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一、体验与体验式教学概念界定
(一)体验的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认为:"所谓体验就是人们以自身感觉来度过并记忆事件的过程。"国内学者认为体验具有主观性及个性化;又或者认为体验必须是实地中的实行和实践;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体验"在刘惊铎著的《道德体验论》中被定义为一种图景思维活动,并提出"体验是教育的本体"的理论命题,奠定了体验在中国教育中的基础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学生能够在体验中投入情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客观事物,达到情感和理性的升华。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做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其构建在情知教学论、现代学习观、主体建构理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个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教学,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突出双向交流沟通,不强求统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各有所获。这种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二、体验式教学在《导游概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导游概论与实务》是旅游管理专业针对专职导游这一旅行社重要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服务性强的双重特点。实施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性的服务规程和要求,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带团技巧及潜在的服务意识。
(一)情景体验教学法
情景体验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工作情景的模拟达到短时间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效果。在《导游概论与实务》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游客"与"导游"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游客"通过表达诉求,亲身体会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导游"通过倾听、询问,进行相关的带团服务和景点讲解,锻炼和强化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带团能力。看似简单的"一场演出",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表演技能,更要求双方对《导游概论与实务》课程知识有系统的认知。通过角色的互换,学生会对虚拟工作场景有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更会换位思考,更好的发挥所学知识和自身潜力。
(二)案例体验教学法
案例体验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欧洲和北美,并在其管理学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推广,近百年经验的积累也使其成为了非常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体验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基础理论讲授完毕后,针对特殊的知识提炼案例。案例本质上并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仅是通过对"两难情境"面临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行动"来学习。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流程通常是:教师先给学生一个有意义的分析构架,然后将讲课的重点放在事实背后的问题及其含义分析上,至于案例细节的问答不做重点甚至可以忽略,最后给出若干带有普遍意义的论点和结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双重角色,既要通过对特定知识案例的提炼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又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思考和分析。在《导游概论与实务》教学中,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其呈现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数据的、视频的等多种形式,案例多来自于旅行社工作人员、专业书籍,以及报刊杂志等,特别是针对当前导游实务工作中游客多种个性需求的满足及突发状况的处理等问题,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
(三)实践体验式教学
1、图像化体验教学法
图像化体验教学随着当代高校多媒体系统的应用而成为了实践教学最普及的方式之一。图像化体验教学是基于教育心理学中"模糊体验"的理论而产生的,即由于教学要求和体验客体的客观要求不同,体验有多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模糊体验"可以通过直观性的图像来形成对事物大体轮廓的初步感知。餐饮服务管理教学过程需借助仿真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导游概论与实务》课程的图像化教学法主要是借助图片形式再现现场,通过多媒体教学,选择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电视剧、电影及视频片段,如国产纪录片《魅力中国》,美国出品的《濒临崩溃的生活》及国内外知名景区的导游讲解视频等,这些影像资料的播放可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导游实务课程的愿望,缩短导游现实工作与课堂教学的距离感。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身临其境,引发其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对于其直观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实地体验教学法
经历了"模糊"体验就必须进入"具体"体验层次。只有通过具体体验才能够对事物的特征有清晰的印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实地体验教学法能解决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对接问题,让课堂走出校内,延伸到社会的大环境,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思维空间。《导游概论与实务》课程中教学知识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授,及图片视频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实地体验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统一组织指导学生进入到各景区及旅行社进行实地体验。根据学生现场的参观和体验,导游词的实地创作和讲解,把课堂搬到景区,把景区搬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景区、旅行社与学校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未来实际从事导游职业的技能和素质。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体验的最高层次即升华体验。通过升华体验,把所获得的认知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并能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指导实践。在《导游概论与实务》教学的过程中,邀请部分从事导游工作的专业人员走进课堂,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各项仿真任务,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这些人员的专业引导和讲授,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体会实际问题,在任务驱动下换位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加以运用并指导实践。
4、模块化体验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是汲取了工业模块化的思想,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零散知识点,再将这些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导游概论与实务》课程可以按照地陪工作、全陪工作、领队工作、景区导游工作等岗位的业务实际,以各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整合依据,将相关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从低到高逐级递进,体现了与导游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优越性。
模块化教学吸取了当代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并与当前旅游业对导游人才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明确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方向。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即依据不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从而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可以按照能力分块,也可以按照岗位分项,或者采取虚拟任务驱动分项,最终能够实现岗位群内岗位技能的融通,可以使得同一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要求
(一)教师素质的要求
《导游概论与实务》课程与一般的基础理论课相比是一门更具实践性和技能性的课程,实践表明,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更能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推行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进行专门的导游职业知识培训,熟悉课程中每一个实践环节,在教授基础理论之外,还需收集大量的一线资料和行业最新动态,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认真听取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的氛围。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课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体验式教学的工夫在课堂之外。
(二)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体验式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和素质。以《导游概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为例,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专业类陈述性知识不多,大多是通过引导学生怎么做,多次练习、实践才能掌握的实践知识。而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全面的心理素质,从而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特定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的重新定位
体验式教学更看重的是学生发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出去特定的教材,只要是有利于现场教学的资源,均可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如听课的教师可以参与到虚拟情景教学中,报刊杂志上的第一手新闻资料可作为案例的首选,实地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可作为特殊教学案例等。
总之,体验式教学虽然运用时间不长,还未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但切合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既能够体现出实践性强类型课程教学的优势,还能够影响学生的职业意识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8391.html下一篇:内蒙古中西部草原旅游生态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