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业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一种休闲方式,对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浙江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这些都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提供有利条件。文章针对浙江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未来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农家生活等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乡村人文景观、村落建筑、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乡村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假制度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是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文化性很强、大自然意趣很浓、农业和乡村特色很突出的一种交叉性产业,具有经济、社会、教育、游憩、保健、文化和环保的多重功能,是当前和今后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绿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紧张繁忙、生活空间日趋缩小。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需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农村寻找新的旅游空间,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观光农业的发展是现今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重新认识和拓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领域,也是高效和深层次开发农业景观、聚落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乡村田园景观的重大举措。观光农业兼顾农业生产、乡村风貌与景观塑造及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拓展乡村旅游,使乡村转化成为重要的游憩地,并促进乡村文明的进步。
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自然景观具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特色。由于其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从而为农、林、牧、渔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农业生产部门比较齐全,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省份,同时也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概念的界定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及农事活动等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区欣赏不到的大自然的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有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它包括传统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
从以上的概念可知,乡村旅游包括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契合点就是“农家乐”,即城市居民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到农村的庭院或田园去欣赏、体验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得精神的成长的活动。其实质是在地域的跨越中,在与自己习惯的城市文化和环境存在差异的农村文化和环境的体验中,寻求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活动。它是旅游主体(以城市游客为主)与客体(以“三农”为主)角色互动的产物。
二、现状分析
在旅游发达国家,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构成三大重要板块,呈三足鼎立之势。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尝到甜头、得到实惠的乡村纷纷扩大旅游规模,有力的示范效应又使许多乡村效仿跟进。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各级政府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板块,而且是旅游业反哺农村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于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向着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当前,我国的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都市圈地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很有特色的观光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1998年,国家旅游局把“华夏城乡游”作为旅游主题,使“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做农家人、娱农家乐、购农家物”成为农村一景,使田园农家乐、花乡农家乐、果乡农家乐、竹乡农家乐、渔乡农家乐、湖乡农家乐等成为城市新宠;2004年我国的旅游宣传主题被确定为“中国百姓生活游”;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进一步把我国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向高潮。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既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结构效益,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还建立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了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农业精品名牌战略,实现了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农民调富的目标。2005年,尚田全镇农业总收入约1.6亿元,而“彩色农业”就占到了1亿元,户均约7000元,“彩色农业”总收入比上年净增逾1000万元。
(一)种类
1、农家园林型。指以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等生产基地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
2、花果观赏型。指以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依托各类果园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如春观桃(梨)花、夏(秋)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等。
3、景区旅舍型。指以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依托低档次农家旅舍,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风光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
4、花园客栈型。指通过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由于观光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故其具有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生态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按其结构,又可分为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和观光生态农业等6类;其功能可分为观赏型、品尝型、购物型、务农型、娱乐型、疗养型和度假型等7种类型。
(二)特点
1、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农家风情。这是吸引市民的魅力所在。由于城里人饱受“城累”,一旦有条件,就迫切希望能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放松心情。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恰恰能满足市民的这种需求。
2、收费公道,价格低廉。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吸引对象主要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有钱,但钱不多。“农家乐”低廉的收费,让市民乐于接受。
3、出游便利,次数多,方式灵活,可采取分时度假。城里人有闲,但闲不连续。从1995年开始,我国推出了“双休日”制度;2000年开始实现了“黄金周”制度。目前,我国全年的法定假日已达114天,约为全年的1/3。但这种休假是不连续的。随着“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闲”的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随着假期的增多和延长,随着带薪休假、奖励旅游的兴起,方便灵活、可分时度假的旅游形式下定会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农家乐”因多处城乡结合部,恰恰能弥补这一需要。
4、以自住房进行经营,可根据营业需要进行改建或整修。我国的“农家乐”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大型的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大多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营业面积和内容等比较方便灵活。如添加人造景观与娱乐设施等。
5、季节性较强。由于季节和农时的变化,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如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
(三)意义
上一篇:谈上海都市旅游形象设计
下一篇:对旅游业法制环境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