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徽文化是历史上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面貌和物质形态综合。徽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目前大众对徽文化的了解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徽商文化的传播,二是安徽旅游事业与徽文化的结合。其中安徽旅游中渗透的徽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这种文化表现方式也正在影响着旅游人才的培养。
一、徽文化与旅游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徽文化在安徽旅游职业院校学生培养中已经有步骤的渗入,在提升旅游人才人文素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人才培养中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徽文化与学生素质培养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1.文化挖掘深度、广度不够。目前高职旅游专业融入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还不够丰富。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中仅是与旅游景点的结合。针对旅游景点的讲解融入了徽文化。这种引入方式虽然对于学生的旅游知识素养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游客消费需求和旅游事业的深入发展,这种简单的景点境界介绍徽文化已经略显不足,未来旅游市场竞争已经逐渐向文化竞争转移。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精神陶冶功用[1]。而景点讲解中的徽文化碎片化比较严重,不足以发挥徽文化的独特性和全面性。因此在今后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系统的对旅游职业人才的徽文化精神内涵体系做深入的培育和建构。
2.特色和品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徽文化的挖掘开发中与教育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这些也都为职业人才培养和规划中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塑造一种特色,形成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特色才能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当前人才培养中,从知识结构看,常规性理论培养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而对于那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内容还存在一些欠缺。同时文化品位与学生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疏漏,注重俗文化或雅文化,或者雅俗盲目结合的现象。
3.文化氛围没有在教育中完全形成。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师生对徽文化与旅游课程的认识上。高职院校将徽文化课程作为一种选修课设置。这种设置首先没有将徽州文化与旅游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选修课程的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化氛围的培育和形成效果[2]。另外文化氛围的欠缺还表现在实践课程当中,校企合作中无论是企业方还是高职院校都是在一些基础岗位和基本技能上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培养,设计到文化属性较强的旅游岗位则学生很少触及。
二、徽文化与旅游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结合路径
徽文化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结合是未来旅游市场体系完善的内在要求,这不仅在提升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支持安徽旅游发展潜力上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二者的结合应当从以下几个层面重点突破。
1.改善徽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当前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徽文化内容总体呈现支离破碎的特点,或者说是以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徽文化本文出发的。这对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的影响越来越不利。为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系统的对学科体系进行有计划的文化渗透。具体而言应当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重新定位文化属性。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与徽文化有关的内容和节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他们对整个文化体系结构域旅游知识结构的融合。以往的旅游知识讲解中,以旅游为本位,旅游知识讲到哪里就附带着文化知识作为辅助[3]。这种状况应当适当调整,文化因素的定位应当进一步提升,旅游知识和文化知识应当同等重要,甚至可以以文化属性为出发点。以文化为主要出发点,文化发展到哪里,旅游就讲解到哪里。文化系统在学生知识结构将具备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2.铸造旅游专业的文化特色。徽文化与旅游专业的结合要形成特色,首先需要学生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徽文化的渊源。具体而言,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有必要设立一门独立的课程对徽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为此安徽旅游职业院校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应当是课程开发,开发一门属于自己的徽文化课程,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可以为学生接受。决定这一环节能否取得实效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教材。编写适合当代学生思维特点的教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学习、了解徽文化的积极性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注重教材知识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结合。
3.结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营造文化氛围。徽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高职院校发挥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在学生意识中强化徽文化这一概念。课程教学资源总体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这两种资源的开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所涉及,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将其推向更深的层次。例如在校内的培养中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讲座等资源形式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讲解和教授。校外资源当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选取文化企业或者文化特色较为明显的旅游企业作为合作方,将学生输送到文化属性较强的岗位上。制造机会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的接触文化教育。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机制,在经历一段实践的磨合和摸索之后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必定能大有改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245.html上一篇:云南省休闲旅游的经济社会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