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齐齐哈尔市重点推进产业、县(市)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工作会议上,将旅游业确定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倾全市之力、集聚全要素全面推进的重点产业之一。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深入挖掘、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的关系
1.美丽乡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平台。要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吸引住城镇游客,就必须以独具乡村风情的生态环境、文化景观、农耕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文化习俗等旅游资源为载体。美丽乡村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村的山地、平原、河流、森林、湿地等多样性的自然生态资源,就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建设还要求注重环境卫生整治,促进村容村貌的改变,村庄绿化、垃圾收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等措施为现代旅游接待提供了基础。美丽乡村建设要依托乡土文化,不是千村一面,更不是按照城市模式改造乡村,而是要更加尊重和突出地域特色、注重特色风貌的保持和延续,以此来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发展能够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为了使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其实质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乡村旅游事业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功能,改善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延长了旅游产业链,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使农村居民安居乐业,共同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开展,还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游客到乡村旅游,看重的除了当地的自然生态,还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因旅游市场的需要,很多原先未受到重视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都有了获得新生或发扬光大的机会,推动了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城市游客的到来扩大了乡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接触的机会和范围,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给农村带来新思想和新文化,有利于农民开阔眼界、抛弃陈旧观念、改变传统生活中的陋习,提高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
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齐齐哈尔市是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自然条件。市区周边有扎龙温泉小镇、飞鹤乳业现代观光牧场以及多个采摘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下辖县区也各具特色,如拜泉县的生态农业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甘南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马铃薯之乡讷河市、白鹅之乡依安县等。经多年发展,我市乡村旅游从最初形式较为单一的“农家乐”,发展成观光游、民俗游、采摘、垂钓、漂流、登山、休闲娱乐等多种旅游项目。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四个:铁锋区铁农园艺园、梅里斯达斡尔族自治区哈拉新村、甘南县兴十四村、依安县新合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六个:铁峰区扎龙村满族风情园、达斡尔族哈拉新村乡村旅游区、泰来县江桥抗战纪念地乡村旅游区、甘南县兴十四村现代农业旅游区、泰来县辽金遗址塔子城乡村旅游区、昂昂溪区水师营乡村旅游区。据我市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市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逐年上升。乡村旅游业在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2.我市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总体看来,我市乡村旅游事业发展较快,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产品较为粗糙、模式单一。目前,我市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以农家乐形式吸引游客,项目多为用餐、打牌、采摘等,缺少人文景观,与当地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联系不紧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体验类项目少、精品旅游项目少,难以留住游客。例如有“龙江第一村”之称的甘南兴十四村,田园景色优美,但游客入村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参观,项目的可参与性不高。多数乡村旅游代表产品还处在仅能提供餐饮服务的水平,一些景点规模小、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不齐全,缺乏能同时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
二是品牌不突出、市场影响力不足。与我市其他重点旅游项目相比,乡村旅游得到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个人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域分散,整合开发难度大,缺乏品牌效应,知名度低,辐射范围小,经济效益总体不高。各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独特性、易被复制,目标市场雷同,旅游竞争力较弱。品牌营销观念落后、促销手段单一,农户自我销售意识不强,主要靠口碑效应和“回头客”来进行宣传,景点知名度不高,导致客流规模有限。
三是缺乏规划,相关人才储备不足。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开发层次较低,许多乡村旅游景点建立时仅注重短期利益,缺乏近期或长远规划,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乡村旅游专业管理人员匮乏,从业人员多为周边村民,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未经过相关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其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审美眼光、价值取向等都比较落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当地乡村旅游的形象。 三、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推动我市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面提升我市乡村旅游的品质。
1.科学引导,打造鹤城乡村旅游品牌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着缺乏长远规划、行业标准不明确、经营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要借我市重点推进产业、县(市)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工作会议的东风,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做好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将乡村地区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纳入发展规划,利用好当地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精心策划一批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实现景点之间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扩大旅游网络规模,引导游客从浅层次的观光游变成体验式的深度游。
2.多方筹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产业,旅游业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难以真正将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必须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加入,拓宽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渠道。强化融资平台建设和金融服务,在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上适当放宽,加大对民营及中小旅游企业的融资支持。充分挖掘地方企业潜能,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跨行业、多领域投资,通过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地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投资,激发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拓多样化的招商渠道,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参与我市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经营。
3.夯实基础,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针对目前各旅游项目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的情况,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保护乡村地区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整治优化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旅游氛围。加强通信、互联网、供水、供电、排污、医院、银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游客满意度。项目设计上,要转变过去单一的就餐、游览、采摘形式,可增加乡村度假、认领地块耕种、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内容,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对于交通条件不十分便利的个别县区,要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升级并开通旅游公交专线,解决游客“进不来、出不去、散不开”的问题。
4.大力宣传,提高我市旅游景点知名度
利用好电视台、电台、公交广告等市民经常接触的媒体,大力宣传我市乡村旅游特色项目,使市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我市乡村旅游项目信息。借助“东北旅游推广联盟”等平台,推动齐齐哈尔市旅游产业融入大东北旅游圈,宣传我市旅游品牌。除推介会、传统媒体宣传等方式,要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渠道。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开发智能手机应用,宣传我市乡村人文、景点、特产、美食等相关品牌,实现网上销售旅游商品、食宿预定、景区门票购买等交易功能。
5.加强管理,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要结合我市实际,应制定相关法规,完善行业标准,规范经营秩序,加大对各类乡村旅游产品的监管力度,促进乡村旅游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乡村旅游市场环境。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破解目前景区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管理松散等难题。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以促进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中,为游客提供美的享受与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086.html上一篇: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