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一、 宋文化下的古城发展
宋朝是我国社会市民阶层正式形成的年代,北宋都城东京和南宋都城临安都成为当时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物质生活富足使人们转向追求精神生活的安逸。繁荣的宋文化也因此应运而生。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城市娱乐、餐饮美食以及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造就了人们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的多样化、世俗化。
清明上河图是宋文化中无与伦比的瑰宝。“清明上河园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如实的再现了中国古代北宋汴梁城的风物景观、历史文化、科技民俗,其文化特色就是生动、个性地再现了宋文化。”[2]P(1)这是一座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园中最富特色的便是精彩的真人演出,充分体现了宋文化的特色。从贵族娱乐到民间杂耍、从清官忠臣到梁山好汉、从喜庆的婚礼到激烈的战争、从文治到武功,在这里都有体现。游客在这里岂止有一日梦回千年的惊叹,更有一日看尽世间百事的震撼。大型实景水上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是清明上河园独一无二的特色。它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大宋王朝京都的盛世繁华。奢华的场景、精妙的宋词、优美的舞姿、悠扬的乐音、五彩的灯光,带给游客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十月花潮人如织,万里香风动菊城”。菊花文化是开封文化的代表,在“菊城”开封,每年的菊花节开封都会接纳数百万人次的游客量,而作为菊花节主会场的清明上河园和龙亭公园更是游客的“必游之地”,数百个品种和花色的菊花展现了开封菊花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栽培技艺,充分展示了开封作为中国菊花名城的特殊地位、菊花甲天下的无限风采和菊文化的丰富内涵。
龙亭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代表,曾是北宋皇城所在地,菊花和真人演出依然是其特色和吸引力所在。开封“小宋城”汇聚了大宋千年美食文化的精华。小宋城是由一间间小巧别致的店铺汇聚而成的美食城,是一个多功能性的集餐饮、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娱乐城。小宋城主要经营开封小吃及全国各地特色风味。歌舞剧《千回大宋》更是这个“小城”最具魅力所在,在这里可以充分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需求。在众多开封景区中,小宋城别树一帜,以其多样的功能和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万千旅客。
目前开封城中的宋文化经过开发和完善,特色渐趋明朗,逐步形成了以龙亭为代表的宋代皇城文化,以开封府和包公祠为代表的府衙文化,以清明上河园为代表的宋代民俗文化,以铁塔、大相国寺和延庆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禹王台为代表的园林文化,以翰园碑林为代表的书法文化,以豫剧、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和开封盘鼓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文化,以菊花花会为代表的菊花文化,以第一楼、鼓楼夜市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其实质正是宋文化。
二、 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
近些年来,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速度和质量并不协调,对宋文化的开发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开封缺少对开发宋文化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更为深入的挖掘。
开封文化资源发展广阔却缺乏市场。景区对文化资源的认识普遍较肤浅,目前开封的宋文化资源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在清明上河园中,旅游项目多以普通游览为主,缺少游客的参与性。且清明上河园的节目演出与其它景区演出相比有很大的重复,如刺绣、历史人物演出、民间绝活表演等,使游人感到索然无味。而具有独特自然形态的黄河滩游览区却仅有开封柳园口水利风景区被开发,其余地区依旧是村民们在黑池、柳池、黑岗口险工等处自营的农家餐饮和游船活动。该景区基本处于荒废状态,景区尚未被深入挖掘,“悬河”等具有代表性的黄河景观并未真正呈现在游人面前,而且相应的交通设施以及景区经济环境也未着手建设,既没有真正认识到自然景观的资源价值也没有创造出其经济价值。
第二,如今的开封古貌破损处增多,原因就在于开封缺乏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在城市建设进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名人故居以及典型的近现代建筑被不同程度的破坏,开封城的非理性改造和开发严重影响了宋都古城复建,缺少了真正的历史底蕴。“尤其是古城墙,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城墙全程有14.4公里长,是河南省最长的一处古城墙遗址,也全国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3]P(2)开封城墙始于唐,但因为自然和人为等方面的影响,破损巨大。如今开封的古城墙的保护与开发,与西安、南京、北京这些地方的古城墙相比相去甚远,其大都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被破坏,仅剩下的一部分也未能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开封具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相国寺梵乐、朱仙镇木版年画等。但这些文化遗产却鲜有人知,只因开发、挖掘、宣传力度的缺乏。以木版年画为例,国人尽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原因就在于这两地都通过不同的创意,以年画为依托形成产业,使年画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最后,开封旅游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在景点附近的交通、住宿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除了龙亭公园附近的景区相对集中,其他景区相对分散且缺乏固定的旅游专线车辆,如黄河滩游览区、朱仙镇等都因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而未能吸引更多游客。除此之外,夜市小吃的饮食卫生监管方面有待加强,部分服务乱收费的现象也亟待进一步改善。文化产业服务人员的低素质、低数量以及低操作能力与低创意也严重影响开封文化发展。
三、促进开封宋文化开发的建议
首先,要深入研究开封城宋代文化资源的现状(文化资源的分布、数量、价值、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掘其潜在的价值,要用市场的、可持续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文化资源。
开封的旅游资源类型大致相近,便于整合。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是国内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老城内聚集着7家4A级旅游景区,除中国翰园外的其他6家均与北宋有关,因此具有着共同的文化内涵基础。此外,天波杨府、禹王台、宋都御街、延庆观等知名景区都承载了不同风格的宋文化,一座城市能在一片不大的区域内汇聚如此之多的风格各异却有着同一历史文化类型的旅游资源的景区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大批文化资源也为开封城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尤其是自中山路接入宋都御街,各式各样的仿宋代建筑扑面而来,古色古香,几乎一砖一瓦都沉淀着北宋的文化气息。开封有名的几条大街,如马道街、书店街、行宫角、寺后街、大梁路、双龙巷、曹门大街、东西大街,每一条街巷背后都是一段有着数不尽的民间文化的故事,都是沉积的精华。北宋的市民精神在如今开封市仍留下深深的烙印,节奏缓慢、悠然自得――不论何时都会有很多市民在河边或湖边垂钓、遛狗遛鸟、唱段子,宋代的休闲文化对开封城的影响已深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从空间上来说,开封现在的旅游开发结构松散,造成了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和集团规模。”[4]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包公祠、开封府等景区都非常有名,但没有形成应有的连锁品牌。进一步激活开封的旅游业,还要有整体的、宏观的思想,例如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可以把清明上河园及其周边的龙亭、天波杨府、翰园碑林等整合起来。要有发展大景区的概念,削弱各个景区的独立性、零散性,实现建设部门、林业部门、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更多的合作,才是做活开封旅游品牌、创造整体和谐旅游环境的最佳出路。
其次,开封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就在于创新,即在研究、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新遗产,在传承文化、延续传统的同时,还是要让历史资源发挥其文化价值。遗产具有生态、文化、科研、审美和经济等价值,因此,遗产只有在利用过程中才能可持续发展。如何充分利用遗产资源,使其“活化”利用成为关注的问题。例如开封市区大的旅游景区除铁塔、繁塔、禹王台、相国寺、龙亭、山陕甘会馆等人们所熟悉的景点外,还应包括一些潜在的景点,著名的汴梁八景中的“汴水秋声”、“隋堤烟柳”,以及宋明州桥遗址、北宋内外城遗址等。这些景点每一处都是一幅意境深远的风景画,抑或是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博物馆。除此之外,宋词也是北宋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宋词的开发,可以修建宋词文化馆,馆中收藏古今刻印的宋词作品及相关艺术品,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宋词艺术魅力;在市区部分干道建宋词景观大道并请书法家题写宋词,把宋词谱曲演唱、演绎成故事等,使人处处感到宋城的宋词风韵。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开封宣传品上印刷宋词佳句或配以画面,既能提高宣传品的品位又能激发游客的极大兴趣,吸引他们来寻觅长亭送别、小园香径、夕阳西下、雕栏玉砌的独特韵味。
旅游业实现创新发展,也可以充分学习其他旅游景点成功的经验。例如曲阜儒家采取“宜居、宜学、宜修、宜游”的“四宜”方案可以适当借鉴到开封旅游中。毕竟开封拥有更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更易取长补短。西安大唐芙蓉园的成功之道在于园区结构的设计,大唐芙蓉园各类项目设计严格遵循人类的感官认识规律,使人们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角度感受和领略大唐文化,因而,被誉为“五感”公园。进入公园,人们从科举、宗教、诗歌、饮食、音乐、歌舞等文化景观可以体验到大唐的文化繁荣。整个园区遵循三步一景、五步一观、七步一唐的设计原则,通过步移景换与各色体验性景观的复合,给人以美的体验。开封旅游开发大多也是以主题公园为主,这些景区的创新理念可以适当借鉴。
最后,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服务质量。如城市环境、道路交通,饮食卫生以及景区门票、文化工艺产品的价格等都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游客旅游的同时,如果享受到一些人性化的服务,也一定能给整个开封旅游的体验加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464.html下一篇: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