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扶贫旅游就是将旅游业向贫困地区发展,利用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带动贫困地区各项事业发展,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自19世纪50年代扶贫旅游最早在法国兴起,随后相继出现在西欧,美洲、亚洲等地区。我国扶贫旅游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末,为达到扶贫的目的,将旅游业融入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并作为主要发展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我国支持西部大开发,不仅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还拥有较雄厚的资金支持,为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契机。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旅游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高潮,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发生很大改变,使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总体上得到较大提高。
截止目前,我国旅游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4年到2014年,十年期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占我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70%以上,入境旅游人数增长了一倍,入境旅游收入增加了1300亿元,除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二、扶贫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扶贫旅游作为我国开展扶贫工作,解决贫困问题新兴模式,其涉及范围广,经济效益好,并且成效快,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更是改善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一条新出路,因此,扶贫旅游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快了我国脱贫致富的步伐,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我国相对与欧洲、美洲国家来说,经济发展较滞后,贫困地区的区域广,覆盖面大,加之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对贫困地区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但我国政府极力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的带动作用,使贫困地区从贫困状态不断向半富裕状态转变,达到了脱贫致富的目的,缩小了贫困覆盖面积。我国许多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好,生态资源丰富,交通是阻碍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力支持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广修道路,达到了“村村通”的效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便捷。贫困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将旅游业从传统的单一旅游模式向多元化旅游活动转变,对旅游模式进行彻底改革,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促进了旅游业均衡发展,达到了共同富裕的目的。
2.充分利用了山区生态资源,促进旅游业向绿色环保旅游转变
我国贫困地区大多集中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山区生态环境没有人为破坏,并且环境污染少,山清水秀是贫困山区的主要特点。发展山区旅游能有效运用山区丰富资源,为贫困上去创造经济效益,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我国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旅游的渴望度不断提升,回归自然,感受乡村风情是城市人们希望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的旅游时期,乡村生态资源没有得合理充分利用,造成大量浪费,并且还不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任何效益。随着道路交通的改进,我国贫困地区的山区资源得到开发,使我国旅游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传统旅游向绿色生态旅游转变,充分利用了旅游作用于山区经济,山区生态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双重效果,为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破坏性旅游开发,向可持续生态旅游业发展
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破坏性旅游开发行为已不能适应现在高素质的人群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不需要任何改造与破坏,保持原始的自然状态,展示自然原有的魅力才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传统的旅游基地开发破坏大量植被、名贵动植物并且旅游基地建设过于刻意化,使得游客没有真正感受旅游的惬意和生态自然的亲切,达不到旅游的目的。对此,不仅造成了旅游资源的破坏还不能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可持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彻底推翻了传统的破坏性旅游开发模式,更达到了预期的旅游业发展的效果。不仅对环境还是经济效益都是有利的。
三、我国扶贫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扶贫旅游的资金短缺、人才缺乏
扶贫地区开发旅游资源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只有保障足够的人力、财力才能确保扶贫旅游业的开展。我国扶贫地区旅游业开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在旅游业开发初期政府加大资金力度投入,但扶贫生态旅游建成之后还需要大量资金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进行维护。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影响扶贫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以及现有资源的保护,所以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拥有自有资金至关重要。而贫困地区最主要是缺乏资金,使得许多丰富生态资源不能投入开发利用,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浪费。除此之外,贫困地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假如贫困地区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拥有雄厚的实力开发旅游资源,但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也是制约扶贫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
2.脱贫致富心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贫困地区一直处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发展扶贫旅游,使得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心切,并且急于求成,没有合理规划,并且旅游项目、旅游活动出现雷同现象,没有地方特色和自身的特性,使本身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不能充分运用,造成旅游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许多贫困地区为快速到达脱贫致富的目的,急切希望看到旅游带来的高效益,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忽略了生态环境对扶贫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本应发展可持续生态旅游,却走上了破坏性旅游开发,完全不符合扶贫旅游发展的宗旨目标,违背了扶贫旅游发展方向。加之,贫困地区群众对扶贫旅游开发具有盲目性,对旅游资源缺乏深入认识,如将国家保护湿地或者沼泽加以开发,不仅不能达到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扶贫旅游项目单一,并且受益不均
扶贫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思想意识落后,在进行扶贫旅游开发时缺乏创新,旅游项目大多出现雷同现象,没有特色和独特性,出现千篇一律,不利于吸引游客。扶贫旅游是面向贫苦区域面,许多扶贫旅游则只注重了点的开发利用,使得许多贫困地区覆盖不到,始终处于贫困状态。除此之外,贫困地区人民缺乏致富意识,没有脱贫致富的创新意识,并且资金短缺,致富发展技能低,使得许多景点的商业活动被外来商人垄断,自身获利较少。虽然从扶贫旅游的报道显示,扶贫地区的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就贫困受益人员来说覆盖面小,受益人群少,所以扶贫旅游指数不能完全反应贫困人员受益状况。
4.缺乏科学开发规划,造成资源浪费
许多贫困地区自发开发旅游资源,缺乏专业旅游管理人员的指导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由于旅游业高效益的影响,许多旅游开发商盲目趋利,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随意开发,并且旅游设备落后,开发项目单一,甚至出现乱开发的现象。不仅不能达到开发旅游资源,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对扶贫旅游资源造成大量浪费。
旅游基础设施对扶贫旅游来说是必备的外在条件,没有科学的资源开发规划,只注重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旅游设备设施对扶贫旅游的重要性,使得长期制约扶贫旅游业的硬件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扶贫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我国扶贫旅游开发的有利措施
1.政府加强扶贫旅游力度,加大资金、人才投入
政府作为我国扶贫旅游发展的主导者,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对此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给予贫困地区最大力度的支持,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是扶贫旅游发展的瓶颈。要想扶贫旅游取得显著成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对扶贫旅游业的支持:一方面,政府不仅在贫困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期加强资金的投入,还应为贫困地区在以后的旅游环境管理中给予资金支持,为贫困地区旅游管理部门给予有效帮助,增强其积累自有资金的能力,保障扶贫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满足资金需求的同时应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对贫困地区旅游业的支持与帮助,从根本上为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创造可观成绩。
2.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扶贫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保护生态环境对扶贫旅游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真正上的脱贫致富,不能过于心急,要结合扶贫旅游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实保障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应给予扶贫旅游发展给予有效支持和帮助,为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给予技术支持,理论指导,杜绝盲从发展,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区域发展的旅游模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对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进行思想引导和素质教育培训,帮助贫困地区更多的受益者在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能切实享受到旅游业对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贫困地区受益者在达到脱贫致富后应有引导其他未受益者向致富道路发展,做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扶贫旅游项目多元化发展,扩大受益范围
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单一化,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旅游基础设施,致使扶贫旅游活动单一,而且受益范围小。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扶贫旅游多元化发展:首先,加大资金力度投入,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项目活动,杜绝照抄照搬,千篇一律的现象出现。再次,扩大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受益面积,让更多的贫困人群加入到旅游业的高效益的成果去,培养他们自强致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减少对政府政策的依赖度。最后,利用多元化的扶贫旅游项目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具有绿色环保、高收益、一次投入长期收益等特点,后续维护资金投入较少,所以,在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链,才能全面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4.制定科学规划方案,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但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我国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十分有限,虽然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但大多处于偏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等发展相对滞后,加之旅游业长期发展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所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方案尤为重要,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205.html上一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下一篇:环境保护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