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一、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
因子分析法,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其基本思路是从多个变量当中,提取具有共性因子的,从而更加精准分析主要因子,使得分析易于操作,变量更加有说服力。通过测算行业竞争力分值判断竞争力强弱,找出优势,发现劣势,锁定影响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本文严格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从旅游行业竞争力核心构成要素的角度,结合我国旅游行业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对影响我国旅游行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筛选和评价,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二、省际旅游行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
本文所需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对33个省和自治区作为我国旅游行业竞争力的评价单元,对3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行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吴必虎(1998)关于旅游系统的基本框架,综合考虑《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相关数据对特定系统的证明力以及可操作性。此外,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西藏自治区由于数据异常与缺失,包括因子分析法存在的问题,导致这5个省区的因子分析无法完成,所以本次分析不涵盖以上省区。
综合参考世界旅游组织(WTO)提出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该模型主要从规章制度、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人力文化与自然资源等三个方面,经过对影响各省区的主要因素量化分析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了解各省区旅游产业的竞争格局。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主因子的确定
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0%,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要求,从14个变量中提取出4类主要因子,这四类因子可以代表原有变量的绝大多数特征信息。STAT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4个主要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0.8037,说明4个主要因子反应在总体信息的程度为80.37%,说明分析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三)因子得分和总评价得分
为了对各省区市旅游行业竞争力进行相对科学和合理的分类评价,对4个主因子采用默认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并对4个主因子各自的贡献率在累计贡献率中的比重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三、结论及分析
从数据最终得分来看,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的旅游竞争力占据了国内前三甲的位置。而天津市、甘肃省、河北省位次排名靠后,旅游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排名较前的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是国内经济强省,排名相对落后的甘肃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其旅游竞争力形成一定拖累。因此,经济综合实力与旅游行业的竞争力有较高的相关性(包括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各省市旅游竞争力多数处于中游位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地区生产总值与旅游行业综合竞争力Z得分相关系数0.8329的事实得到证明。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各省市旅游行业竞争力的基本情况,本文尝试将25个省区市分成四个段位,竞争力分别为强(Z>0.5)、较强(0 第一?(Z>0.5),旅游行业竞争力强的省区主要包括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这4个省区的综合因子得分均大于0.5。这些省区在经营绩效因子和价格因子均表现突出,凭借之优势的经济综合实力,得天独厚的区域经济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省市旅游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强。经济综合实力对当地旅游行业竞争力的带动作用显著。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广东省旅游行业竞争力产生突出影响的是绩效因子和价格因子,规模因子和辅助因子的排位分别是第九和第十。这说明,广东省在整体经济综合实力以及旅游行业经营和市场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并且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对旅游行业竞争起到关键作用的必然是区域经济的表现,也就是说经营绩效是决定因素。这进一步说明,市场化发展应该是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第二类(0 第三类(-0.5 第四类(Z<-0.5),是旅游行业竞争力较弱的省市,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大的省市,主要包括天津市、甘肃省和河北省。由于经营绩效因子表现较差,导致3个省市的旅游竞争力偏弱,再加上规模因子的表现也相对较差,很难扭转其在旅游行业竞争的不利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旅游行业竞争力综合表现方面较差的很可能还包括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市场条件制约、旅游企业绩效低下、旅游行业竞争力较差的其他地区,它们可能是新疆、西藏、宁夏、贵州等省份。 四、进一步探讨 本文主要使用的是截面数据进行分析,没有对各省区市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动态预测和分析;现有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更加丰富和科学,并进行动态验证。此外,对于各个省区市旅游行业竞争力进行排序为的是更好地探索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排队排名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的需要;经济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仍然是旅游行业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各省份应该学习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营,提升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的内在经营品质和竞争能力;在关注省市旅游产业竞争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各省区市旅游的区域联动和资源互补,开发战略性旅游经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