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商管理论文
论文导读::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现存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困难,比如地方政府职能的自身定位不清晰,市场监管职能实施不合理,社会管理职能定位不准确,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出来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经济体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力有了显著的增长,近地方政府已经成为目前经济运行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在进一步改革的过程中,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还不健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尚欠合理,这都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使地方政府成为各种利益关系冲突和矛盾的焦点。这就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实现职能的转变。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分析
(一)经济体制转型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最重要就是要解决如何使市场替代政府逐步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毕业论文模板,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导致地方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如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所有制结构形成多元化所有制形式,地方政府面临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分的经济实体。还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趋向完善,政企分开已经是事实,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
(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依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部署,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历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稳步地向纵深发展发表论文。但是,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邓小平所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p17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政府究竟应当管什么、怎么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毕业论文模板,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
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如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造就了公民社会的出现、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等,进而要求地方政府改变自己权利作用的范围,为社会提供更为广泛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以及地方充分利用第三部门,并与其合作。地方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例如流动人口不仅增大而且频繁,要求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加重了社会治安的职责。都要求地方政府采取必要的社会保障措施。总之,诸多社会问题都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困境
(一)地方政府越位严重
计划经济的主角是政府,市场经济的主角是市场;计划经济是由政府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部门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往往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中,超越自身权限,涉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力范围,管了许多不该管,而且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比如,在渐进的机构改革中,地方政府重点进行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探索了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途径,撤销了一些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但是毕业论文模板,由于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尚未完善,政府仍然承担着国有资产管理者的重要角色,这就决定了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直接控制,地方政府经济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取得一定效果以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至今仍然伸得过长。表现在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政府插手,如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起争上市,争竞争性投资项目,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人事管理。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企业管理,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相违背,直接损害了企业利益。
(二)市场监管职能实施不合理
地方政府的职能在于制定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从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分析,一些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还很弱。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对本地区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对垄断行业如何限制,对市场环境如何构建,对产权如何界定和保护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十分的明晰,因而常常造成地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实施不当。具体表现有:地方保护、政策歧视、监管不力、权力滥用等。这些都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社会管理职能定位模糊
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来分析,由于人们是在政治统治职能的层面上来展开对社会管理职能的认识的,因此常常将社会管理职能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混同起来,忽略了社会管理中的公事事业管理这一重要内容。一些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还处于短期性、被动性的“拾遗补漏”阶段。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中的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许多地方政府还未建立起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危机的控制能力还较低.例如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定位不准、社会管理组织不发达,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畅,手段落后等。另外,生产、交通、卫生和食品等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毕业论文模板,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发表论文。
(四)服务职能不强
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来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公共需求。这一点在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层级较低的地方政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基层社会基础薄弱,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的文化教育、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三、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对策
(一)转变地方政府执政观念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首先转变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的转变,能够增强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内在动力。在中国这样有着集权政治、计划经济、一元文化等传统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的国度,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传统管制型政府执政理念根深蒂固,而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执政理念刚刚形成,明显处于弱势。所以转变执政理念,成为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首要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树立起以下五种执政理念:一是“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地方政府是为公民及其他社会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必须树立“以民为本,顾客至上”的执政理念。二是有限行政理念。政府不是全能的,政府的能力、权力都是有限的,地方政府在管理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必须转变政府神圣化、万能化的观念,改变事无巨细、政府统揽的局面,不做越位、越权的事情,政府不应管的事情要还权于民、还政于民。三是依法行政理念。依法行政是政府执政理念的核心,是政府行政运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四是责任政府理念。要构造和完善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公仆责任在内的行政责任制度,以确保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百姓负责、对社会负责。五是诚信行政理念。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是老百姓满意的政府,是老百姓心目中形象极佳的政府。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强化行政道德以提升其公信力。
(二)重新构建政府与企业、市场及社会公众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是地方政府职能中的核心问题,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所以必须重新确立好政府与这三者的关系毕业论文模板,才能顺利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起为企业、市场和社会服务的新体制,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所在。地方政府必须实现由全能政府、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克服越位、纠正错位、弥补缺位,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上来,突出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目标,必须妥善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方面,政府要把自主经营权利真正交给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新体制;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一个完备的市场机制和一个有效的政府都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二者缺一不可[2];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政府要注重社会潜能,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把不该管、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转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地方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新模式。
(三)加快政治体制变革和创新
首先,要加快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科学界定行政审批范围,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方式和程序,取消不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审批事项,取消可由市场自行调节、社会自我管理的审批事项,取消部门自设的审批事项。着力在推进依法行政、清廉为政、民主施政、科学理政四个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各级政府在继续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毕业论文模板,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加强和改革政府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次,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调整公共支出的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支出的总量与比例。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财政支出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要制定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保证低收入群体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同时,要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发表论文。对地方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共安全、国民教育、社会救助、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市政建设等的体制进行创新,逐步从由政府提供向鼓励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民间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发展。.
再次,要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必须尽快废止以GDP 为取向的业绩评价体系,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整合现行考核办法,建立社会性评价机制,确立多重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O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吸纳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评议和考核,对地方政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优罚劣,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此同时,要完善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四)加快行政法制建设
依法行政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力手段。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措施,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保障;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则需要上升为法律才能得以确认和巩固。因此毕业论文模板,只有加强行政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才能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切实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应做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牢固树立行政法治意识。意识指导行动,行动受制于意识。没有行政法治意识,就不可能依法行政;二是完善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要对那些过时的、相互间存在相冲突、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清理;三是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走综合执法之路;四是完善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完善依法行政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实现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模式将更加明确和具体,那就是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由失信政府向信用政府转变、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实现以上这些转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于鑫、张子礼.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职能转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07.
[3]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谢宝富.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论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王阳.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定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何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与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1.
[8]刘飞、王彦东,浅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区域协调发展[J].青年科学,2009-09.
[9]白鸽,关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
[10]王亮,关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探讨[J].行政与法,2009-04.
[11]杨洸,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
[12]魏珂、林莉,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J].时代经贸,2008-09.
[13]刘义胜,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01.
[14许明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局: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视角[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