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浅谈旅游酒店管理教学
就目前而言,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真正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借此,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谈谈如何改革高职类旅游酒管论文联盟http://专业的教学模式,以达到适应社会的需求。随着旅游业在全球的蓬勃发展,新疆作为中国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全疆经济的再次腾飞。
一、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对所有知识都有所了解的“杂家”,仅对相关专业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学模式应本着这样的信念,使之“术业有专攻”,突出专业精神,使之专业与基础互不荒废,相互促进。如何在教学模式中突出这一点呢?就高职类本专业学生现状来说,应逐渐地形成理论、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理论、独立实践、定岗就业的符合职教理念和行业运行规律的贴切的教学模式。
二、立足基础,把握专业特色,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和实务性,既要具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又要具有管理、营销、策划、沟通、应变等的实务技能。
第一学期通过开设大学语文、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英语、计算机技术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同时,通过开设高职思想品德、德育活动课、军训、参观企业、请企业家讲企业文化等,并结合到企业岗位的体验与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设计讲座,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及敬业精神。
第二学期开设经济类公共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网络技术、经济法、财政金融、应用文写作、基础会计,同时结合到企业基础岗位的实习,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进行社会实践与专业讲座,初步培养学生市场竞争、顾客至上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拓展信息处理能力,加深对职业岗位的了解与认识,激发其对职业岗位的热爱,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第三、四学期开设专业及专业核心课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导游基础,旅行社管理,旅游消费心理等,结合酒店和旅行社的淡旺季安排教学实习与实训,实行边实践边学习,安排学生从事企业最基层服务岗位的实习、实训工作,按照体验式、问题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加深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全过程、全方位地锻炼和培养学生,使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自我、推销自我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及应变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为就业选择与创业奠定基础。
第五、六学期,针对用人单位和学生个性特点,根据学生、企业双向选择情况,依托所选择的职业岗位,集中进行企业文化与岗位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学生能尽快融入企业团队,掌握岗位技能、技巧,通过上岗实训,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
积极鼓励和要求每一位本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多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开设专题讲座、演讲口才、商务谈判、人际沟通、创新思维等拓展性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培养多方能力,体现职业素质。
三、校企合作,强化实践,体现专业
为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塑造和培养具有专业精神人才的目标,实现“宽基础、高能力、针对性”的教育理念,本专业提出以下五条人才培养的途径来加以补充:
1.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旅游酒店专业主要是应用学科,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去学活知识,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使内在素质转化为外现技能。本专业课堂教学中实践与理论比例达到2∶8,专业总体设计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基本达到1∶1。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动手能力,只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中,
才能内化为较为稳定的内在素质,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道德素质、业务专业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只有具备这些优良素质,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强调以“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任教,注重论文联盟http://教学实习,有组织地开展酒店、旅行社服务实践。
3.职业岗位专门化训练,实现零距离就业。高职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第三学年,大力开展订单教育,通过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结合学生所选就业岗位,采取校企结合的教育方式,按岗位要求和企业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企业中培养职业人,实现零距离就业。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渠道很多,学科教育中最常用的是“基础+专业+实践”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对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的高职学生一样适用。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职教理念,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各门知识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尤其是本专业所涉及的知识,使之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
上一篇:责任旅游在旅游目的地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