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权力寻租不仅阻碍了生产了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治理公共权力寻租造成的这些危害问题,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仅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关键词权力寻租;危害
某种程度上说,政府的权力寻租活动对稀缺资源的配置是毁灭性的破坏,它在原本就稀缺的资源基础上营造了另一种稀缺:权力稀缺。
一、既得利益团体的形成及权力寻租的延续和扩张
布坎南将寻租分为三种层次:①寻租者向政府关于贿赂讨好以取得租金;②由于寻租者的寻租投机活动使政府官员们享受特殊利益,又会吸引人力物力争夺主管官员的肥缺而发生第二层次的寻租竞争;③如果部分或全部寻租者的超额利润形成财政收入,那么,各个社会利益团体又可能为了财政收入的分配而展开第三层次的寻租活动。因此,在这三个层次上,一旦政府行动创造了制造出来的稀缺,寻求租金就能产生。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对基于权力的寻租也适用。这些层次的权力寻租活动连锁反应和长期作用,就会形成各种互相联系的既得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断拓展寻租范围,从而形成寻租社会的自我增长机制或扩张机制。很多国家经济中存在的管制现象并不能用“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却可以用利益集团对政府管制的需求来解释。而扩大的管制必将带来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权利寻租,于是产生恶性循环。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与分配过程是建立在牺牲大多数人利益基础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仅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会极力排斥新的寻租者进入,力图垄断租金,使得租金难以耗散掉。因为,对于既得利益集团而言,它是长期寻租形成的结果,有巨大的沉没成本,它不希望看到别人与之分享租金。并且,在长期的寻租过程中,它会形成一种对寻租的“路径依赖”,甚至自觉不自觉的抵制针对权力寻租的改革。
二、权力寻租带来了恶劣的社会问题
(一)扭曲了社会的激励机制
前文已经提到,寻租社会将造成稀缺资源涌入非生产领域,带来配置效率的损失。以中国的科举制度为例。众所周知,中国没有成功的从前现代时期的科学跃升到现代科学,这与中国的科举制不无关系。从形式上看,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无可厚非。从各种资料看,中国封建制度下当官的地位和收入都是其他职业难望其项背的。而科举又几乎成为进入官僚阶层的唯一途径。科举竞争所要求读的书,仅限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的部分内容,考试方法又是刻板的八股文。因此,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由于中国的制度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实际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激励结构科举制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事业,尤其是做可控实验或对有关的自然假设进行数学化这类事情。所以,既不是儒家伦理、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也不是科举制本身抑制了中国的天才们发起一场科学革命,真正其阻碍作用,是科举考试的课程和其激励结构。
(二)造成了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
与公共权力寻租相联系的是政府腐败。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权力资源所有权差异所获得的社会财富大于劳动力资源所有权差异和资本资源所有权差异所能获得的社会财富。中国的市场经济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对传统计划经济改革而成长起来的,政府的权力对经济的控制力强大。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大量存在的,并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这种体制转轨时,由于体制惯性、思维惯性、模式惯性的存在,政府不可能马上退出经济活动领域,于是出现了“看不见的脚”和“看不见的手”交织的状态。并且,在转型初期,一般会出现一种体制真空,即旧的制度不起作用了,但新的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或难以发挥作用,市场处于无序状态。一些政府官员依靠掌握的垄断性的强制权力,在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增加,形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人为供给弹性不足,造成权力个体获得非生产性利润。我国出现的“双轨制”价格和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利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a].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们出版社,1994.
[2]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c].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3]秦军、王爱芳.论权力寻租的原因及对策[j].
前沿,2003.2.64-66.
[4]叶静.政府干预中的权力寻租行为分析及其防治[j].公共行政2004.0331-32.
[5]威小斌、高家谋.“权力寻租”问题浅析[j].江苏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6]郭本海.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寻租及其治理对策[j].
东北大学学报,2001,(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