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摘 要:发展特色旅游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各个地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本文在大量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特色旅游的成因,影响特色旅游的发展因素、特色旅游的分类和发展特色旅游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特色旅游;旅游文化;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35-01
一、特色旅游的成因与定义
学者们对国内特色旅游的成因的探讨,主要从特色旅游的作用、资源条件、品牌竞争、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的,如梁向明认为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没有特色,发展趋同,便会丧失竞争力和生存基础。特色旅游就是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气、以奇制胜的原则,招徕游客,繁荣与发展旅游业。叶张煌认为特色旅游是以“产品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为主的特色品牌竞争格局满足消费者需求。徐斌认为随着旅游市场呈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旅游方式由静态观光旅游向动态旅游和参与性旅游转变,生态旅游、知识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等特色旅游的总需求量增加。
二、特色旅游的影响因素
(一)特色文化与特色旅游研究。文化是特色旅游的灵魂,因此,学者们对特色旅游与特色旅游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杨阿莉从丝绸之路文化视野的角度主张,一要重振固有的历史文物古迹文化旅游特色,二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旅游特色,三要构建合理的丝绸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二)经济发展与特色旅游研究。经济状况是开展特色旅游的经济基础,马智芳认为发展特色旅游可以逐步形成淡季不淡、旺季拉长的旅游业发展新局面。刘晖认为民族特色旅游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增加经济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
(三)资源环境与特色旅游的关系研究。资源环境是发展特色旅游的物质基础和背景条件,梁向明认为特色旅游资源是发展特色旅游的根基和创造名牌旅游产品的重要前提。陈忠祥从文化资源环境分析的角度,认为风情旅游由于能极大的满足现代人的求新、求异、求知、求趣的心理要求,所以一直是特色旅游的重头戏,它与山水风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等并列构成特色旅游的系列产品。
三、特色旅游的分类研究
(一)生态旅游:针对目前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现状,卢小丽主张国内的旅游研究者和管理者应注意到生态研究重点已转向如何教育旅游者和对生态旅游进行规划管理和最小影响等方面,还要在关注旅游扶贫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将社区受益同旅游影响研究结合起来。
(二)乡村旅游:王秀红论述了国内乡村旅游理论研究方面的问题。方贤寨通过国内外的乡村旅游的比较来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赛江涛主张丰富乡村旅游的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实践。吴必虎对我国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尹振华对我国乡村旅游中的文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三)民族风情旅游:丁健认为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聚集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的态度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武魏巍认为发展民族旅游地现实意义在于能充分利用民族区域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调整幼滑产业结构、脱贫致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当地民族社会进步,提高文明程度。
(四)体育旅游:江涛认为通过文化透视的体育旅游能有效满足现代人审美的需要,体育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有效提高神会效益;文化渗透的体育旅游为社会发展提供健康的人力资源。于素梅建议发挥体育资源的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维护与开发相结合。苏肖晴建议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协调与相关旅游产业的关系、积极开发国际体育旅游市场、高度重视体育旅游市场的空间范围选择。
(五)会展旅游:王春蕾对会展旅游的概念与内涵、操作方式等若干基础问题进行了梳理;郑四渭阐述了国外会展旅游对国内的启示;王保伦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研究探讨了会展旅游链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李香华认为会展旅游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是增加客源、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旅游区增加活力的动力源,能促进服务、交通等软、硬环境的配套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祁丽,谢春山.特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2]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区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