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环海峡旅游圈视角下的台湾地区旅游发展研究

环海峡旅游圈视角下的台湾地区旅游发展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出台《关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并推进构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体系[1]。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并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旅游业发展也受到相应的重视[2]。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明确为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3]。2012年8月,福建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以福建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意见,着力推动海峡旅游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环海峡旅游圈[4]。环海峡旅游圈包括福建、台湾、港澳地区,南连珠三角,北接长三角,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旅游特色[1]。

  国内学者对台湾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市场、旅游政策、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等方面。陈雯认为由于双边经贸关系、亲情关系以及大陆的旅游资源优势,都对台湾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他们再度重访成为必然趋势,从而得出发展海峡两岸的旅游业前景广阔的结论[5]。刘佳等对台湾开放大陆赴台旅游的经济影响度进行研究[6]。谢伟鸣认为台湾自1956年起,开始有计划制定旅游政策,并仿效多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台湾旅游业成为台湾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此外,胡洪彬还对台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研究[8]。陶德宗认为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海上分支,它的根在大陆,台湾文化的中华血统,使得台湾同胞具有中华情结[9]。此外,胡幸福还对台湾文化进行研究[10-11]。王亚欣认为在营造的目的、规划和管理的方法以及部落旅游特色的形成等方面,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有值得借鉴之处[12]。崔峰等对台湾25各地区全年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后,认为台湾全省旅游气候舒适期较长,不适宜期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7、8月份,且受台风影响较大[13]。肖亮等通过对两岸综合旅游网站、旅行社网站及台湾旅游官方网站的内容分析,提炼出互联网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主题:自然生态、度假、乡村、文化、城市;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各类网站构建并传播的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同;研究结果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提供借鉴[14]。此外,张文等[15]也对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做过研究。总之,对台湾地区旅游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台湾旅游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研究,整体研究略显不足。本文拟从台湾地区旅游发展条件及现状来研究台湾地区的旅游发展。

  2 台湾地区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1 优越的区位

  台湾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北近日本和韩国,南与菲律宾隔巴士海峡,西与福建隔台湾海峡相望,西南临近港澳地区。台湾地区位于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岛中南部,使其气候具有热带和亚热带特征。台湾地区周围环海,特别是黑潮暖流的影响,使其降水丰富。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台湾地区全年气候适宜,冬季温度较高,夏季无极端高温,树木四季苍翠,百花芬芳,全年气温偏高,平均气温在22℃左右。台湾本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它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几十个岛屿,海岸线绵长。台湾本岛平原约占全岛面积的1/3,山地占2/3。台湾本岛东部为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所形成的断层海岸崖壁陡峭,凹凸曲折,峡湾相间,奇石怪岩极具观赏价值。平原多分布在台湾西部,总称台西平原。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以中央山脉为骨干,自东向西有台东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和玉山山脉、阿里山脉等。其中,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台中港、高雄港、花莲港、基隆港为本地区四大国际港。

  2.2 发达的经济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可支配所得不断增长(表1)。自1981年到199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3.76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3.41倍,人均可支配所得也增长约2.54倍,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台湾经历两次严重的石油危机后,经济转型之路走得颇为成功。1981年人均GDP达到2715美元,旅游进入休闲时代。1991年,台湾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 263美元,表明台湾地区进入家庭购买汽车消费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制定经济建设计划,积极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在90年代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台湾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81年~2012年间也不断增长,居民的购买能力不断上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汽车进入居民家庭,台湾地区居民的出行能力大幅度上升,居民自驾旅游逐渐普遍。而且随着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供给能力、配套水平不断提升。   2.3 丰富的资源

  台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质量较高。由于纬度位置较低,全年温度适宜,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蝴蝶王国”之称。独特的地质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四面环海使本区地貌复杂,海蚀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许多颇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台湾十二景有太鲁阁的鲁谷幽峡、阿里山的阿里晓日、溪头的溪头朝雾、玉山的玉山层峰、合欢山的合欢积雪、日月潭的明潭清波、鹅銮鼻的鹅銮观海、故宫文物的故宫瑰宝、野柳的野柳听涛、大霸尖山的大霸九仞、秀姑峦溪的秀姑漱玉。此外,有亚洲第一高楼之称的台北101大厦、基隆旭冈、淡水、八仙山和寿山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景点。

  依托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16]。自三国时代,中国福建、广东等地的人民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台湾文化包括原住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外省族群文化和南洋移民文化。日本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影响在台湾也形成独特的亚文化。原住台湾的少数民族总称为高山族,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分居区内各地。

  2.4 便利的交通

  台湾地区交通四通八达,是全球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海运、航空、铁路、公路、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一应俱全,代理、供应、服务、保障、管理等支持系统配套完整,商贸、旅游、金融、保险、信息等第三产业联动发展,为台湾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车、公交车等合理衔接,构成海陆空立体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旅客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为旅客进出台湾、游台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随着环海峡旅游圈的发展,台湾地区旅游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由表2可知,台湾地区旅客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其次为铁路运输、民航运输、船舶运输。自1981年以来,台湾地区铁路客运量不断增长,公路运输客运量虽有波动但仍占主要地位,船舶客运量波动较大后又缓慢回升,民航客运量基本平稳。1981年到2003年间,台湾地区人均GDP由2715美元涨至14197美元,达到并超过国际上促使私人购车将出现爆发性增长的3000美元标准,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公路客运量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在1981年到2012年间,民航客运量也稳步上升,自2005年国际客运量超过区内客运量,自此航空运输以国际旅客为主。

  1981年至2012年台湾地区的道路长度不断增加,部分铁路运输份额为公路运输所取代,造成铁路营运里程的波动。期间船舶登记数呈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民航起降次数不断增加,表明来台旅客数量的增长和台湾地区航空运输的健康发展。道路长度和民航起降架次的增加,增强了台湾地区的可进入性及区内活动的灵活性,为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2.5 良好的环境

  1996年服务业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61.24%,已然成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对区域环境的依赖尤为显著。

  由表3可知,台湾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1年到2003年增长速度较快,从2004年到2011年变化比较平缓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已经由“工业经济型”转化为“服务业经济型”,在转型初期还存在大量的工业经济,导致初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逐年上升。2007年之后,随着工业经济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平稳下降。从1991年到2012年间,PSI①>100日数占总测定日数的百分比由16.24%下降到0.96%,地区内空气质量显著提高。台湾经济的转型,由高排放的工业经济转变为低排放的服务型经济必然会引起空气质量的大幅度改善。台湾地区当局于1999年颁布《台湾噪音管制法》以及之后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噪音的控制,提高地区居民生活的舒适度,表明台湾地区当局对环境的高度重视。因此,环境音量和交通音量的不合格时段比率在之后的时间段里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从1991年到2012年,台湾地区的垃圾妥善处理率更是由60.20%上升到100%,极大地改善了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提高了地区的美观度。同时,台湾地区自然保护区域面积增加约3倍,对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支撑台湾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地区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使当地的自然景观不被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枯竭,而且可以有力地支撑当地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3 台湾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1 台湾居民区内旅游现状

  随着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需求不断被激发。台湾居民的区内旅游是台湾地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4可知,台湾地区区内旅游总旅次和区内旅游收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其中也有波动。自2001年到2004年,台湾居民区内旅游总旅次及旅游收入以平缓态势上升, 2005年下降幅度较大。2005年,全球多国爆发禽流感疫情并且台湾地区也出现相应疫情,台湾地区当局也大力宣传疫情防护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地区居民的出行意愿便被降低。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创历史新高,台湾地区作为融入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并且油气资源匮乏,国际原油价格的升高必然会影响到台湾的交通运输业,对居民出行造成冲击。2007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居民消费意愿降低以及社会呈现消费疲软的趋势,对居民的区内旅游也产生较大影响。2007年到2009年间,台湾地区居民区内旅游总旅次和区内旅游收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总体来说要小于2005年的波动幅度。在金融危机过后的2010年,区内旅游市场迅速恢复并且超过2007年的水平,台湾地区居民区内旅游总旅次和区内旅游收入达到12393.7万人次和2381亿元新台币。在总旅次和区内旅游收入波动的同时,观光总收入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但并不完全一致。区内旅游收入占观光总收入的比例由2001年的62.25%下降到2012年的43.64%,说明区内旅游在台湾地区整体旅游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入境旅游已经取代区内旅游在台湾地区旅游中的主体地位。入境旅游受国际关系影响较大,这加大了台湾地区旅游发展的潜在不稳定性。   3.2 台湾地区入境旅游现状

  3.2.1 入境旅游市场增长较快,但遭遇意外事件所受影响较大

  由表5可知,从2001年到2012年,台湾地区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占观光总收入的比例已经由最低的31.76%增长到56.36%。2012年,台湾地区入境旅游人数达731.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208.83亿美元,比2011年和2010年分别增加7.04亿美元和30.5亿美元,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但2012年来台游客的平均停留夜数为6.87夜,要略低于2011年的7.05夜和2010年的7.06夜。

  2003年在“非典”的严重影响下,台湾地区入境旅游人数由2002年的297.77万人次下降到2003年的224.8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也由2002年的1585亿元新台币下降到2003年的1015亿元新台币。可见台湾入境旅游市场易受意外事件的冲击。在2007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外汇收入和来台旅游人次依然平稳增长,似乎并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游正式开始,大陆居民赴台人数不断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抵消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台湾入境旅游的不良影响。

  3.2.2 大陆和港澳地区正逐步成为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

  台湾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陆、港澳同胞及侨胞,另一部分是外国人(包括已加入到外国国籍的海外华人)。在2010年之前,台湾地区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主体是日本和港澳地区。自2008年6月台湾地区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以来,大陆赴台旅游客流量由2008年的32.92万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258.64万人次,并于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台湾地区入境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市场。2011年台湾地区入境旅游人数达608.75万人次,其中所有外籍游客358.87万人次,占到总数的58.95%;港澳地区72.07万人次,占到总数的11.84%;大陆赴台客流量为175.55万人次,占到总数的28.84%;大陆和港澳地区占到总数的40.68%。2012年台湾地区入境旅游人数达731.15万人次,其中所有外籍游客383.16万人次,占到总数的52.41%;港澳地区共90.66万人次,占到总数的12.40%;大陆赴台共255.15万人次,占到总数的34.90%;港澳地区和大陆占到台湾地区入境客流量的47.30%。由此可见,大陆和港澳地区正逐步成为台湾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

  3.2.3 洲际客源分布较为稳定

  台湾地区洲际客源分布依次为:亚洲地区、美洲地区、欧洲地区、大洋洲地区、非洲地区。2011年亚洲地区、美洲地区、欧洲地区、非洲地区分别比上年增长10.06%、4.30%、4.35%和8.29%,大洋洲地区比上年减少1.96%。2012年亚洲地区、美洲地区、欧洲地区、大洋洲地区分别比上年增长22.98%、0.50%、2.78%和6.91%,非洲地区减少0.82%。亚洲地区客源市场增长最为迅速,是台湾地区的主要客源地之一。这与亚洲地区拥有大量的华人华侨、港澳同胞以及2008年以来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共同加快亚洲地区客源市场的增长。

  在2003年“非典”期间,亚洲地区来台游客为176.76万人次,占台湾地区客源市场的首位(表6)。从2001年到2012年数据可以看出,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也是台湾地区重要的客源市场,来台旅客人次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49.76万人次和21.80万人次。作为亚洲之外离台湾地区最近的大洲,大洋洲地区的客源市场也基本保持增长趋势,但与亚洲地区、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的客源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非洲地区作为台湾地区客源市场之一,2006年到2012年之间赴台旅客一直低于9000人次,处于最低水平。

  3.2.4 入境游客构成特征

  从年龄构成来看,来台的中青年游客占大多数。从2001年到2012年间,19岁及以下的游客比例由2001年的6.07%缓慢增长到2012年的7.45%,在这个年龄段的游客绝大部分没有经济能力,并且出于安全考虑父母不会让这个年龄段的子女独自远行,因此在台湾地区入境游客中所占比例较低。在20岁至49岁的年龄阶段内的中青年游客比例占大多数,2001年占到游客总数的68%,在2001年到2012年期间所占比例呈逐渐减少趋势,至2012年占到58.55%。中青年是社会的主力军,在这个年龄阶段内往往具有一定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或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并且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具有探索精神,因此在入境游客中所占比例较大。在50岁到59岁年龄阶段的游客,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16.54%增长到2012年的17.43%,在这个阶段往往达到事业巅峰,有足够的出行能力和闲暇时间。60岁以上的游客比例增长最为明显,由2001年的9.39%增长到2012年的16.56%,这个年龄阶段绝大多数为退休人员,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而且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追求高品质的生活。60岁以上游客比例的增长,对中青年游客比例造成影响。

  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游客占多数,女性游客占少数。2001年来台游客中男性的比例为62.90%,女性为37.10%,可以看出男性占绝大多数。在2001年到2012年期间,男性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相反女性所占比例逐渐上升,至2012年时分别为51.14%和48.86%。女性游客比例的上升冲击男性游客占绝大多数的优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提升。

  从旅游动机分析,来台游客中观光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业务和探亲。2012年来台游客中观光目的占63.97%,业务和探亲目的占18.30%。观光目的比例从2001年的36.08%增长到2012年的63.97%,增长幅度较大。

  从职业构成来看,家庭退休、秘书和商人在来台游客中所占比例较大。2012年家庭退休、秘书和商人占到来台游客中的48.83%,其次为文教人员10.91%。同时,军公人员、家庭退休、秘书、商人、专技人员和文教人员共同占所有来台游客的65.60%。   3.3 台湾地区出境旅游现状

  自1956年以来,台湾地区的旅游业已经形成区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自1979年台湾地区当局允许出境旅游以来,台湾地区出境旅游发展迅速,1987年出境旅游突破100万人次,1989年又突破200万人次,并首次超过入境旅游人次。1988年,台湾地区出境旅游增长率为51.4%,远远超过同期入境旅游增长率(9.89%)。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1987年台湾地区当局重新开放大陆探亲关系密切。海峡两岸血脉相连,台湾地区政策的改变,极大地释放长久以来被压抑的、非常规的出境旅游需求,从而促使台湾地区出境旅游高速增长,使按人口计算的出境旅游率居于世界前列,达到21%。台湾地区出境旅游在经过高速增长后,速度放缓。这也是长期积压的出境旅游需求释放之后,使出境旅游需求相对缓解所造成的趋势。1993年台湾出境旅游人次更是达到入境旅游人次的2.5倍,使台湾地区出境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严重失衡。

  2001年,台湾地区来台旅游人次为283.1万人次,出境旅游为715.29万人次,来台旅游人次为出境旅游人次的0.4倍。2012年,台湾地区来台旅游人次为731.15万人次,出境旅游为1023.98万人次,来台旅游人次为出境旅游人次的0.7倍。由此可见,台湾入境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将逐步扭转台湾地区出境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的不平衡局面。2010年,大陆赴台游客达到163.1万人次,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客源市场。2012年,大陆赴台游客为258.64万人次,占来台总客流量的35.37%。随着海峡两岸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环海峡旅游圈的构建和运行,大陆赴台客流量将进一步增加。

  4 结语

  台湾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发达的经济、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以及良好的环境,这些条件共同为台湾地区的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台湾地区旅游发展较早,至今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不断增长的同时,区内旅游渐趋疲软,在整个旅游业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受国际关系和地区关系的影响显著,区内旅游份额的减少无疑会加大台湾地区旅游发展的不稳定性。对于区内旅游在台湾地区整体旅游中地位的变化,应该引起台湾地区当局足够的重视,努力加强区内旅游,保持旅游发展的稳定性,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地造福台湾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增长较快,大陆和港澳地区正逐步成为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洲际客源分布较为稳定,入境游客构成存在一定变化。同时,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也不均衡。自1989年出境旅游市场首次超过入境旅游市场之后,至2012年出境旅游市场依然领先于入境旅游市场,造成巨大的旅游逆差使旅游成为“花汇产业”。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大陆已取代日本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客源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不平衡性正在缩小。环海峡旅游圈的建构将推动两岸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并将改善台湾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不均衡局面,促进台湾旅游回归创汇产业的本色。通过海峡两岸的旅游合作,推广海峡旅游产品,扩展环海峡旅游圈的知名度,塑造地区旅游整体形象,提高环海峡旅游圈的旅游竞争力,将其建成全球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835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