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商管理论文
1引言
经济管理活动的专业化是指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对生产或服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从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需要经过系统训练的人专职完成的工作过程。经济管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经济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密切相关的,是随着社会分工与合作的深化而逐步完善的。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改革教育教学顺应经济发展要求,成为经济管理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改革开放后,国家教育部为此多次调整了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目录,以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经济管理专业的历史发展
2.1大起大落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是抽象的大财经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财经管理干部。
1952和1953年,在全国范围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形成了综合性大学与财经院校共同培养财经人才的格局。设置的主要专业有:工业经济、统计、会计、国民经济计划、财政、货币与信贷、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供销合作社、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厂管理、铁道经济和劳动经济14种专业。
1957年,财经学科专业设置又调整为9种,即: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经济、财政与信贷、会计学和统计学。
1963年国家计委与教育部共同修订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其中财经类专业10个,即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经济、财政金融、会计学、统计学、对外贸易经济、世界经济、经济地理。这是我国第一次修订学科专业目录,银行、保险、工商管理等专业已不再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里。
2.2蓬勃发展阶段
“文革”期间,我国财经类院校只剩下辽宁财经学院和湖北财经专科学校两所,“文革”后,高等财经教育迅速恢复,1979年已有财经院校22所。1979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外贸部、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财经教育会议,提出“我国财经学科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在工业先进国家之后,必须及时填补新兴专业和边缘学科的空白”。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财经专业主要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世界经济、工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对外贸易、财政金融、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等。
1987国家教委组织力量对财经类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将以广义形成的财经类教育称为经济、管理学类,规定经济、管理学类专业48种,包括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1993年,国家教委重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目录》,分设10大门类,经济学门类下设经济学与工商管理两个二级类,这是我国成立后工商管理学科名称第一次正式出现。经济学二级类下设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税务、审计学、保险、投资经济、工商行政管理、土地管理19个专业;工商管理二级类下设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会计学、理财学、市场营销、经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海关管理等12个专业。
3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
人们根据经济管理活动的层次特点,通常将其划分为操作层、中间层和战略层三个层次。操作层是指处于生产经营活动第一线,直接指挥控制具体业务的工作层次;中间层管理活动是指参与贯彻战略层意图,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指导操作层工作等有关的各种活动,包括参与制定战略、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和相关制度、具体领导各职能或事业部门的工作等;战略层的活动主要是对有限资源在竞争性的部门和业务之间进行分配,以取得最大的收益。在当代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趋势下,这些层次的比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层级结构作为本特征之一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3.1操作层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及管理人才需求
操作层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任务明确、工作程序化、管理技能与其他专业技能相结合。生产型企业中的班组长、服务行业中的领班等都是履行操作层管理活动的典型职位。该层次的管理活动虽然相对简单,但管理者往往需要亲自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履行管理职能,因此,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同时又要具备计划、组织、协调、激励及控制等基本管理技巧。
目前,我国的操作层管理人员通常从专业技能较高的普通员工中提拔,或从各行业的中等专业学校的管理、财经类毕业生中选拔培养。另外,根据抽样调查,高等工商管理专业类本科毕业生中,也有33.7%的人在从事操作层管理工作[2]。
3.2中间层经济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及经济管理人才需求
层级组织是工业时代的典型组织形式,而中间层又是层级组织的脊柱,在配合战略层实现战略意图、协调和监督操作层完成具体业务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相应地,中间层管理人员既要有比较高的经济管理专业技能,能够领导生产、营销、财务、信息管理及客户关系等职能活动,又要具有全局意识,能够使其所负责的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或事业部门的工作相互配合。
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我国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等角度分析,中间层经济管理活动的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培养中间层的经济管理人才应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3.3战略层经济管理活动及经济管理人才需求
战略活动的本质是对有限资源在竞争性的部门和业务之间进行分配,以取得最大化收益。完成这样的战略活动需要战略管理者具有丰富的多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分析头脑,以及良好的平衡能力。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而且将更直接地与跨国公司进行角逐。企业间竞争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审时度势,长远谋划,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反观我国许多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实践,存在着盲目扩张和多元化发展、战略趋同、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脱节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高层次的战略管理人才协助企业改进战略管理。
4经济管理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不论是专才、通才还是复合型人才,讨论的重点集中于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现实的经济管理工作,经济管理者除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专业教育本身不仅不排斥素质教育而且与素质教育相交融[3]。
素质不能与知识和能力混为一体,关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较为一致的提法是:知识是表层,是能力与素质的基础与载体,能力属于里层,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技能,素质属于内核,是把人从外界获取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人们稳定的品质和素养。知识、能力、素质均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能力、素质提高对实践活动有相当的依赖,没有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素质难以提高。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既有先天禀赋,如良好的体质、感觉敏锐、注意力集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但更多的是后天习得,既包括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包括学校教育对素质有意识的改良。素质良好的管理者对工作和生活充满兴趣、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愿意运用知识和能力对社会做出贡献,能够敏锐地洞察环境的变化,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针对该学科下的不同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的知识要求K2、4基本相同,可以通过共同的基础课程来传授,Ki的基础理论部分和K3的部分政策、法规也可以共享相同的课程来传授,Ki的专业部分和K3的特定政策、法规和惯例通常要开设专门课程来传授。至于K5则视不同院校而定,通常理工科大学和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的大学会强调相应的技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其中除了八5要在专业课程与实践中培养外,其他各项能力的培养方法可以相互共享。素质中除了Q3之外,其他各项具有共通性除了专业的区别之外,学术导向的培养和实务导向的培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学术导向的培养要求学生适应抽象的理沦研宄,使用概念、名词、定义、变量、假设及分类等基本要素,运用逻辑推理等工具来探宄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为此,要求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全面和深入,涵盖经济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等领域,数理功底比较深厚。
除了研宄必需的以外,K2、3和K5的知识要求比较少。就能力而言,对A1的要求比实务型人才要低,在A2上更多地表现为以学术语言进行沟通以及资料检索的能力,就A3而言,对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要求比较高,在A4上的区别不大,对A5的要求比较高。关于素质的要求,在Q1方面不要求学术型管理人才象实务型管理人才那样必备一定的自然素质特征(如健康、反应敏捷、性格外向等),在Q2上区别不大,在Q3方面要求具有从事科学研宄的学术素质。学术导向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所擅长和习惯的,因为高校是知识和理论的摇篮。但经济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项艺术性很强的活动,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基于市场需求,研宄实务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手段、内容上加以改进。
对不同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操作层的管理工作基本是照章办事,要求管理者熟记并熟练运用规则性、例行性知识,较多涉及是什么,面也比较窄;能力方面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素质方面要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中间层管理者的知识面相对更宽,涉及若干相关领域,深度方面涉及怎么办,要求管理者掌握多种方法,熟悉大量案例,能够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把任务分解到能够被操作层理解和执行的程度;能力方面要强调人际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各项素质要求较高。战略层管理者的知识面要十分宽广,深度上要达到知道为什么的水平,要熟悉相关理论和原理,理解外部环境和组织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人际沟通、发现问题等能力非常强,富有创新能力;素质方面要求人格完美,观念超前,意志坚定,拥有这些良好素质的高层管理者通常是企业组织的灵魂与核心。
5结语
2005年高等教育司在《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人才需求的研宄,宏观调控人才培养结构,引导高等学校进一步准确定位、分类分层培养人才,同时,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专业评估工作。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必须经过市场竞争的考验,以求得教育教学中的立足现实、准确定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所取得的成就和企业对这些人才的评价,越来越成为评价高等教育水平的依据[4]。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管理机构必须服务于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向社会输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管理人才,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gsgllw/7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