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1.研究缘起
21世纪,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迅速。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是,该专业的就业情况却始终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旅游业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非常大,另一方面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却很少。以浙江高校为例,2002-2005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行业仅有22%。究其原因,除了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外,还在于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存在着与该专业所需素质的较大差异,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旅游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种素质与能力需求。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比较迷茫,职业生涯规划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在未来职业的适应上存在很多困难,这些都涉及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素质问题。职业适应性在各行各业都有重要影响,学生需要知道自己适合哪些岗位,自己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素养,以及在学校的、家庭的、社会业界的各层面上有何改进之处。对于学校而言,充分了解学生的素质结构特点,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需求有准确认识,从而在学校的课程设置、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各方面做好切实有效的培养工作,才能让学生适应本专业学习以及就业。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旅游企业之间一直存在着“供需错位”的现象。学生在校所获技能只能满足行业所需的部分,综合素质不高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被旅游企业管理层拒之门外的主要原因。学校在培养学生各种素质时存在一些问题,明确学生素质结构特点,把握教育教学的重点培养方向,是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在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在“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中,我们必须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做深人研究。由此,基于职业适应情况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结构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据资料的调査发现,目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研究虽然较多,但是大都停留在理论分析上,且结合行业和学校两方面来共同分析学生的素质结构问题的几乎没有实证的研究,更没有一份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素质结构的问卷能够反映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素质结构特点,所做的素质结构分析结论也就不具体、不清晰。
2.职业适应与素质结构关系的研究
2.1概念界定
职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适应最基本、最突出的体现是工作技能的熟练。
素质结构:素质结构是指人们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搭配和组合的方式。“素质”一词在《辞海》、《心理学大辞典》、《教育大辞典》中都有阐述,系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指感觉器官和神经方面的特点”。
2.2职业适应性的研究
社会有机论学者赫伯特?斯宾塞指出包括社会在内的每一种有机体总是在适应它的生存环境。社会学领域的学者认为,适应分为无意适应和有意适应。无意适应是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别人的教化和社会的熏陶,参与了社会化过程。有意适应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自身,以适应社会。
欧美学者对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之后逐渐细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出现了个人职业适应(OccupationalAptitude,简称0A)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于0A研究在内容、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日本心理学研究者森下侧重于个体因素来研究职业适应性问题,心理因素与职业适应具备关联性,职员性格与职业环境相适应更加利于职业适应状态。心理动力学的学者基于个人愿望在职场中的满足程度进行职业适应性研究。社会学研究者更加注重组织机构及个体群体角色关系(作用)测量职业适应性水平。
国内学者在职业适应性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多地集中在大学生职业适应性问题的实证研究上。目前问题在于,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具体研究某一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适应良好所需具备哪些素质结构研究缺乏;二是在研究运用上,研究某一职业如教师、公务员等职业适应需要哪些基本能力,为企业进行人才招聘、选拔与开发上的研究居多,多是在进人岗位之后基于他们与环境、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过程与问题等的研究,而在未毕业的高职学生中进行职业适应的素质结构研究及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提供意见的研究基本缺乏。
由以上职业适应和素质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因为,素质结构本身就是“人们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搭配和组合的方式”,与职业适应息息相关。而中外学者的研究,无论是在心理因素包括性格或是社会学角度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都与人的素质有关。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检索2001年到2011年旅游管理专业学术论文,前五年对旅游管理专业文章有493篇,主要涉及的领域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建设、实训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文章,2007-2011年的五年时间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文章有1689篇,多涉及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的改革、职业生涯规划、工学结合、实践实习的模式等方面。可见,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逐渐走向更细、更实际层面的研允。
从巳有的文献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研究是一个空白,我们只能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研究这方面结合学者们对于素质结构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研究。
研究意义上比较相近的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研究的文章主要表现在:
范智军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知识结构、人才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态度和学习能力七个方面。
周旗从新时期旅游的需求特征出发,分析旅游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的人文素质、一定的信息素质、熟练的人际交往素质和深厚的旅游业务素质。
贺建武、陈炜认为加强高校素质教育有三个基本思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并注重分析,一种是基本素质,包含道德修养、艺术鉴赏和政治理论;另一种是专业素质,即专业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三是综合素质课,即交叉学科和人文综合性课程。
马华泉认为,素质本身是一个综合指标,素质实际上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李鹏军、秦志英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旅游行业对学生素质要求的吻合度分析来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思想、专业、行为、心理四个方面。
从以上学者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研究来看,不同学者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比较侧重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的获取,有的侧重综合能力,即不仅有知识的掌握,还有信息素质、人际交往与业务素质等,范围比较广,然而,素质结构应该是一种结构比较稳定的综合素质模型。在这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
白学伟、李文涛认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素质结构体系主要由思想道德、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及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组成。
李柏良提出“职业素质核心”理论,包含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和能力素质等七大要素。
杨静维指出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所要求高职教育学生具备的素质结构应主要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心理素质。
肖鸣政主编的《人员素质测评》首先把个体素质划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类。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肖先生认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国内学者关于高职院学生的素质结构的主要构成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等。参考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经过归纳分类,我们可以将素质结构大致整合归并为品德、智能、身心三种素质。
国外学者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结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近从素质结构研究内容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研究方向上还是有所差异的。以思想道德素质为例,国内学者普遍强调思政政治素质,而欧美学者更加注重公民意志、个人价值观、人格修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
4.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趋向的分析
旅游、酒店业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世界旅游组织(WT0)预测,2020年中国将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国际旅游创汇60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可达2万亿人民币,旅游业总产值可达全国GDP的一成以上,成为真正的绿色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就业前景更加趋好,预计到2020年,我国从事旅游业人数约7000多万。
由于旅游业具有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特征于一体,以及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其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比较强。旅游行业涵盖了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导游等多个行业领域’其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就业创造了巨大的人力市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管理、懂技术、素质高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也更将成为旅游行业发展大潮中的“佼佼者”。
针对行业岗位的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和输送一批直接能从事旅游专业的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人才的专业,具体地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将从事直接的旅行社服务工作和旅行社管理工作、成为一名称职的第一线骨干;也可担任基层或中层的管理工作,从事旅游企业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因此,本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一专多能。
以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为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分别为常州万达喜来登酒店、常州九洲喜来登酒店、常州万豪花都大酒店、常州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常州中华恐龙园、常州国旅。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旅游背景的饭店、酒店、旅行社等企业。这其中酒店行业接受吸纳的员工能力最强,以普通的五星级酒店为例,员工数几百上千人是普遍现象。从工作部门上看,其中有3/4的员工分布在餐饮部、前厅部。因此餐饮前厅服务管理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主要岗位群。从就业岗位上来分析,大部分学生主要从一线基层的服务工作干起。由于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因此旅游管理的学生上升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施霞吉(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00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