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本文在阐述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内蒙古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条件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内蒙古生态旅游农业开发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内蒙古;生态旅游农业;开发。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的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它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穿插构成的新型农业开发形式。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如为游人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和供应,满足他们对回归自然和返朴归真的向往等;广义的生态旅游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
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广泛利用处在大城市边缘和城市近郊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地理交通、人文景观等优势,为城市居民提供名、特、优、新农产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
三、内蒙古生态旅游农业开发的条件。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中东部地区面向京津唐,靠近东三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西部“金三角”地区依托包兰铁路,被列入国家规划的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西陇海兰
新经济带;北部接壤俄罗斯和蒙古,有4200 公里的边境线,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 个边境口岸。因此,内蒙古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格局中,不仅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向北开放的
前沿阵地。
(二)前景广阔的市场条件。
1.国内旅游市场现状。国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增长速度快。2011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89.55 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1.52 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6.71亿美元,增长11.5%。国内旅游人数5177.9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国内旅游收入847.28 亿元,增长22.3%。这表明内蒙古国内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1].
2008 年内蒙古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体现出本地游客多,周边邻近省区市多,经济发达地区多的“三多”特征。来自内蒙古本地的游客比重为18.05%,毗邻的周边省市北京市、河北省、东北三省、山西省、宁夏等地区的游客所占比重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比重较高。
2.海外旅游市场现状。近年来,内蒙古接待海外游客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2004 年内蒙古接待海外旅游者年均增长速度为26%,远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者19%的平均增长速度,2004 年,内蒙古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近80 万人次,旅游创汇2.53 亿美元,海外旅游者人数在全国排名15 位左右。周边国家和地区是主体市场。从绝对数来看,历年来内蒙古接待海外游客占第一位的是外国人,第二位是台湾同胞,第三位是港澳同胞,最后是华侨。从客源国来分析,内蒙古外国旅游者主要来自蒙古、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
从目前看,处在第一位的是蒙古和俄罗斯市场,占内蒙古全部海外客源市场的92%强,这主要是满洲里、二连口岸接待的边境旅游者;其次是日本市场,日本是中国传统的第一客源国,对内蒙古海外旅游市场影响较大;再次是美国、加拿大、韩国客源市场,这三国在内蒙古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2]
(三)丰富的农业资源。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辽阔,耕地资源得天独厚,耕地面积达496.5 万公顷,人均占有0.23 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2.6 倍。农作物主要种植地区是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嫩江西岸平原和广大丘陵山区, 这些地区有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淤灌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全区拥有粮食、油料等25 种植物一万多个品种,禾本科植物有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莜麦、糜、黍等;豆科植物有大豆、小杂豆等200 多个品种;茄科植物有马铃薯等80 多个品种;菊科植物向日葵有油用、食用两种;亚麻科植物有30 多个品种;还有甜菜、烟叶、小茴香、麻类、黑瓜籽、河套蜜瓜等经济作物及瓜果。[3].
四、内蒙古生态旅游农业开发的现状。
(一)形成优质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逐步推进,内蒙古的农业生产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七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的河套灌溉区优质小麦,西辽河流域优质玉米,大兴安岭东南优质大豆及阴山、燕山、丘陵旱作地区的优质杂粮(豆)、马铃薯等四大高产优质农产品基地已基本形成。在粮食作物面积增加和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经济作物有了长足的发展,巴彦淖尔市优质苹果梨、密瓜、啤酒花,鄂尔多斯市无定河流域优质苹果、药材,乌海市葡萄,土默川优质药材,赤峰优质烤烟、宁丰系列优质苹果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不少产品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名牌。
(二)开发生态观光农业项目。
内蒙古最大的生态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河套大院”,日前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开工建设。康尔徕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在杭锦后旗陕坝镇是一个集农业高科技示范、
新农村建设示范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占地面积1000 亩。“河套大院”项目将充分展现中国著名农业大区内蒙古河套平原悠久的农耕文明史以及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的魅力。
霍林郭勒市建设1500 亩的设施农业园区、1000 亩特色养殖小区、5000 亩速生林、300 亩花卉苗木培育基地,搭建起生态旅游业的主体框架,形成了长达10 公里的观光农业带,实施了观音湖文化公园、三和采摘园、巴润生态农业庄园和草原风情游览区“三园一区”四大旅游景点建设。
乌海市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生态餐饮为一体的“江南水乡”农业旅游观光园正式投入运营。自2004 年起,乌海市根据城乡一体化战略和“农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在团结新村建设起了以“科技为先导、产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生态为目标”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新农区。
五、内蒙古生态旅游农业开发的策略。
(一)采用观赏+ 学习+ 参与型开发模式。
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特色的生态农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例如,我们把以果园、育种种植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推向市场,把果品作为核心,带动果园的观光休闲、科技园区果苗培育种植的科技学习、农家的果品品尝节、工厂的加工包装参观等果旅消费,这样不仅可以打通果品销售的呆滞环节,也带动了当地农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是由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污染的预防控制等内容构成,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农业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原理,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农业产业发展优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要特别注意消除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加大治理力度;要大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调整农业发展的能源结构;要加大技术研发水平,通过技术手段破解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三)配套生态旅游农业的接待设施。
要建环保停车场、接待楼、旅游餐厅、农产品展销大厅、游客双向参与基地、学生绿色营地、烧烤场及钓鱼走廊等,进行旅游接待地的绿化、美化工作,建凉亭、铺草坪、建大型花坛。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
(四)加强宣传促销。
初步开创高科技农业旅游的品牌,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以提高知名度。与周边城市的旅行社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针对不同游客、不同需求对象适时推出“蜜瓜品赏团”、“枸杞采摘团”、“学生套餐团”,学农欢乐一天游及二天游活动等促销措施。
(五)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培训导游接待、厨艺、服务、营销和园艺工程等旅游专业职工队伍。实行干部职工每周两天义务劳动制度,要求员工个个成为多面手。基地内的园林绿化、水电工程等要自己动手建设,既有农科特色,又节省了大量工程费用。
(六)科技特色、高效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尤其是像“河套大院”这样的观光农业科技园区,要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内蒙古生态旅游农业要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要注入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规模产业,走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局出版,2010:7.
[2] 内蒙古旅游局。内蒙古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Z],2002.
[3] 刘永安。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4] 郭焕成,等。观光农业
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
[5] 卢云亭,等。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10.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