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流和传承现状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流和传承现状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大湘西傩文化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就已出现并逐渐盛行。几千年来,这里的傩文化经历了兴盛衰落的演变历程。改革开放之后,大湘西傩文化活动在民间逐渐复兴、活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村民基于巫傩文化信仰自发进行的零星的傩事活动;二是理论界对大湘西傩文化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活动;三是政府部门、经济组织或个人等,对傩文化的保护开发、娱乐性节目演出、文物收藏等活动。

  【关键词】大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源流;传承
    
  一
  
  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文化是人们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巫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中后期,人们在万物有灵观念和图腾崇拜支配下的重要采集方式、渔猎方式及其成果。巫文化传承到农耕时代,就演变为傩文化。傩文化是高级的巫文化,是人们在傩神观念支配下的活动方式,是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仰的观念体系和操作系统,是人们在农耕生息过程中祀奉傩神的综合性活动。
  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大湘西是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05年秋,在澧水下流津市境内的虎爪山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一批旧石器时代的打击石器,距今约40万年。这表明40万年前,这一带就有人类居住。新晃波州、中方荆坪等多处人类早期遗址考古发掘表明,早在二三万年至十万年前,这一带就有人类居住。古沅陵上堡乡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遗址。澧沅一带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更多了。早在1986年底仅沅陵县境内就发现了十五处之多,《怀化地区先秦文化考古综述》载,早在一万年前左右,该地区就已经有了农业。澧县彭头山遗址和临澧城头山遗址表明,这一带在九千至一万年前,人们就已经修建房屋,集聚而居,从事农业耕作与祭祀活动,留下了稻作与祭祀遗址。距今七千四百多年前的洪江高庙遗址的陶器上有“太阳与鸾鸟”结合的人面獠牙纹和人面鸟爪、口长象牙的神农氏头像纹。这表明该地那时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傩文化。
  《楚辞》中的相关内容表明,屈原在被流放沅湘时,溯沅水经沅陵、辰溪到溆浦一带,亲眼目睹了民间的巫傩文化,创作了《九歌》、《山鬼》等名作。先秦之时,湘西就已经盛行巫傩文化。后世《楚辞》的注释者们都充分肯定了这一点。如《旧唐书·刘禹锡传》载:“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朱熹《楚辞集注》(卷二)称:“昔楚南鄙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盛襄子先生在《湖南省苗史述略》中对此作了概括性总结。他指出,“发明农业,奠定中国基础;神道设教,维系中国人心,是三苗对中国的伟大贡献”。三苗是蚩尤部落遗民,聚居于洞庭及其以西一带。系现今苗瑶黎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盛先生强调指出:“余征之古史,苗瑶盖为中国巫教之首创者。”可见,在远古时,洞庭三苗人皆可巫,始创并盛行着巫傩文化。
  湘西一带傩事经书内容也表明,大湘西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就出现了巫傩文化,傩文化的主神是傩公傩母。傩公傩母是漫天洪水后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始祖,是带领子孙种植水稻进行农耕的农神。他俩的子孙祭祀祖先,祈求他们佑护自己,而逐渐形成巫傩文化。这一带傩文化祭祀的诸神中,多为女神、女祖神、女神兵等等,女性比例大,可见其母系氏族的遗风。这表明傩文化在这一地域的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就已出现并逐渐盛行了。
  可见,早在一万年前,大湘西的先民就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为傩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实践基础。七千四百年前,以洪江高庙人为代表的湘西人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傩文化。三苗时期及至楚秦,荆南沅水一带就已经盛行巫傩之风。
  几千年来,傩文化经历着兴盛衰落的演变历程。明清以前,巫傩文化盛行于宫廷、军队、寺院和民间,形成宫廷傩(国家傩、天子傩)、军傩、寺院傩、乡傩和民傩。明清至民国,宫廷傩和军傩逐渐淡化而衰落,中原一带的巫傩也因种种原因而逐渐衰落。与此相反,以沅陵为代表的湘西一带,巫傩文化却处于中兴状态,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一是傩坛声乐与江西戈阳高腔融合,形成了崭新的辰河高腔。二是傩坛戏剧化、傩戏系列化,形成独特的系列辰河戏。此后,汉戏、阳戏、灯戏、土地戏先后搬上傩坛,使傩坛祭祀与戏剧相结合,形成多种腔调、多种锣鼓点子、多种面具相配套的傩坛声乐、器乐、歌舞、戏剧的傩文化艺术体系。三是傩坛数增加快,从业人员多。明清至民国,由于湘西一带社会生活较为稳定,人口增加较快,经济发展平稳,在“人皆信巫”的环境中,原已盛行的傩事活动就更加频繁了,傩坛数也就迅速增加,原来数村一坛发展为一村数坛,一个乡多达30余坛。傩坛数量的增加,进行傩事活动的巫觋人数及其协助人员也就相应增加,加上傩戏班子的演出人员,傩文化队伍就比较庞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湘西人崇信鬼神的观念逐渐淡化,笃信巫傩者越来越少。文化革命期间,傩事活动因其迷信而被批判和禁止、傩事器具和经书被收缴封存,有的甚至被烧毁,傩文化处于历史的低潮。
  改革开放之后,傩文化活动才在民间逐渐复兴、活跃起来。尤其是张家界等地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之后,傩文化作为民族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才被社会各界重视,湘西各县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牵头,着手恢复傩文化活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怀化市文化局等单位,先后举办了层次和规模不一的傩文化研讨会。这些会议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湘西一带的傩文化活动。
  
  二
  
  近些年,大湘西傩文化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村民基于巫傩文化信仰自发进行的零星的傩事活动,这同历史上的“民傩”是一致的;二是理论界对大湘西傩文化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活动。三是政府部门、经济组织或个人等,对傩文化的保护开发、娱乐性节目演出、文物收藏等活动。
  村民自发进行的傩事活动是大湘西傩文化活动的第一个层面。其宗旨和目的,归结起来主要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六畜繁盛,人丁兴旺,健康长寿,家和邻睦,国泰民安。时间一般安排在秋冬季。
  傩事活动因阳教与阴教的不同而不同。阳教活动主要有还傩愿、安坛、接龙谢土、明香大会、打洞求雨、三十六解(又叫打翻邦或打解)、打保护(又叫度关)、传法度职、招魂、送白虎等等;阴教活动主要有:上刀山、下火海(又名下雪山)、钢针穿喉、筛子端水、九牛推车(如大方桌自转)、金线吊葫芦(如用穿了线的针吊起一升米)等以及现已绝传的赶尸、撒竹叶成鱼、攀云遮日等等。这些阴教活动展示的是巫傩绝技。现在湘西一带做的较多的傩事活动主要是还傩愿。它因意愿不同分为恩傩、寿傩和喜傩等不同形式。还傩愿的时间有长有短,一个昼夜谓之单傩,三个昼夜及其以上谓之夹傩。在现代文明进步条件下,傩文化意识正在现代化中淡化。一般人家几十年只做一次,一个村子一年到头也只那么一户到二三户做一次,大多数乡村多年都不做。

  傩文化活动的组织载体主要是坛。坛是由一名掌坛师为主进行傩事活动的最小单位。一坛,除了度了职的掌坛师外,还有尚未度职的徒弟,少则一人,多则数人。据抽样调查,沅陵县七甲坪镇现有40多坛。全县约有200余坛。每坛以2人计,估计有400余名“老司公”(度了职的掌坛师,土家语叫“梯玛”,苗语叫“闹沙”)和300余名学徒。泸溪县40余坛、桑植县20余坛。其他县市区的傩坛数、掌坛师的人数要少一些。有的县区已无人会做,如鹤城区、武陵源区等。傩坛活动的坛职人员,除了掌坛师、帮坛师之外,还有锣鼓师(或锣鼓手)、傩戏演员和勤杂人员等组成。现在的“老司公”年龄大都在七十岁以上,不少人已经八九十岁。
 傩坛敬奉的傩神众多。敬奉的主神是傩公傩母。其他神因傩事活动形式不同而不同。如“安坛”祀奉的有放牛童男神、养猪玉女神、除凶化险的五猖神、招财进宝的三霄姐妹神、主人丁兴旺的男女生殖神和兵将神等。“接龙谢土”敬奉的是保五谷丰收的地母龙神。这些神祗,除了主神为雕塑像之外,一般以画像的形式张挂在傩堂正中和左右两壁,是老司公非常珍惜的艺术品
  傩事活动的礼仪、程序大体分为开坛、请神、敬神、祈神、娱神、酬神(谢神)、送神各个环节,各种傩事活动都要占卜问卦,卦象表明主管神同意或默许,才能往下开展活动。由此形成一系列祀神问卜的操作规范。
  傩事活动中,老司公一般身穿对胸、长襟、大袖、背绣蟠龙红色天师袍,头戴天师帽,外镶五佛冠。手执的法器主要有:司刀、令牌、水牛角、牌经(即绺旗)等。唱诵的经典教义主要是傩公傩母繁衍人类的创世说,盘古神话,湘西先民农耕劳作史话、反抗压迫的民族史话等。
  傩事活动离不开鼓乐。乐器主要有鼓、大锣与小锣各一,大钵、小钵与唢呐各二。由此配器,形成一系列的锣鼓点子。依照傩事程序和老司公唱词的主旨,配以适当的锣鼓点子,适时的燃放鞭炮,使整个傩坛歌舞与锣鼓点子、鞭炮响声协调有序,热闹非凡。
  傩戏是湘西一带傩事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表演傩戏的目的一是娱神,一是娱人。傩戏的种类剧目相当多,尤其是沅陵、泸溪一带的辰河戏,形成“十本”、“八记”、“六袍”、“四印”、“四阁”、“四亭”、“连台四大本”和“四大稀有剧目”的庞大系列。还有阳戏、汉戏、灯戏、土地戏等,其他的剧目主要有姜女戏、龙女戏、搬开山、搬算匠、蛮八郎买猪、教女等等。傩戏表演的一大特点就是表演者戴面具,傩面具是一个系列,因角色而异,多至四五十个。
  湘西一带的傩文化传承演变到现在,就是由以老司公为代表的巫傩从业人员,傩坛、傩神系统、祭祀礼仪、问卜规范、经典教义、傩歌傩舞、傩乐、傩戏、傩面具、傩衣帽、傩法器、傩经、傩神造型(雕塑或雕刻、画像、剪纸)、傩坛布局、傩事程序、傩咒、傩诀、傩符篆、罡步、行为禁忌等要素的有机体系。
  这些年来,大湘西一带傩文化活动的第二个层面就是政府部门、高校和文化艺术界组织的学术性研讨活动。1991年,怀化市文化局在洪江市的黔城召开了一次全国文艺界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傩文化现场表演采取封闭管理方式,外界鲜为人知。1998年,沅陵县文化局在该县七甲坪镇召开了一次国际傩文化研讨会,会议期间,该镇文化站为这次大会组织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夹傩,表演了上刀梯、踩火铧犁、咬烧红的犁头、踩红炭、滚刺床等巫傩绝技。这次研讨会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此后,沅陵、泸溪、吉首、麻阳、新晃等县先后举办了多次规模大小不一的傩文化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引起人们对湘西傩文化的高度关注,吸引了一批中青年爱好者跟老司公学习,引起了各地政府开始重视保护傩文化,也引起各地旅游开发商、文化经济开发商的关注。
  这些年来,傩文化活动最突出的层面,就是随大湘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傩文化保护与开发热潮。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交替的这些年,张家界市旅游开发商们,在挖掘土家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把傩文化中的傩技、傩戏等搬上了舞台,使傩文化进入了市场。继之,吉首、凤凰、沅陵、麻阳、新晃、怀化、会同等地先后把傩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上前台,整个大湘西从北至南走上傩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路。
  
  【参考文献】
  [1]瞿湘周.古老·神秘·豪放——沅陵巫教和傩文化调查纪实[r].泸溪:泸溪民族教育印刷厂(内部印刷),1999.
  [2]周明阜,等.沅湘傩辞汇览[m].香港: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
  [3]金承乾.沅陵傩歌唱本40册(收藏)[g].沅陵.
  [4]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沅湘傩文化之旅[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5]贵州民院民族研究所,等.傩戏论文选[c].贵阳:贵族民族出版社,1987.
  [6]林河.中国巫傩史[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7]湖南少数民族古籍办.梯玛歌[m].长沙:岳麓书社,1989.
  [8]尚立昆,等.桑植傩戏演本[m].长沙:岳麓书社,199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197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