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模式
论文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
知识经济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高校面对着信息环境网络化、数字化的双重挑战,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时代将进入知识服务的新里程。服务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要想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以全新的理念搞好知识服务工作。
本文集中探索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整合现有的资源,建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知识服务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找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的生存手段,拓展生存空间,建设知识服务保障体系。为此,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的目标必须建在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联盟上,将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在网络环境下,不同学科、形式、载体、地域的信息资源都将以数字化方式存储,网络化方式传递。联盟中各成员馆要结合各院校的重点学科,进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合理布局、联合建库等一系列工作,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印刷型文献与其他文献载体相互结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无缝连接,跨库查询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各种数字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二、保障体系建设原则
1.用户至上原则。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要围绕用户的需求进行,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就没有生命力。传统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相对固定,网络时代用户的需求难以确定。应考虑用户需求时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兼顾现在用户和潜在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应坚持两个必须:必须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必须具有可存取性和易用性。
2.适合国情原则。我国现阶段,经济及科学、教育、文化事业还不够发达,国力有限,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必须立足现实,建立符合国情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
3.特色化与分工协作相结合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献信息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时,要进行宏观规划,坚持特色化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空白学科的出现。
4.资源共享原则。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从标准化、通用性、开放性出发。进行联合编目等满足资源共享的工作,保证用户通过互联网检索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的资源。
5.完备性原则。一方面指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应有较高层次的完备性,每一学科都要有相应的主要建设单位或单位群,消除空白学科;另一方面指某一学科的建设也要具有完整性,抛弃“大而全、小而全”,以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目标,确保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备。
6.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文献信息资源(非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7.系统性原则。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效用,必须系统地、连续地采集和积累信息资源。尤其是重点或特色信息资源的采集,要密切注视新动向,考虑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力求其系统、连贯和完整。
8.保障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服务机构分离原则。传统的方式是由保障体系建设者提供服务,该模式容易形成资源垄断,信息网络的发展为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建设和服务提供了条件,可以在一地建设资源,在另一地提供服务。把保障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服务机构相分离,避免资源垄断。
三、保障体系的构成
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高素质的馆员。知识服务要求馆员必须是知识型高素质人才。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没有高层次的人员,图书馆就不可能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服务。因此,从事知识服务的馆员应该是学科领域里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和综述的能力,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2.丰富的文献资源。传统的信息资源开发是以馆藏所累积的传统载体资源为对象,而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研发,则是以电子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为对象,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序和结构优化,以形成各种信息产品为目标的全新研究开发模式。
3.配套的硬件设备。一是指常规设备,包括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二是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各种数码机器、缩微设备、高效能扫描仪及识别系统等;三是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还应包括维护、利用信息的装备。
4.先进的技术。知识服务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具体包括:将信息著录标引为规范化信息的数据技术,数据库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档案信息发布技术等。
5.有效的服务机制。根据利用者需求、通过信息的吸取和重组生产出利用者需要的知识产品;同时也是贯穿于利用者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动态性和连续性的服务,建立完备的服务机制体系。
6.权威的调控机制。通过信息反馈、服务统计、效果评估等活动,调整保障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增进各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整合局部效能,强化合力,发挥总体调控作用,保证保障体系实现预定目标。
四、保障体系运行模式
1.文献信息采购模式。
目前,国家采购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具体有三种模式:统购型、补贴型和“平台”型。统购型是指国家政府利用中央经费统一购买电子资源,全国的每一台联网计算机均可免费访问;补贴型是指政府支付一部分费用,另外一部分由各个图书馆支付,电子资源覆盖全国大多数科研与高校;“平台”型是指国家政府投资建一个统一的电子资源采购与访问平台,采购集中管理,包括采选、许可权合约、价格、访问、整合和保存,平台的运转费由国家政府支付,但
电子期刊的购买费由基层图书馆来承担。
在这三种模式中,补贴型和“平台”型的结合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组织机构模式。
知识服务保障中心是一个虚拟的机构,不设文献信息收藏与服务部门,只设一个办公室,负责中心工作的组织实施。该中心由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原则,组织各高校图书馆间的合作与协调,推进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的共建共享工作。
3.服务共享模式。
知识服务共享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共建的目的。所谓知识服务共享就是使来自不同高校的用户享受同一知识源的知识服务。各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加强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确立本馆的优势学科,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设本馆有特色的数字化知识服务体系,整个系统提供专门化的服务。各馆高度鲜明的专业性使系统具有高度的网络性、社会性,使整个系统主次有别、各有侧重、互相补充、配套成龙,形成全国高校统一调控、协调一致、专业纵向相接、学科横向互联的知识服务共享体系。在本馆满足不了用户的情况下,可通过网络向其它高校图书馆提出请求,使广大用户充分享受图书馆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的运营模式还包括:专业化咨询团队模式、律师模式、顾问公司模式等,这里不再叙述。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
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4-35.
[2]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352.
[3]何坤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探索.情报科学.2002,4:373.
[4]孙瑞英.建立国家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构想.情报科学.2002,7.
[5]李桂华,张晓林,党跃武.知识服务之运营方式探索.图书馆.2001,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