非心理因素对创业行为的影响。还有不足是本文很多观点目前还缺乏实证支持或是进行实际验证,仅限于理论推导层次。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很多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可以从心理学知识中获取更多的研究因素,补充本文提出的创业心理因素作用机制理论模型。 其次,应该将非心理因素引入到研究框架中。本文暂时忽略非心理因素的作用仅在于突出分析心理因素之间关系对创业研究的重要。但是创业的成功,绝非仅有心理因素就可以解释。第三,要对本文的相关观点进行实证研究。cardon(2009)利用准实验的方法进行的创业热情实证分析,为创业心理因素作用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这也将是作者下一步要做的研究。第四,可以利用本文的研究成果拓宽相关领域的研究。比如探讨管理者会不会实现股东价值这个委托代理问题。总之,在创业研究领域,创业心理角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利用跨学科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aron, r. a.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pattern recognition: how entrepreneurs “connect the dots”to identify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06,20(1): 104-119.
2. shane, s., locke, e., and collins, c.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 gement review,2003,13(2):257-279.
3. baron, r. the role of affect in the entr- epreneurial proc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8,33(2):328-340.
4. baron, r.a., markman, g.d. beyond social capital: how social skills can enhance entre- preneur's succ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 utive,2000,(14):106-116.
5. cardon, m., wincent, j.,singh,j.,drnovsek, m. the nature and experi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9,34(3):511-532.
6. foss, n j, klein, p g, kor, y y and mahoney j t. entrepreneurship, subjectivism,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 toward a new synthesis.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8,2(1):73-94.
7. bazerman, m.h.behavioral decision rese- arch, legislation, and society: three cases.capitalism and society,2007,2(1):3.
作者简介:徐静,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glxlw/12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