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旅游业已从第三产业上升到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一定位赋予了旅游业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也使旅游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已有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陈旧,使得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严重错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为了解决目前旅游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四、三、二”模式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定位已从第三产业上升到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之高、之突出是史无前例的,它赋予了旅游业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也使旅游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按照怎样的模式培养,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有赖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然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尚未构建起既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又能符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完整教学体系。这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四、三、二”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建构
所谓“四、三、二”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构建通过“四个建设”、打造“三个平台”,达到“二个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
1. “四个建设”
近几年,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拒《中国旅游统计》统计,到2007年底,设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1641所,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770所,已建成从中等
职业教育到博士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是我国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二级学科之一。然而,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却面临着“本科生和硕士生很难在行业中找到理想职位”形势。旅游高等教育“要以实践为起点”或“更加符合实践的要求”成为指导旅游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要求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教材、实践基地以及师资都要以实践为核心,紧密围绕实践环节,进行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形成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2. “三个平台”
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操作能力薄弱、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差,这是造成旅游高等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旅游高等教育必须把实践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笔者提出要努力打造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和综合实践能力应用三个平台以拓宽学生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渠道。
3. “二个目标”
一是培养出有一定理论基础、符合高等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旅游人才;二是培养出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符合现代旅游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旅游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实践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地位
从国际旅游教育发展来看,旅游教育的特色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过去传统的理论课过多、实践课过少;基础课多、专业课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的课程设置,应以旅游业的
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完善理论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的设置,加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内容,以便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更多知识拓展课程的选择。
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要改变传统教学计划中仅在毕业前安排实习的做法,因为实践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为此,要将实践课程纳入到正常的课程设置当中,并由原来的“辅助性考查课”提高为“专业为必修考试课”。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大一的时候重点进行“认知实习”,大二、大三重点进行专业教学实习,大四重点进行毕业实习。同时,实习的时间也不可分割成太多的小块,尤其是大三进行的专业教学实习,更应以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理论有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到实践当中的过程,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在这方面,美国的康奈尔饭店管理学院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教学和实践基本是各占一半时间。
2.编写特色实践教材
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还缺少完整、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配套教材,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和可控性较差,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旅游实践教材的应用性,必须体现为为学生“提供一个简明扼要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框架”,这类教材一般应包括背景知识介绍、流程描述及案例分析等。编写这类教材的目的不在于要教给学生一种一成不变的公式,而在于使学生“在面对解决旅游实际问题时,能够有系统的思考和方法,学生的学习重在得法而不在得道”。因此,旅游高等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本学校具体情况的实践教材。
3.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基地建设既包括校内各种实训室的建设,如模拟导游、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客房、形体训练等实训室;也包括校外实践基地。对于校外实践基地,既包括旅游院校通过和旅行社、宾馆、餐饮企业及旅游景区签订协议,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的国内实践基地;也包括和国外某些连锁酒店、餐饮集团、旅游销售业等企业建立的国外实践基地。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旅游教育作为应用型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旅游业相关的阅历和经验。在英美等国家,旅游学院的教师都有在旅游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对所教内容十分熟悉。在教师的聘任上,拒绝缺乏实践经验、空洞的理论家。鉴于此,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师资建设上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走出去。即每年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服务标准,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到实践基地或其他企业兼职,从而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二是引进来。即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
企业管理人员或一线操作人员做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从而弥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憾。比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名导进课堂”工程就是引进师资的典范。
5.建立全面、规范的实践教学平台
本文所要打造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和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具体的做法是首先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使学生一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就能受到旅游理念的熏陶,开始接受打造旅游专门人才的培训,实现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其次,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方面的信息和场景,应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管理应用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理论应用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师生科研课题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以此来实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再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包括国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轮岗实习,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感受旅游行业的真实情况,从而实现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这是学生积累实战经验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精通业务、掌握现代管理知识、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是对旅游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一种创新尝试。旅游高等院校在旅游人才市场的导向下,根据“四个建设”、打造“三个平台”的思路进行旅游实践教学改革,定能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二个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2007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徐菊凤.旅游院校应该办成什么样[n].中国旅游报,2004-11-0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5
[4]保继刚,戴光全.评《区域旅游规划原理》[j].地理学报,2001(6)
[5]赵鹏.关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感言[j].
旅游学刊,2008(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