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引言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创造满足自身情感需要和特殊经历的过程,是旅游者自身的内在反映。生态旅游体验以欣赏、体验、认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目的,通过预先设计和组织,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而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体验感受。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参与程度与体验效果直接相关,参与程度越高,体验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生态旅游者具有高强度的参与性,生态旅游体验效果比其他旅游形式更好,更能让旅游者获得正感体验愉悦度。
一、西昌邛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优势
(一)“生态优先”的田园城市发展定位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泊,距市中心7公里,海拔1 510.3米,面积约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1米,蓄水量近3亿立方米,水质达国家地表水二类水域标准。邛海景区200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凉山州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州”战略,切实加强邛海生态保护和湿地恢复,西昌市围绕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结合“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的城市定位及“显山露水、突出生态”的景区定位,确立了创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景区发展目标。邛海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已建成观鸟岛、梦里水乡、烟雨鹭洲、西波鹤影前四期湿地,五、六期正在建设,全面建成后,邛海湿地面积将达到2万亩,邛海水域面积将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34平方公里。邛海湿地生态得到全面有效的恢复和保护,为开展休闲度假、生态体验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二)生态旅游城景一体
邛海湿地的规划将自然生态景观与城市建设衔接起来、融为一体。由于邛海距离西昌市中心距离较近,随着西昌城市化、城镇化建设规模扩大、步伐加快,邛海湿地的规划建设必然融入到城市建设中,突出原生态、环保、绿色的特点,和周边乡村景观、城市风貌形成互补,改变了原有城景相对分割的状态。邛海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将环湖各景点串联规划打造,环海6期湿地的建成,实现了景城互动,并把川兴镇和海南乡纳入了景城一体范围,邛海湿地建成开园,实施开园式管理,对旅游者免费开放,游客坐上观光车即可到达田园观光区,山、水、城相依相融,城景互动、城景一体、城景相依、城景协调。
(三)生态旅游常态化
邛海湿地生态旅游从假日季节游向常态游的明显转变。2011年,景区全年接待游客493.67万人次,其中春节、火把节、国庆(中秋)、彝族年4个黄金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4个小长假,共8个假期,景区共接待游客229.95万人次,占全年游客人数的46.58%。2012年,景区全年接待游客953.59万人次,其中8个假期共接待游客307.66万人次,占全年游客人数的32.26%。①与2011年相比,假期游客人数增加了77.71万人次,但假期游客人数占全年游客比重却大幅下降,达到14.32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景区旅游已逐步成为常态,已形成淡季不淡、旺季井喷的旅游接待格局,正向成熟景区发展迈进。
(四)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成为热点
邛海湿地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的明显转变,得益于西昌的阳光资源丰富,气候怡人,是有名的“小春城”。在邛海湿地等景区景点建设中,配套建设自行车绿道、健身步道等休闲度假设施,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轮滑赛,自行车骑游大赛、泸山登山赛,邛海湿地摄影大赛等活动,丰富了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旅游产品,极大增强了游客参与性、体验性。2012年,景区过夜游客达到219.3万人次,比2008年的46.99万人次增长3.7倍;自驾游迅猛发展,2012年自驾车辆达到47.72万辆,比2008年的1.2万辆增长近39倍。①景区已从单一的观光型向集观光、健身、科普、会议、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景区转变。
(五)生态旅游品牌日渐成熟
随着邛海湿地景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邛海湿地恢复工程的推进,景区的知名度显著提升。2011年4月,在“首届四川最美街道”评选中,通过网络、短信投票,专家评审,西昌观海路荣获“四川十大最美街道”殊荣。2012年9月,在“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最美景点、最佳保护景点”评选活动中,被网评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十大最美景点”和“十大最佳资源保护景点”第一名。在全国各种旅游网络中,邛海湿地的点击率不断创新高,现已成为旅游的首选景点。邛海湿地已从过境游向旅游目的地的明显转变,早期来西昌的游客都是从西昌直接到泸沽湖、螺髻山或云南旅游,西昌仅仅是一个过境地。经过几年的发展,邛泸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吸引力极大提升,“住在邛海边,何必到海南”,“泸山避酷暑、邛海晒太阳”,景区已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2012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60.83亿元,比2007年的 26.03亿元,增长1.34倍。①
二、西昌邛海湿地生态旅游体验主题开发设计
旅游者在旅游中追求的是“三感”,即新鲜感、亲切感、满足感,为塑造最优的旅游体验,旅游景区应该将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强化主题印象,提供参与性,体验主题必须新颖,能打动游客,注重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和展示,素材应从自然和人文这两个领域中选择[1]。如山地骑车、垂钓、民俗体验等。结合西昌邛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际,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可以进行如下几种体验式主题开发设计。 (一)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主要是利用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来实现的,这类生态旅游体验主要满足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对异地文化的好奇。邛海湿地可以充分挖掘湿地生态文化、凉山彝族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在环海湿地区开辟文化体验区,供旅游者参与体验。旅游者可以体验多样湿地生态文化、彝族特色饮食制作、彝族歌舞表演、彝族火把狂欢、彝族婚俗、彝海结盟(红军长征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单结盟)饰演等项目。
(二)学习教育体验
这类生态旅游体验主要满足人们对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满足现代人在娱乐中学习的需求,签于体验对人们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学习体验的设计有助于人们更轻松地学习到新的东西。邛海湿地是四川省第五批省级科普基地,由湿地水上景观带和湖岸湿地生态防护景观带两部分组成,整个景观充分诠释了自然、生态、亲水、和谐的内涵。湿地内有81个人工岛屿,湿地内生物多样,共有各类陆生、水生、浮生植物、灌木和乔木1 080种,其中本土珍贵植物12种;有鸟类97种,属4目6科,其中白眼潜鸭、琵嘴鸭、鸳鸯、紫水鸡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鸟类和世界濒危物种黄嘴白鹭;有鱼类42种,包含邛海特有土著白鱼、红?、邛海鲤等珍贵鱼类。可以开展湿地观鸟、邛海摄影、绘画、生态科普知识问答等体验项目,主要吸引科研工作者、青少年学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艺术爱好者体验参与。使生态旅游者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中获得第一手具有启迪教育和激发情感意义的共享经历,快乐参与,理性思考,进而激发旅游者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民俗体验
这类生态旅游体验让人们在当地浓郁的氛围中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生活的细节,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满足旅游者好奇、轻松、快乐的需求。邛海为金沙江支流安宁河上最大的风景河,湖水为重碳酸钙型水,海藻茂盛,适宜于鱼类繁殖生长,湖内有40多种鱼类,其中有特有的白鱼、鲤鱼、大虾、螃蟹等是四川省有名的天然渔场。每年进行季节性捕鱼,让旅游者参与捕鱼、感受邛海“渔家乐”民俗、感受端午龙舟赛、品尝特色渔家美食、体验渔家生活等。
(四)户外运动体验
现代人疏离自然,到处可见的现代化物品隔断人们与自然的联系,人们产生了回归自然,渴望绿色的需求,对于自然的亲近不仅让人们加强对自然的认知,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界的好奇[2]。邛海建设有著名的水上运动学校,是一所培养专业帆船、帆板、滑水运动项目的学校,仅自2004年以来,邛海水上运动学校培养出雅典奥运女子帆板亚军、2008年北京女子帆板冠军、2004年世界杯女子尾波冠军;获得亚洲锦标赛金牌32枚,全国比赛金牌53枚,具备良好的水上运动体验条件。可以开展水上运动体验、野外露营、定向越野、环湖公路自行车骑游、轮滑等体育旅游体验项目。
三、邛海湿地生态旅游体验主题开发建议
中国传统旅游以观光为主,游客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很少接触目的地居民、地方民俗与文化。现在,游客希望通过直接与景区特色活动,多方面品味景区特色、体验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深刻体验景区的特色和文化。西昌邛海湿地具有优越的生态旅游体验项目开展条件和基础,可以充分满足生态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其满意度,增强其旅游体验。
(一)立足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
根据“资源―市场”两极对应,“资源―产品―市场”三位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生态旅游体验项目设计要把握两大前提:一是生态旅游资源中的体验载体和基质,即差异化的文化、资源中的可利用因素,包括景观建筑、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生产生活形态、特殊文化形态等,它们在市场生态体验需求导向下可加以组合、设计成各种活动体验产品;二是生态旅游市场对特定活动的体验需求,包括保护性、知识性、参与性、愉悦性和成就感、解脱感、归属感等,它们是生态体验活动产品设计的指向。地处川西高原的邛海湿地有差异化的民族文化(西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首府)、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生态旅游者市场成熟、规模大,成为体验式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两极。
(二)保持原真性
在多生态旅游体验项目设计时要尽量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其中包括自然生态的真实性和文化生态的真实性。不仅要保持大自然的原始韵味,而且应注意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避免设计的内容对当地造成文化污染,过度商业化[3]。实现旅游体验的接待设施应当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相协调,为旅游者提供原汁原味的珍品和精品体验。体验塑造的真实性体现为旅游者在景区为其所创造的环境中品味旅游吸引物的内涵,获得真实体验,不管这种环境是真实的、有历史原型的还是臆造的。这要求景区从业人员应把自己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为旅游者创造真实的氛围。邛海湿地生态旅游体验项目在设计中要有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旅游从业人员的参与,呈现生动的场景、真实的人物、使体验更加真实。
(三)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在进行生态旅游体验设计时要使游客融入到“舞台”中去,使自己成为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设计体验内容要保证其健康性和安全性,以保护游客的健康和安全,增强游客生态体验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一方面,旅游规划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增强与游客沟通的机会,使游客获得更多生态旅游吸引物的信息和知识,增强游客对生态旅游吸引物的理解和感知,并激发游客参与的热情,延伸游客的体验活动。另一方面,旅游规划应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亲身参与机会,提供适度挑战性的体验活动,增强活动的真实性[4]。邛海湿地生态旅游可以实施生态知识查询电子系统,电子模拟导游路线图、户外运动康体、角色扮演等深度体验。
(四)保护优先
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以及生态环境,不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的基础,也是生态旅游体验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所以我们在生态旅游体验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将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置于优先地位,保持生态平衡。具体表现在生态旅游体验设计应控制在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如旅游者的体验活动不能进入环境保护的核心区,体验活动的参与者和活动强度也不能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邛海生态旅游开发中要把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湿地保护与实施生物多样性相结合、湿地保护与实施鸟类保护相结合、湿地保护与渔业科学养殖相结合,实施邛海周边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始终坚持“自然、生态、和谐”的理念,注重保留自然风貌,保持生物多样性,建成集“游览观光、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湿地。
结论
生态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游客创造一次难忘的经历和体验,这就需要进行旅游体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旅游市场,分析需求状况,从而选择体验主题,选择不同体验类型,设计有吸引力的生态主题。邛海湿地生态旅游体验设计应立足民族特色、地方文化、生态保护的实际,加速旅游产业转型步伐,形成一条集“湿地观光、乡村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及旅游线路,构建以邛海为核心、辐射环湖村镇的大景区产业格局。要对景区景点、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创意、策划、营销进行市场化运作提升景区“保护、建设、管理”水平,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邛海湿地生态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