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长三角”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最新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游客接待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展现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旅游收入接近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江浙沪地区历年来旅游总收入均名列前茅,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整体实力位于全国之首。“十二五”期间,上海地区将继续大力投资旅游大型项目建设,投资额度将达到2000亿人民币,重点的旅游建设项目接近20个,其中,倍受瞩目的迪士尼乐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政府部门对社会和民间投资的政策鼓励,旅游项目建设的规模效应将越发明显。不仅上海地区,自2013年宁杭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之后,浙江、江苏地区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两省对旅游项目的投入规模亦十分巨大,浙江旅游业总投资达5500亿人民币,规划重点旅游建设项目64个。以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50个单体规划建设项目,投资额超过10亿人民币。江苏地区预计“十二五”期间建成9个旅游系列项目,开发17个重大旅游项目和27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这也标志着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将继续呈现高速稳定的发展趋势。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沪杭高铁与宁杭高铁的相继开通运行,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四通八达的城际高铁网络,进一步拉动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旅游者自主选择旅行路线,跨省跨区旅行实现“说走就走”的便利出行方式,不仅让众多已知的景点游客接待量持续加热,也让更多深藏的旅游地走近了旅游者的视野。
(一)沿线旅游城市及旅游资源介绍
宁杭高速铁路2013年7月正式通车,是继沪宁、沪杭高速铁路运行之后,长三角地区又一条高速交通大动脉。宁杭铁路北起南京、南至杭州,途径江宁、阳、湖州等9个站点,使苏浙两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和杭州进入一小时经济圈。“沪宁高铁”和“沪杭高铁”分别于2010年7月和10月开通运行,“沪宁高铁”连接上海和南京,途径古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著名城市;沪杭高铁贯穿上海和杭州,途经上海松江、上海金山、嘉善、嘉兴、桐乡、海宁和余杭7个站点。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自古以来十分丰富,江南独具特色的古镇、历史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区等不胜枚数。这里拥有25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5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上百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譬如:上海著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世纪公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及对应的旅游收入十分可观;苏州拙政园、乌镇、周庄、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朝天宫等江南名胜,均是国内外旅游者首选参观的景点。除却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自然风景区、特色农家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者选择的去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走近大自然、走进乡村成为众多城市居民优先选择的旅游地点。长三角城市圈,在市郊和远郊等地,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新的旅游休闲地发展也十分迅猛,成为特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地区旅游总人数、旅游收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在高速铁路尚未开通之前,2009-2011三年间,“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旅游总人数的增长幅度为12.64%,而“沪宁高铁”开通之后,沿线城市旅游总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达23.83%。在旅游人数增加的情形下,高速铁路带来的旅游经济增长率,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国际旅游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高铁在带来旅游总人数增加和旅游收入增加的同时,因为出行的速度加快,旅游者逗留的时间下降,使得旅游者的平均花费有所下降。这也是促使更多人愿意出去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形来看,高速铁路的运行仍然促进了长三角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增加了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联系强度
旅游者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的时间缩短,很显然能够促进旅游者到更多的地方去观光旅游。这也使得中心城市到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周边城市对中心城市的接受能力都在加强。很显然,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整体联系强度得到了提升。自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以来,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相继开始运行,将长三角的三个主要城市上海、杭州、南京纳入了一小时经济圈,不仅仅是旅游经济领域,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联系强度都在加强。
过去,上海与苏州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大。在旅游领域,来沪旅游者因交通的原因,选择距离较近的苏州旅游,对沿途的其他古镇都来不及观光和旅行。所以,旅游经济圈的联系强度并不十分强。然而,随着高铁的运行,沿途的嘉兴、昆山、阳澄湖均成为了旅行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从中心城市开始往周边城市辐射。基于周边城市本身的旅游资源,其在吸纳旅游者方面,所展现的能力上也较强。不仅是以上海和苏州为中心的周边小城,杭州、南京、无锡等大城市周边的旅游景区,其吸纳旅游者的能力均具有较大潜力。可见,高速时代背景下,长三角呈现同城化的趋势,旅游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倾向。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以苏州、无锡和其他大型城市为网点,向各自周边的小型城市辐射。 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市场结构的优化作用
高速铁路网络将长江三角洲的众多城市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这对旅游市场的结构优化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高速铁路出行的背景下,过去因停留时间、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等众多因素制约的原因,均得到了解决,让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出行。这就使得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也拓展了旅游市场的规模,随着旅游者总数的增加,各地区的旅游站点也会加速形成。
(一)加强了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
传统的旅游交通条件下,南京到上海、杭州或者苏州的时间最快也要3个小时以上,普通的客运出行达到6个小时以上。这就使得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最多只能选择一到两个地方出游。大多数的旅游者无法选择途径的节点城市旅游,也制约了中心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旅游市场发展。
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处于交通沿线的众多城市均具有比端点城市更强的旅客集散能力。旅游者更愿意选择中小型的旅游城市进行休闲旅游。譬如,苏州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周边的昆山、嘉兴、太仓等地也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旅行者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相比于南京和上海,到苏州所花费的时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而南京到苏州、或者上海到南京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见,苏州在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最强。苏州到南京需要50分钟、上海到南京相互旅游需要67分钟,而上海到苏州仅需半小时,如此的交通优势之下,苏州成为苏沪地区旅客集散能力最强的城市。
苏州的旅游资源之丰富无须赘述,在最小的交通成本基础之上,苏州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市内交通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苏州拥有5个国家级5A景区、17个4A级以上景区、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0家三星级以上饭店,其下属的昆山、太仓、嘉兴等地区,旅游交通网络也十分发达。鉴于苏州对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强大集散能力,苏州市在旅游观光、购物和旅游服务建设方面应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提升苏州的旅游服务品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将高铁与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健全并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胜地。
(二)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规模
长三角的旅游市场依托苏杭、上海和南京等著名城市,一直被称为旅游胜地,长期以来吸引着大量国内外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各地旅游市场的规模在国内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基于此,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将这几个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旅游者可以实现一小时出游。这就使得长三角的旅游市场呈现一体化的发展,并呈现出更大的规模效应。2011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接近2400万,这些人员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可以选择到苏州、杭州和南京等地进行短期旅游。国家假日制度的改革更是催生了旅游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地的居民开始相互旅游,旅游市场的流通使得长三角的整体旅游市场迈入了高速增长的时代。
高速铁路的运行让“一日游”、“二日游”等休闲方式迅速成为可能,各大城市不仅将加强自身旅游资源的建设,对自身所属的周边城市也开始投入资金兴建旅游设施。同时,各个城市开始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实现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共享旅游资源,满足人民对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促进了旅游站点的快速形成
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和宁杭高速途径的站点共计有35个,这些站点均有可能成为区域旅游的站点。这些站点所在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都将成为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沪宁高速铁路所经过的阳澄湖为例,阳澄湖大闸蟹闻名海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品蟹的胜地。在高速铁路开通之后,人们只需要乘坐十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的高铁便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大闸蟹。在此背景下,阳澄湖将不仅成为品蟹的胜地,摆脱品蟹的时间局限性,发展“蟹文化”、“蟹经济”也将成为阳澄湖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高速铁路带来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基于此,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而言,避免同质化现象,注重差异化发展将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若是不能将这些站点各个形成自身的特色,将很容易被中心城市覆盖,而最终被旅游者所忽略。譬如江南地区诸多的古镇景点,以乌镇、周庄、千灯古镇等为代表的江南特色古镇景点,亦需要保持自身的原滋原味,才能长久的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古镇将面临着失去原有风情的危险,久而久之将会被市场抛弃。在现代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生态和田园农家的生活。当人们在忙碌之后休假期间,对农家乐等田园和生态旅游十分青睐。这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众多旅游站点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指导。维持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保持稀有的自然景观原生态,将有利于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结论
高速铁路建设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让“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向着安徽、福建等地辐射。其特有的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得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旅游市场内部结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分析并了解市场变化的趋势并在宏观上进行调整和控制,能够将旅游资源进一步的优化配置,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进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983.html上一篇:加快巫溪旅游发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