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311-02
一、厦门市旅游产品生产服务系统的现状
厦门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基础扎实,旅游相关要素发展比较均衡。据厦门市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2013年间厦门接待海内外游客以高于15%的速度增长。2013年厦门接待旅客达4663.85万人,旅游总收入620.95亿元。厦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均位于全国28个主要旅游城市的前十,
从整体上来说,厦门市的旅游接待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旅游效益不断提升的趋势。
(一)直接旅游企业
1.旅游资源
厦门市是福建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拥有基本旅游资源58种,其中包括自然旅游资源18种,人文旅游资源40种。含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8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景点有鼓浪屿、南普陀、胡里山炮台、万石植物园、环岛路、集美鳌园、天竺山国家公园、集美双龙潭、同安影视城等。
2.旅行社
据统计,目前厦门市共有注册旅行社183家(不含外地在厦分社),其中包括出境组团旅行社24家,一般业务旅行社161家。2014年1月至9月厦门市各类旅行社共接待中外游客401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4.22%。在国内、入境和出境三大旅游市场收入均实现增长,旅行社发展形势良好。
3.旅游饭店
厦门市有星级饭店79家,客房数共15402间。其中,五星级饭店17家,四星级饭店25家,三星级饭店31家。由于目前散客游队伍越来越壮大,再加上旅游者的旅游方式更趋多样化,所以对旅游饭店的需求也呈现出多种形式,除星级酒店外,厦门市的经济型酒店和大量各具特色的家庭旅馆也已成为旅游者住宿之选,发展较为迅速。
4.交通
厦门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厦门高崎机场是福建省两个国际机场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航空枢纽,每年旅客吞吐量达千万人次以上;福厦动车每年发送旅客超过1800万人次。同时,厦沪高铁和厦深高铁建成,把海西与长三角、珠三角旅游市场连为一体,为厦门吸引各地游客创造了条件。便利的交通网络,为厦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5.旅游商店和娱乐场所
首先,厦门拥有中山路、SM城市广场、明发商业中心、宝龙城市广场等老牌商业娱乐中心,近年又新开发了南中商业广场、SM城市广场二期、万达城市广场、瑞景商业广场等众多购物娱乐场所。其次,闽南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艺术品,如歌仔戏、漆线雕、南音等都对游客充满吸引力。再次,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海湾公园、环岛路海鲜大排档、酒吧一条街,以及散落在各处的老字号小吃,都是旅游者消费和娱乐的好去处。
(二)辅助旅游企业
厦门市具有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完整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实用的旅游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这些都为旅游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
厦门市无论在专业旅游媒体方面、还是非专业旅游媒体方面都积极进行宣传,塑造优秀的旅游城市形象,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开发性旅游企业
1.相关政府机构
厦门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先后建成同安华强文化科技主题乐园、湖里万达广场等娱乐购物场所。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确定小嶝休闲渔村、海沧青龙寨、乡村旅游示范点。筹划建设同安―翔安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和天竺山、大帽山生态观光项目等。这些政府举措,从宏观上给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成为各旅游项目发展的坚实后盾。
2.旅游院校
目前,厦门市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中职学校共11所,包括: 厦门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集美大学旅游系、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厦门华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南洋学院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兴才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华天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厦门海沧职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集美轻工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等。其中,高等院校4所,高职高专院校4所,中职院校3所。
二、厦门市旅游产品生产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厦门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的对台位置,近年来旅游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旅游发达国家、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这些不足制约了厦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厦门的旅游景点分布在各个区域内,管理上也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例如鼓浪屿-万石山由专门的管委会管理,园博苑由市政园林局管理,陈嘉庚纪念馆由市委统战部管理,这种条块的管理模式,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同的管理者,由于行业性质和工作分工的不同,对旅游资源的定位、开发、保护和管理等都有不同的思路,难以统一思想。这也造成了各自为政,无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从而制约了厦门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旅游产品缺少特色。目前,厦门的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乡村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刚刚起步。而修学游、保健游、购物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尚未开发。面对旅游者多样化旅游需求,厦门旅游产品种类明显不足。而单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在开发上与国内其他旅游景区存在相似,造成旅游吸引力的下降。
第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厦门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多样,但大部分旅游资源都以单体进行开发,缺少系统的整合与包装,造成部分旅游资源特色不突出。一些景点的开发和宣传仍然停留在表面上,缺少内涵,不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例如,闽南风情、嘉庚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政府有关部门缺少引导和宣传,旅游者很难深刻认识深层含义。素有“音乐之岛”、“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近年来人文底蕴日益消失,文化艺术气息逐渐淡化,很难出现“处处钢琴声”的意境,相反,商业化气息越来越重。在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保护上,厦门仍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厦门市旅游产品生产服务系统发展的对策
发展旅游产业、做大旅游产业,是展示厦门、发展厦门、推介厦门、提升厦门的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推动厦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把旅游业作为厦门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做,实现每年来厦门旅游人数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000亿元以上,提升旅游占厦门GDP的比重,需要对目前的旅游产品生产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第一,逐步完善现有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厦门旅游产业良性发展机制,提高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指导和协调的能力。将目前厦门旅游业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向相对集中、依法规范管理转变,加快实现旅游资源最佳效益目标。
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原则,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规律,加快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打破以行政区域和职能部门为界限的分割经营管理模式,支持旅游企业跨区域进行兼并和重组,把厦门旅游企业做强、做大。加强各区域,各职能部门旅游政策协调,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合理的旅游人才流动机制。通过改革目前旅游管理体制,鼓励区域合作,使旅游企业更好的发挥市场主体功能,促进厦门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二,制定厦门旅游发展长期规划。随着福建整合福州、厦门及平潭联合申报“海西自贸区”的不断升温,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厦门旅游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海西区域建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厦门中长期规划要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中心城市的定位来进行,开发出更好、更优质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同时,协调好与浙、粤、沪、港澳等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对不断增加的新型旅游产品,要制定出完善的专项规划,尤其是对乡村游、自驾游、台港澳游等。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联合台湾,打造厦台共享的旅游产业、旅游管理体系、旅游品牌和旅游目的地,培育出高档次旅游产业发展市场。
第三,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建设,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对山体、湿地、海滩、海岛等自然旅游资源,历史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及文化内涵开发。逐步还原鼓浪屿建筑风貌和钢琴文化资源;建设若干个文化创意园、包装推广南音、歌仔戏、高甲戏等旅游文化产品,宣传贝壳雕、漆线雕等地方特色产品,努力塑造鲜明城市特性。
第四,着力打造海西旅游知名品牌。目前,海峡两岸旅游形势良好,厦门作为进入台湾的中转站,具有地缘优势,在政治、经济合作领域日趋明朗的前提下,两岸民间往来也越来越频繁,经厦门进入台湾人数在逐年增多。中国政府开放大陆赴台旅游,小三通旅游政策和两岸旅游先行先试等政策,使厦门获得了与台湾不断深化的合作机遇,厦门成为两岸居民往来最多的口岸。2014年1月至9月从厦门入境台湾同胞51.56万次,同比增长7.68%;2014年1至7月大陆居民经厦门口岸赴台旅游人数15.99万人次,同比增长167.07%,超过了2013年全年人数总和。厦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峡西岸旅游集散中心,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应积极加强与台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强强联合,打造出海峡两岸共享的知名品牌。
综上所述,面对厦门市旅游产品生产服务系统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旅游资源有效整合不足的问题,要对厦门市旅游服务系统进行优化,采取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发展规划、增强文化内涵、打造海峡知名品牌等手段,不断提升厦门旅游系统活力,从而促进厦门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185.html上一篇:旅游广告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