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Key words: Tangka folklore;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modes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007-03
0 引言
岭南?民是自古以来在岭南沿海及内河水上生活和生产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岭南?民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域性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俗文化。解放后由于政治因素的介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岭南?民的民俗文化诸如居住民俗、服饰民俗、婚姻民俗等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有的甚至消退、趋同或融合。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民休闲计划纲要的颁布,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民俗旅游产品受到了游客广泛的喜爱。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岭南?民民俗所具有的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使其成为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对岭南?民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不仅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而且还能达到保护岭南?民民俗文化的目的。因此,本文拟从保护民俗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岭南?民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发模式、民俗节庆活动开发模式和民俗博物馆开发模式等。
1 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发模式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诸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和礼仪、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文化生态保护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它是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为此,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设立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其目的就是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迄今全国共有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据史料记载,古代岭南的内河和沿海港湾处处皆有?民聚族而居。至明清以来,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由曾经的沧海变为桑田,?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即便如此,今天?民的生活、生产仍然与水、船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为保护?民的历史文化遗产,完全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民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下,以珠海斗门为例进行剖析。
珠海斗门是?民的集聚区,有着丰富的?家文化,不仅有条件、而且有可能创建?家文化生态保护区。2012年斗门区政府辟出全区面积的半数,约300多平方公里,拟将莲洲镇建设成?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莲洲镇水网交织,有沙田景观,由于是水源保护区,不能发展工业,因此岭南特色的水乡风貌得以保留。?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还可以与当地莲江村等名村建设相结合,成为与其他区域完全不同的个性文化。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全方位地展示?民水上婚嫁、装泥鱼、装风鳝、装路香、正旦晚煮菜茶、横山鸭脚、包飘色、地色、舞龙等历史文化和饮食文化。通过在园区内建设民俗文化村、民俗风情区、民俗博物馆、民俗娱乐城等形式带动民间绝活、民间歌舞、民间小吃等的综合开发。如此,不仅能全力发掘?家文化,丰富保护区的内涵,还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今后将?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为国家级保护区。
值得注意的是,?民文化生态保护区需要区域里的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认同和尊重,这样才更有利于其保护和传承。?民文化生态保护区应是一个无形的艺术与其有形的生长环境的融合。
选择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开发?家民俗文化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尤其要避免保护区出现“空心化”的问题。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丽江古城所承载的纳西民俗原本是吸引游客的亮点,每年数以百万计游客的涌入,打破了古城原有的宁静。又由于规划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前期管理的失控,旅游房地产开发大肆泛滥,过度商业化越来越严重,为了给商户和游客腾地方,也为了躲避旅游带来的喧嚣,古城的纳西人将住房和铺面租给外来移民经营,而原住民陆续迁出了古城,使纳西人和纳西文化“边缘化”。于是,外来移民代替了当地纳西居民,成为古城内的主体居民;这些人多没有古城纳西人的民族文化底蕴,也不能真正地与纳西民俗文化水溶交融,令丽江古城失去了“原汁原味”而为广大游客所诟病。因此,?民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发,应由政府出台管理条例,设置?民民俗文化核心区,控制游客的进入量,保证?民们的生活成为“活文化”,防止原生态文化因受到外来冲击,出现区域内民俗文化“空心化”的危机。 2 民俗节庆活动开发模式
节庆作为民间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文化展示内容日益成为文化旅游的焦点。我们可以通过民俗节庆的形式,完整地展示?民的民俗文化,它不仅使节庆的文化展示活动保持自身的本真与活力,而且可以对旅游中民俗文化展示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节庆活动模式是以传统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或民俗文化为主题,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由节庆活动的实践来看,可将节庆活动分为民俗节日与民俗活动两种类型。
?民独特的民俗即使没有旅游业的渗入,也日益受到政府与人们的关注。更何况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民集聚区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政府与?民们也充分意识到要满足游客对目的地文化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关注自己文化的本真性,注意保护和复兴自己的文化。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东莞沙田镇着力打造水上?家集体婚礼的节庆活动和水韵文化节。
沙田镇位于东莞市西南部,地处广州至东莞、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发展轴带的中间和珠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位置,占地107平方公里。沙田镇物阜民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沙田镇的居民大多数是“?家人”。沙田?民以捕鱼为生,一生与船、水相伴。?家渔民婚俗更是有上千年历史,别有一番水上风情。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妁。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①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家人上岸定居后,就很难再见到真正的?家传统婚礼了。
2010年11月,以“情定沙田?缘牵今生”、“展?家文化、建魅力沙田”为主题的大型水上?家集体婚礼节庆活动,正式在美丽的南环河龙舟广场上演。沉寂了20多年的沙田?家婚俗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整个婚礼活动分为“花船迎亲”、“对歌”、“哭嫁”、“婚礼庆典”等部分,通过再现?家婚俗的全过程,将最具特色的?家婚礼习俗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婚礼过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①花船迎亲。按主题装饰花船,拟分别展现沙田?家婚俗文化、魅力港口风情、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港口物流重镇和魅力滨海新城这五大主题。同时,花船上鼓乐满船,锣鼓喧天,咸水情歌喜庆播放,船上的新郎向河岸上的市民抛礼物,演绎万人接彩礼的壮观、热烈、喜庆的气氛。现场气势恢弘,沿途张灯结彩,文化色彩浓郁,让每个来宾和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对歌。再现原生态劳作对歌情景。沙田镇若干对男女青年站在船头,彼此倾慕,原味原汁的咸水歌对歌,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情意绵绵。③哭嫁。展示传统婚俗的礼节,通过?家咸水歌的演唱和新娘家人的哭嫁情景,让沉寂了20多年的沙田?家婚俗重现民间,让所有的人为水上人家的婚礼习俗而惊叹。由专业选手扮演新娘家人、亲属,现场哭唱咸水歌。④《水韵沙田》舞蹈和《?家新娘》情景舞蹈。通过舞台式的舞蹈表演,演绎沙田浪漫的爱情、特色婚礼习俗,反映水上居民?家人喜结良缘时欢天喜地的情景。婚礼现场完美展现水上?家婚礼的特色,让每一位游客和市民感到无比惊叹和震撼。
沙田镇还着力打造水韵文化节,以传承?家文化。?家居民以水为贵,择水而居,出门行舟,打鱼为生,独特的水上环境使他们以船代步、以船为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带有渔民特点的?家文化。2012年沙田水韵文化节成功举办。水韵文化节以沙田龙舟文化、?家文化、咸水歌文化、海鲜文化、滨港文化等为核心,共分“龙舟传承”、“水韵文化”、“休闲美食”、“民歌弘扬”4个板块,主要包括沙田传统龙舟竞赛,书法、摄影、绘画等文艺创作、展出活动,水上民歌比赛,沙田风光、民俗体验游等18项活动。各展区充分融入了?家民俗风情,用原生态的松皮、竹条和木条搭建,工作人员穿戴?家传统服饰。体验区,让市民体验织网、撒网、捕鱼、划艇,抓鳝鱼、起虾笼等沙田传统劳作风情。文化节期间,还举行了中国首届水上民歌大赛,进一步彰显了沙田?家文化和咸水歌文化的魅力。
水上婚礼节庆和水韵文化节活动,在创新活动理念,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发掘弘扬了“水”文化,宣传了?家婚俗文化,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家优秀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间节庆活动中最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仪式。?家婚礼仪式向群内及群外人展示了?家文化的同时,也蕴含了?家人如何看待世界的价值体系和由?家文化传统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并在很大的程度上为节日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找到了一个活的载体。
选择民俗节庆活动模式开发?家民俗文化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三个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在尊重?民节庆风俗的基础上,摈弃为迎合游客需求而将民俗节庆活动随时随地随意举行的错误做法,要尽可能地开发使游客在不同时期欣赏到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二是,参与性。?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注意提高游客的参与性,民俗旅游产品要能激发游客的兴趣,使游客得到与当地居民共同度过?民传统节日的深刻体验。三是,组合性。?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并不能将节庆作为单独的旅游产品来开发,而应作为海洋观光旅游的重要辅助部分,离开了海洋观光旅游主体,?民节庆民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民民俗文化旅游只有在依附于海洋观光旅游的条件下,进行组合性开发,才能实现自然、民俗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 民俗博物馆开发模式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与文物、历史的对话,穿越时空,俯瞰历史的风雨。
现代的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博物馆因其“原汁原味”的特点,成为民俗旅游开发中最具吸引力的发展模式之一。
东莞市沙田镇水网密集,河涌河道纵横交错,是?家渔民聚集的场所。但是伴随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民住上了楼房,?家生活生产的特色工具和家具被抛弃,?家习俗成了老一辈人的记忆,?家文化日渐消失。为保护日益消失的?家文化,沙田镇修建了水文化展览馆。 水文化展览馆共分三个展区,?民居住的茅寮屋、渔船都是按实物比例建造。在实景区,人们可以看到模拟的沙田立沙岛泥洲村南新洲的部分河涌,形象地再现了沙田镇?家往昔的水上生活与?家文化。在文献图片区,有沙田龙女的神话传说及文人墨客对沙田?民历史的叙述。在影视区,除了有展示沙田镇?家风俗,如出海捕鱼和?家水上婚礼等的视频外,人们还可以聆听到?家渔民特有韵味的咸水歌,从而全面地重现了?民的水上生活场景,风土人情,使得?家民俗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
为了生动、逼真地还原?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俗风情,建馆之前,沙田开展了?家文物普查,收集?家生活劳作用品。目前,沙田水文化展览馆陈列?家物品百余类,近500件。人们通过文物了解?民文化遗产原始面貌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旅游的渴望与追求。
各种展览无疑也是展示和宣传?民民俗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2012年7月,持续一个半月的“我们的节日水韵沙田――?家文化主题特展”,作为沙田水韵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在东莞市展览馆开幕。展出内容由?家来源及分布、?家人名与地域观、?家人生活变迁与风俗、?民生产生活和沙田咸水歌等五大部分组成,运用图文和声画的结合方式对?家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展示呈现。之后还将赴广东省展览馆和澳门等地进行巡回展出。这种主题展的形式提升了沙田?家文化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对继续挖掘和传承沙田?家文化精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选择民俗博物馆模式开发?家民俗文化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有以下两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由于博物馆的展品大都是静态展示,较少采用科技手段,在展示上融入声、光、电、影的较少,展示效果缺少创意性、动感性和互动性,以致单纯的博物馆旅游吸引力较弱,难以调动普通游客的参与积极性。因此,选择民俗博物馆模式开发?家民俗文化发展旅游,无论是从展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尽可能地提高游客的参与交融和娱乐性,二是,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需要有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解释,因此,要特别重视对博物馆讲解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家民俗文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使之具备与游客互动的能力,从而较好地去引导游客在博物馆内去欣赏和接受?家民俗文化。
4 结语
在旅游方式日益多元化,人们越来越青睐文化旅游的今天,岭南?民民俗文化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依托?民民俗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俗特色,构建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基地,以促进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全面保护和提升?民的历史文化,让其保持长盛不衰的吸引力。
注释:
①【清】屈大均:《东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85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8236.html下一篇:刍议吉林特色旅游工艺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