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旅游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也引发了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需要,而翻译则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一项重要手段[1]。翻译,可以理解为信息的语际转换过程,也就是将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形式,归根到底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旅游文本是人们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对外宣传资料。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不同地方的旅游文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这就在翻译的过程中制造了巨大的困难。那么,就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实践当中,应当充分辩识旅游文本中所包含的中西文化差异,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文化类型因素和语篇结构,积极采取音译、释义、意译、直译、增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最后还要对译文进行适当的处理[2]。
一、旅游文本中的中西方文化
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尤其多见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错误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译者没有彻底的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是对中西方旅游业所包括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做到清楚的认知和深层次的分析与理解。因此,从旅游文本中探索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然后将这些差异加以消化,最后融入到新的翻译当中。周而复始,既可以使旅游文本得以升华和优化,也能让使用这些文本的游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中国,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风土人情赋予了旅游文本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旅游翻译的目的应该是吸引旅游者,激发他们对旅游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够传播旅游文化。但是,能否做到用英语精确的传达全部的旅游信息,同时又使中国文化特色保持相对的完整绝对可以称作是旅游汉英翻译中的一大难题。一般来讲,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越大,那么在双语转换中所遇到的文化障碍和不可译性也就越大,这些就是翻译工作者需要克服的困难。所以,只有在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有相当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利用自身优异的语言功底,将译文准确、完美的呈现在游客面前。
同样的,在西方国家,由于其发达的先进生产力,优越的生活水平以及西方国家的人们崇尚自由和信仰的影响,他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自然不一样。他们没有我们文人骚客般的畅饮诗意,却多了几分对大自然创造的大千世界的无尽向往。从他们身上,流露出来更多的是对旅游的狂热的喜爱。那么,在这里,旅游翻译的目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需要更加人性化的翻译来满足游客的需求。此时的旅游文本翻译,不仅需要囊括所有的内容和细节,还需要大气而不失严谨;在游客阅读时汲取铺面而来的信息量的同时,还要给游客美的享受和尽可能广阔思想漫游的空间。
二、中西文化差异和旅游文本翻译
中西方文化分别产生于中国和欧洲,属于不同的文化,因此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就是此文化区别于彼文化的特殊性。
文化的差异即是文化的个性,是某种文化在其特质和模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导致文化差异性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文化异质性的层面来看,由于不同语言背景的民族其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上的差异,使各民族文化在具有普同性的同时,又体现出来强烈的异质性[3]。文化的普同性或者同构现象使得语言具有可译性,进而使翻译成为现实;而文化的异质性则造成了翻译的障碍,导致了不可译性的发生。但是不可译性既具是绝对的,又是相对性的。
旅游文本中的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语义(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的非对应。译者不仅需要掌握原语和译入语的语言系统知识,而且还要了解、熟悉其文化系统,并且要在旅游文本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相关性保持高度的意识和敏锐的嗅觉[4]。
旅游文本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素,由此所导致的翻译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文化空缺而导致的语言空缺,即译入语所处的文化传统中缺乏原语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因素,因而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与原语等值的词语,从而使两种语言的词汇出现非对应和非重合的现象[5]。他们之间没有语义共鸣,有的只是语义空缺或错位,也就是文化空缺所产生的词汇空缺以及文化冲突所导致的词汇冲突。
另一方面,是由语篇层面上的行文习惯和修辞手法的差异所引起的。中外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心理、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中就是修辞方法、谋篇布局等行文习惯的差异。中国人一贯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在书画、建筑和诗歌上都讲究神似重于形似,形成了简隽空灵的风格,反映在语言文学上就有了汉语行文所固有的辞藻华丽,情感横溢,讲究音韵和美,声律对仗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美学观念中特别强调平衡美,除了极为频繁地使用对仗这一修辞手法,还大量地运用四字词组,特别是前后两部分有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四字词组。在这些方面,西方民族则不相同,西方哲学着重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在主客观物象关系上,更多的注重摹仿和再现 [6]。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就体现了英语重形式、重理性、重写实的特点,形成了其所特有的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的风格。
以上的这些文化因素,既是从翻译中来,最终也要回到翻译中去。只有经过时间的积淀、知识的积累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在差异的文化因素下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三、小结
在翻译中,两种语言之间的碰撞,其实是中西方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即在文化背景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这里的翻译也就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翻译,它需要我们利用可能用到的语言学、社会符号学、美学、地理历史学等等学科知识,从而将翻译的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中西方文化在交织中得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绚丽的世界文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8212.html上一篇: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