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2002年,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伴随几年的专业教改过程,作为本专业“行业基本素质课程”的《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按照国家教育部对精品课程具有“_流教学内容、_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我们群策群力,扎扎实实开展了高职《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精品课程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多项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现将该课程改革与建设情况归纳整理如下,
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教。
1确立课程建设思路
本着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内容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在课程建设开始就确定了课程改革目标是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实践性创新。同时,《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结合课程特点,我们树立教学新理念,探索产、学、研结合途径,重视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本课程已经形成以培养学生公关能力为目的,整合教学内容为核心,创新教学方法为手段,
选用优秀高职教材为基础,完善创新教学评估机制为保障的立体化综合建设与改革体系,确立了“行业基本素质+旅游公共关系技能”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课程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公关观念、掌握公关技能为目标,强化行业公关技能实训为手段,突出了“实际、实用”的实践内容。
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整合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建设的核心,教学内容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体现教育要求。高职高专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根据高职教育特征和要求,我们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途径,“行业公关素质+技能”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模式,大力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2.1课程目标
《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基本素质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旅游公共关系在旅游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性,掌握旅游公共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旅游公共关系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校内外实践训练,具备从事旅游公共关系工作必备的公关意识和能力,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必备的公共关系意识。使学生在毕业时成为职业素质高,职业道德好、拥有行业基本技能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合格毕业生。
2.2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原理,研究与回答公共关系是什么(概念);公共关系做什么(职能);公共关系怎么做(程序);公共关系谁对谁做(载体);公共关系为什么这样做(核心问题与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实务。介绍公共关系的手段、工具与技术。包括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与广告传播,组织形象策划;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谈判、演讲;内部公共关系与外部公共关系等内容。第三部分主要强调实做实训,以公关礼仪、酒店公关实践和旅行社公关实践为主,强调实战能力的培养。
本着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实践知识强调“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构建成理论、实践和考核为一体的三合—课程体系。
(1)理论知识体系。紧紧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对学科基础理论做深入浅出的介绍,注重公关意识的培养,并强化案例教学的应用。
(2)实际实用为主的实践体系。紧紧把握“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所学理论知识和公关实务知识为基础,以实作实训基地为依托,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实际展示,以体现公共关系学学以致用的特点。
(3)技能考核体系。通过课程改革团队的集体研究和分工,完成了实作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学生实作实训指导书、学生实作实训评分标准,每个学生在实作实训后,都必须填写实作实训报告单。通过这套体系的实施,技能考核真正成为了检验学生行业素质和行业技能的尺码,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能力。
2.3课程内容
2.3.1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
高职《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构成以旅游公共关系基础理论为核心,结合旅游公共关系发展现状和趋势,将现代旅游管理相结合的几大板块(导游礼仪、餐饮服务礼仪、康乐经营、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内容。
高职教学内容要具有职业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应用领域的最新信息。我们在教学中,及时更新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旅游公共关系行业相关资讯,及时、适当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邀请旅游
公共关系行业的专家参与教学大纲和实作实训大纲的制定,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保持基础性的同时,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有职业性、适应性和实用性。
2.3.2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要求专业课程尽量地贴近旅游市场实践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实际。因此高职《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建设和改革一开始就确定了课程改革目标是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实践性创新。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实践性课程重于理论性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强调实践性课程教学时数等于或大于理论性课程时数;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示范与动手结合、校内演练与社会实践结合的三结合方针;在理论教学中,强化旅游公共关系学科前沿理论的应用性介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实践性特色逐步形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高职《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已逐步改变了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大量增加了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3.1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
《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是_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结合本课程特点,我们树立教学新理念,探索产学研结合途径,重视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了讲授式、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摸拟训练式、角色扮演、实地参观、观看录像、专题讲座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质量得到较大地提高。
(1)采用案例教学。结合旅游公共关系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共关系咨询、公共关系协调、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教育,饭店公共关系运作、旅行社公共关系运作等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实践教学。针对某一具体旅行社的公共关系运作情况,让学生动脑、动手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成幻灯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介绍。使学生真正动脑、动手,增强实践操作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针对旅行社和饭店目前公共关系工作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摸拟训练。仿真现场,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基本礼仪流程。
(5)外出参观。组织学生参观优秀饭店的公关部,请公关部人员讲解工作情况和公关工作的基本要求,加深学生对公共关系工作的感性认识。
(6)开展专题讲座。由课程组专题讲座教师介绍公共关系发展最新动向;邀请饭店公关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介绍行业公共关系发展状况,拉近学生和企业的距离。
(7)参加社会活动。如每年“重庆投资贸易洽淡会暨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重庆各种大型活动的迎宾工作和会务接待,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等形式,开展实作实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注重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学会制作问卷调查表,并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开展公共关系策划活动。
3.2作业、考核制度的改革3.2.1精心设计作业
作业是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发展学生个性及创造力等重要手段。作业设计实现“三个转变”,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社会。
单_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每周让学生收集整理最新旅游公共关系资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旅游公共关系新闻播报”。独立性的作业向合作性的作业转变。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抽样调查报告。由教师评价向教师、学生、企业多人共同参与评价转变。
3.2.2确立以“三结合”考核形式为主导的考试方法
树立以考核基层管理岗位技能与行业素质为重点的考试指导思想,探索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形式。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考试时间: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按教学流程,完成教学单元后进行考试,不受期末考试限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将学生学习成绩分解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2)考试内容: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技能考试与职业能力考试接轨。理论占40%,实训占30%,平时成绩30%,突出高职特色。
(3)考试方式: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参赛成绩、工作表现相结合。
(4)考评人员:教师、同学和实习单位。
(5)考试地点: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6)加大考试管理力度:本课程已建立考试题库和试卷分析制度,保障严格的考核过程和及时的信息反馈。
3.3现代教学手段的推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学院为旅游系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10间,专业实作室1000m2,鼓励教师全程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课程组主讲教师精心设计高水平课件,利用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实现了图、文、声、像并茂的视听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授课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校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更加方便快捷;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本课程教学资源已经全部上传到网站,学生可以在网站上直接下载本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4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是提高课程质量、造就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的方法,力争建设_支_流的教师队伍,即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双师素质队伍。
第_,我们重视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第二,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要求,我们积极选派教师外出进修、深造;第三,通过购买书籍报刊、声像资料、资助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考察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内容;第四,倡导中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教研活动、教改项目和课题研究;第五,加强与企业合作,外派教师参加实践活动,使专业教师向“双师”教师转变;第六,把教师评优评职与精品课程建设挂勾,拨专款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承担高职《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改革与建设课程的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学历职称稳步提高,现有:博士后1人、硕士1人;1名教师晋升教授;4人具有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2人获得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公关考评员资格证,4人曾在旅游企业挂职,2人主持或参与省部级旅游课题研究,课程组成员均具备“双师”素质,能很好胜任课程教学和实训。
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师队伍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梯队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本课程主讲教师专业以旅游管理为主,揉和了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专职教师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兼职教师都是行业专家;职称结构以高级职称为主,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
5完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2004年,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说: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定要规范管理,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既是课程建设的目标导向,也是检查评估课程建设质量的主要依据。我们积极规范教学管理,与学校和系的管理体系相衔接,建立了一系列制度。
5.1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学院对教学运行管理的规范性要求,在系级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风学风管理等规章制度,完善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管理文档,做到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5.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我们与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相衔接,形成了教务处、系教学管理委员会、教研室和课程改革建设小组四级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教学督导组,形成院、系、教研室和课程改革建设小组四级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从宏观和微观上,加强对教学运行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5.3建立“四级四层”综合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起院、系、教研室和课程改革建设小组四级和领导、教师、行业、学生四层面的综合评估体系,以此作为本门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5.4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通过学期初、中、末,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和听课、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实习意见征求会、毕业生质量追踪等方式,收集院、系、学生和企业对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整理分析原始数据,吸收教改成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课程组全体成员6年的努力,我们在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对高职《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建设,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实作实训指导书、实作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评估考核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习网上互动、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方面都做了新的整改和调整。通过教学实践的证实,改革的效果十分显著,受到院、系、学生、同行的一致好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31113.html上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旅游管理优秀毕业论文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