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Key words: Tourism Majors;English curriculum;teaching content;design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258-02
0 引言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有大量既熟悉旅游业务知识和技能、又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同时又了解各国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做支撑。高职院校是培养旅游类专业复合性人才的主力军,而英语课程在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
1 当前高职旅游类专业的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
任何一个专业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为实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英语课程也不例外。但是在现实中,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由专业系部制定,英语课程教师并没有参与。因此,英语课程教师对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楚,在制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英语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取与安排、教材选用和考核等方面难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1.2 没有与“工学交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接
目前,以“工学交替、旺出淡回”为主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成为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有些高职院校还在探索并实施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包括英语课程在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积极改革。但是各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改革明显滞后,仍然按部就班地按照传统的模式来教学,没有按照工学交替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如有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1+0.5+1+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一年之后就在五星级旅游酒店实习半年。由于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做相应的调整,在第一学年仍然只教授基础英语,学生对酒店英语根本没有接触或接触甚少,致使其走上实习岗位后在接待外国宾客时感到力不从心,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1.3 没有与现代教学手段对接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微信、翻转课堂、资源共享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师不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4 没有与旅游职业素养与技能对接
现代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计大致分为两部分,一年半的基础英语学习,然后是一学期的专业英语学习。这样的课程设计对提高学习的职业技能帮助不大。因为基础英语阶段是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专业无关,没有体现旅游职业特色,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起不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专业英语虽然有一定的职业性,但由于学习一个学期,时间较短,而旅游专业英语涉及的范围广,词汇量极大,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太好,要短时间内记住这些专业词汇,困难很大,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安排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极为不利。
1.5 没有与旅游业的最新发展对接
现代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使得旅游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等方向发展。旅游外延在不断扩大,旅游技术和设施在不断进步,但是旅游类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并没有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所使用的教材还是若干年前的教材,即使是近年出版的教材,但内容也还是老内容,并没有做多少更新。英语教学远远落后于旅游行业的新发展。
2 旅游类专业英语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思考
2.1 调查分析旅游类专业人才需求,构建“一条龙”英语教学体系
通过对旅游类主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明确旅游企业各岗位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英语教学在实现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的英语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构建三年不间断的“一条龙”英语教学体系,使英语教学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突出英语课程对各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2.2 重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实施因专业、因时段施教的策略
2.2.1 校企联合开发英语课程,整合教学内容
以岗位所需英语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英语课程,在认真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旅游类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把基础英语和旅游行业(专业)英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英语类课程模块与专业岗位中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形成特有的英语课程体系,使英语教学既能满足一般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能兼顾旅游行业及各专业的实际需要,使英语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2.2.2 按照“工学交替”的要求设计英语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按照“工学交替”的要求,在不同时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三学期到旅游酒店实习,那么在第一、二学期的英语教学中要根据酒店各岗位的英语使用要求选取内容。计划安排第六学期在旅行社、景区顶岗实习,则在第四、第五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根据旅行社、景区管理各岗位的英语使用要求选取内容。这样,英语教学能与职业岗位能力顺利对接,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能够较好地胜任各岗位的工作任务。
2.2.3 把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融入英语课程内容中
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经济新增长点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是最能直接反映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之一。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地方旅游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这样也便于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2.4 保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保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旅游行业的特殊要求。旅游行业是对客服务的行业,直接与人打交道,面对的客人也是各种各样的。要使旅客对服务满意,除了提供纯旅游服务外,更重要的还要与旅客做好各种互动交流,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互联网时代,旅客能够很快地获得各种最新信息,作为服务人员必须尽可能多的掌握这些信息,并能与旅客愉快地交流,仅凭教材的内容是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的。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类新事物、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与新动态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引进英语课堂,使英语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思考社会、探讨社会问题,把“死”语言变成鲜活的获取社会新信息的手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未知欲。
2.3 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熟悉客源国文化以及旅游目的地文化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无论是国内接待入境游的外国游客,还是带领国内游客出境旅游,都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旅游从业人员与外国人的交流不同于一般人员与外国人的交流,因为一般人员与外国人员交流过程中如出现一些语言、文化方面的错误,对方一般都能理解,不会太较真。但是,旅游从业人员犯了这些错误,则很可能导致其工作任务的失败。很多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但是旅游岗位上工作,则往往因为对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而导致服务不能令游客满意,甚至出现旅客投诉现象(人们交际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语言水平不高,而是因为不了解文化而导致的)。因此,文化教育在旅游类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中极其重要。
2.4 加强听力、口语的训练
旅游类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这是由旅游类专业的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决定的。英语听、说能力是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两大能力,属于旅游职业技能的核心技能。无论学生毕业后是从事导游工作,还是酒店服务接待工作,都需要与客人直接面对面地交流。比如带领一个外国旅游团在国内游览,导游要能够以流利的英语口语将旅游地点的各个主要方面介绍给外国游客,还要能与游客互动,回答游客们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没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是无法做到与客人的无障碍交流的。因此,旅游类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听力、口语教学,强化听说能力训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结语
高职旅游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要根据“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把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融合,加强听说能力训练,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合格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414.html上一篇:纳西族传统文化与丽江旅游
下一篇: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