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点之一。所谓红色旅游,就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甘肃省庆阳市是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境内有南梁红色革命纪念馆、山城堡战役遗址、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对庆阳革命老区来说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护和利用庆阳市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是,庆阳市红色旅游相比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缓慢,特色不鲜明。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客观的分析了庆阳市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与,结果如下:
1.庆阳市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分析(Strenth)
1.1区位优势
庆阳市东接陕西宜君、黄陵、志丹、富县、甘泉;西邻宁夏同心、固原;南依本省泾川,陕西长武、彬县、旬邑;北靠陕西吴起、定边,宁夏盐池等地[3]。庆阳市自古以来就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战略要地。境内国道211线,省道202线纵贯南北,国道309线,省道303线横穿东西。近年来,随着西长凤高速(西峰――长庆桥――凤翔路口),西雷高速(西峰――雷家角)的建成通车,庆阳机场4C级扩建,银西高铁(银川――西安)和西平铁路(西峰――平凉)的规划建设,可以迅速直达西安、咸阳、兰州、银川等10多个大中城市,庆阳市即将成为陕甘宁三省交汇处的交通枢纽。从旅游规划区域上看,庆阳市位于宝鸡、银川、西安、延安、平凉、天水六个旅游热点城市的围成的一个近似圆形的中心区域,潜在客源充足,旅游市场广阔[4]。
1.2资源匹配优势
庆阳市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甘宁边区的发祥地和陕甘宁省府所在地,红色资源不胜枚举。土地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等革命前辈建立了南梁游击队(西北反帝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庆阳成为西北红军的摇篮;习仲勋、刘志丹等革命前辈先后组建了寺村塬根据地,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庆阳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毛泽东、彭德怀、朱德等革命前辈组织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庆阳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人民从民族利益出发,在豹子川、大凤川等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军民大生产运动,以物力、财力、人力等方面竭力支持抗战前线,庆阳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解放战争时期,陕甘边区人民为保卫边区,保卫延安,赢得全国的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对庆阳市七县一区的考察和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庆阳市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景点总共有15处(见表1)。其中,纪念地2处;烈士园陵2处;战斗遗址1处;旧址旧居8处;主要宿营地1处。可以看出庆阳市红色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同时,庆阳市内其余旅游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自然类旅游资源数目颇丰,庆阳市位于“天下黄土第一原”――董志塬腹地,高原风光十分壮观;绵延全市西北、东南部的3000多平方公里子午岭天然次生林,是黄土高原上最大的原始森林,林中遍布着数十种国家珍稀野生动物(如银杏、紫斑牡丹等),依托其开发的子午岭夏家沟省级森林公园已成为旅游胜地。庆阳市古文明遗址博大精深。国家重大考古发现“环江翼龙”、“黄河古象”、第一块旧石器均发祥于此,战国秦长城和秦直道都遗存于此,周祖文化和岐伯中医药文化亦起源于此,此外还有北魏时期开凿的北石窟寺名列甘肃省四大佛教石窟。庆阳市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民俗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如剪纸、皮影、徒手秧歌等)。各种旅游资源的相互匹配对提升庆阳市红色旅游的开发水平颇有裨益。
1.3城市知名度优势
近年来,庆阳市大力提升区域的形象水平,不断开发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自2002年以来,庆阳市连续十二年成功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并先后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周祖农耕文化之乡”“、中国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徒手秧歌之乡”、“荷花舞之乡”,“窑洞民居之乡”,“道情皮影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等11项国家级命名。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我最喜爱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庆阳市被评为“最具艺术魅力的西部名城”。文化资源的大力开发,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这对吸引游客具有很大的作用。
2.庆阳市发展红色旅游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2.1红色资源结构单一,可持续开发的程度低 近年来,庆阳市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大力的开发,但是开发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①红色旅游的主题表现形式单一,主要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与井冈山、延安等地大同小异,特色不鲜明;②革命事迹的展现形式单一,以简单的图片展示,降低了事迹的鲜活性、生动性、可观性;③革命文物展示形式单一,仅置于封闭的橱窗中展示,没有采用高科技的动态展示手段,缺乏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④各类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欠佳,庆阳市各类文化资源种类相当丰富,但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周祖文化等相互融合的力度不高,各类旅游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旅游资源结构不合理,开发难度较大。庆阳市的旅游资源,主要以各类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但这类旅游资源分布较分散,例如同属于先周历史文化范畴的周祖陵、公刘邑、公刘庙三个景区,周祖陵分布在庆城县,公刘邑分布在宁县,公刘庙分布在西峰区,景区之间距离最近的也要60公里,最远的相距115公里,不但开发难度较大,而且容易造成景区之间互相替代,使开发效益大打折扣。本市的黄河古象化石、环江翼龙化石等化石资源,虽然品位很高,但因其数量有限,加之本市现存标本为复制品,真实性不强,以及此类旅游资源与本市其他旅游资源关联程度较低等因素,基本不具备动态开发的条件,目前只能选择以博物馆陈列的方式静态开发。本区自然类旅游资源较少,且品位不高,不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发展本市旅游尚可,难以吸引外来客源。而民俗文化是庆阳市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是庆阳市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方向。而纵观国内旅游业发展较快的云南、广西等省区,都是在发展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本市缺乏高知名度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若单打民俗文化一张牌,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这些因素,都使庆阳市旅游开发的难度加大。
2.2交通不便,资金匮乏
交通不便、资金匮乏严重制约着庆阳老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许多旅游景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道路崎岖、使游客无法便利的到达参观景区,甚至还留下了“道路恐惧症”,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到本市的旅游质量。同时,资金问题同样制约了庆阳红色旅游的发展,作为一个革命老区,经济基础本来就相当薄弱,能投入到旅游业中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造成该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形式单调,风格乏味。
2.3民众的发展意识薄弱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参与,红色旅游也不例外。从庆阳市的人口分布比例上来讲,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为258.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36万人,而农村人口占到了212.22万人,城镇化水平18.4%”[5]。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城乡分布上来讲,都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农业人口数量的庞大,素质偏低,发展意识相对薄弱,对当地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质量。
2.4管理体制不合理
庆阳红色旅游景点都由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一起管理,由于各自职责的不同往往产生冲突。旅游部门有开发景点的积极性,却要受到文化部门的限制。而文化部门为事业单位,缺乏发展红色旅游的内动力,即便有开发的想法,但经验和能力又有限。同时,文化部门出于对文物资源保护的考虑,也不愿放手让旅游部门来开发。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其难以形成合力,对庆阳红色旅游的发展极为不利。
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3.1国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多元化旅游需求
各个红色旅游景点现已成为宣传革命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红色旅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庆阳红色旅游开启了通向产业化经营的大门,也让红色旅游实现了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型。另外,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多元化。红色旅游缅怀先烈,教育今人,带有浓重的怀旧色彩,迎合了旅游者的偏好,发展前景广阔。
3.2本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庆阳市有丰富的资源,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区,在全国大油田中占有重要位置。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32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33%,并接近于俄罗斯巴斯煤田。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4.威胁分析(Threats)
4.1竞争加剧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快速发展起来,各地均掀起了缅怀先烈,学习红色革命精神的热潮,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省份之间、城市之间、景区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庆阳市周边的延安、平凉、咸阳、西安等都把红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上述城市与庆阳市相比而言,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在城市知名度,基础设施等方面。因此,是否加强旅游产品的独特性,秀出其不同的旅游风格,将直接关系到庆阳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
4.2资金、人才引进难度大
红色旅游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投资周期长的产业,尤其是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更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各种设施的建设。而目前庆阳市的政府财政投入和民间资本投入数量十分有限,急需城外资金的注入。而本区目前红色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等基础设施都不完善,要进行旅游开发,就必须从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势必造成旅游开发总体成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和资本回收期限长,严重影响到本市旅游业对域外旅游资金的吸引力,资金引进难度大。另外,相关的旅游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和经营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庆阳目前的旅游业发展落后,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4.3对红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庆阳作为革命老区位于环境比较脆弱的贫困山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当地居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一些素质较低的游客在红色景区内对文物随意乱涂、乱画、乱刻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政府在搞好红色旅游的时候缺乏了应有的保护意识,没有相应的保护设施。 5.庆阳市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5.1打造特色红色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已被高度重视和发展起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特点的红色旅游品牌才能提高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庆阳市相关部门要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可将红色旅游发展的重心落在“南梁”这个点上,集中力量将其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经典旅游景区,使之成为庆阳市红色旅游发展的强大龙头和城市文化的标志品牌。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制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宣传资料,依靠传媒力量,拓宽促销渠道,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举办一些特色性,代表性强的节庆活动,集中宣传相关的红色旅游知识,通过发放独特的艺术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业的知名度。
5.2多方筹资,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资金是否能够有效的支配与管理是庆阳红色旅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各个景点除了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各种资金外,还要加强市场意识,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参与景区建设,包括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制开发等方式,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的配套设施。也可以充分利用庆阳作为“陇东粮仓”的农业优势,将各个地区的特色小吃与当地的红色旅游产品结合,吸引游客,进而吸纳社会流动资金。
5.3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庆阳地处革命老区,区内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只有加快和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利于红色旅游的发展。首先,加快连接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形成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其次,全面修缮遗址遗迹、更新陈列展品。再次,加快通讯系统建设和完善食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建设[6]。从而以舒适的条件带动游客的积极性,逐步优化提升区位条件,打破制约本地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完善旅游业的发展体系,推动红色旅游经济协调持续的发展。
5.4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当地居民的发展意识
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人才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1世纪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旅游人才的竞争。目前,庆阳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同时注重建立有效的人才吸引和任用机制,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和产业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7]针对当地民众对保护红色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不强,本市应重新制定并规范好居民的管理条例,对那些有意破坏红色文化文物的恶劣现象坚决予以惩治,并加大惩戒力度,借以达到警告他人的目的。从而引导民众参与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和景区自然环境,带动广大民众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促进庆阳红色旅游的发展。
5.5将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目前,庆阳市红色旅游开发模式较为单一,无论是革命圣地还是伟人故居,大都是物品的陈列配以图片文字解说,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多种需求。红色旅游的景区都是革命年代留下的经典故事的形象代表,游客们如果能在观光旅游时真切的体验到当年革命时代的场面,必然会大大提高游客的兴趣,从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为此,可以在旅游景点配置演员演绎讲解当年的革命场景,也可以增加一些工作、战斗、生活、劳动工作的场景。此外,应该将当地的特色资源与红色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增多产品的种类,打造出适应旅游需求和现代革命教育且具有时尚感的新产品。
5.6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化步伐――接轨市场
在庆阳,红色旅游作为刚刚兴起的新型产业,应该积极鼓励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对红色旅游业的投资,参与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使庆阳的红色旅游顺利与市场经济接轨,同时要注意加强宣传促销,组织策划,打开局面,跟上旅游经济发展的步伐。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推动庆阳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8128.html上一篇:我国考古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