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泉州历史辉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通过对泉州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文化旅游的特点和泉州发展文化旅游的现实条件,提出了泉州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资源;泉州市;对策研究
泉州市位于东经117025'~119005'、北纬24030 '~25056 '的福建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部为连绵山脉,靠沿海地区为丘陵地带,因城北泉山(又名清源山)而得名.由于处于闽浙丘陵地带,而且终年温暖湿润,故雅称“温陵”;因五代时环城遍植刺桐树,故又称刺桐城。
“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市”是泉州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之一。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国内外游客近144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5.8亿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0%和20.8%。无论是游客人数还是总收入,均创出历史新高。从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看,旅游业正成为泉州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由2005年的6.15%提升至2006年的7.79%,距离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10%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一、辉煌的昔日与腾飞的今日
泉州素有“福建文化半壁江山”之称,这与其“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历史是分不开的。
南朝,泉州已有与外国海上往来的文字记载。
唐朝,泉州对外贸易和对外文化交往都有很大发展,外国商人、旅行家和宗教信徒荟集泉州。唐朝诗人曾用 “船到城添外国人”和“市井十洲人”的诗句描绘当时的盛况,伊斯兰教和摩尼教就是当时传入泉州的。
唐朝至五代,泉州的佛教发展很快,被称为 “泉南佛国”,中外佛教信徒通过海上丝路进行交往。泉州城的范围也扩大了七倍,环城栽种刺桐树,故泉州也称刺桐城。
北宋,朝廷把福建市舶司设置于泉州,负责管理来往于海外的
船舶、通商贸易、征税和接待外国商人等事务。它标志着泉州港被朝廷确立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
北宋至南宋,泉州港的地位有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在北宋中期,它赶上并超过明州(今宁波),仅次于广州;第二次是在南宋初年,它赶上了广州,且与其并驾齐驱;第三次是在南宋末年,它超过了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口。北宋诗人曾用“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来赞誉泉州港的繁荣。以南宋绍兴三十二年泉州市舶司年收入为例,这一年市舶司收入在80万缗以上,约占南宋朝廷年财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可见泉州港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东方大港。
元代,泉州港进入鼎盛时期,既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总吞吐港和东西方海上交通枢纽,也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最大港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其《游记》中也说:“刺桐港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元代朝廷曾以泉州作为我国海外交通计算航程的起点。国外一些宗教也在这个时期通过海上丝路传入泉州,如印度教教徒作为商旅来到泉州,并兴建了规模辉煌的印度教寺院——番佛寺;景教(即古基督教)则在元代初期就传入泉州。泉州先民在从事海外贸易和移居异国他乡的过程中,也把本土的儒教、道教、民间信仰(如妈祖信仰等)以及戏曲音乐等带到国外,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明清,由于统治者实行严厉的“禁海”、“迁界”政策,导致泉州港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被限定只与琉球交往,从而失去了昔日国际大港的地位。明成化八年,泉州市舶司被移置到了福州,从而标志着这个东方大港由辉煌走向衰落。朝廷的“禁海”、“迁界”禁锢政策使老百姓陷入极其恶劣的生存困境,泉州一带的沿海人民不避艰危,突破封锁,一批又一批的泉州人飘洋过海到东南亚等地谋生,泉州因而成为全国著名侨乡。
20世纪50 年代至70年代,由于泉州面临金门、台湾,被视为随时可能燃起战火的“战场”,国家没有投资项目,也没有像样的工厂企业,这里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加上十年浩劫的破坏,极“左”路线的肆虐,只剩下“刺桐花谢刺桐城”、“浪打空城寂寞回”的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把握机遇,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
活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前,泉州经济总量居福建省倒数第二位,1978 年泉州的经济总产值仅为7.79 亿元,到 2006 年则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900.76亿元,经济总量持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跻身全国地级市前列。
二、泉州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
(一)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瑰宝星罗棋布,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20处;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至今仍保留着 20 多种中外宗教的遗迹;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国家级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就设立在泉州;国务院 2006 年5月20日以国发[2006]18 号文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中,泉州市入选的有泉州南音等 11 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二)区域经济发达
经济是旅游的物质基础。一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对人们的旅游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又决定着旅游开发的能力,旅游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经济做后盾.世界旅游组织(wto)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度假旅游逐渐兴起.据市统计局统计,2006年,泉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900.76亿元,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均gdp已达到24847元,按汇率折算为3116美元,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根据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就地区经济实力而言,泉州市已经跨过了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门槛。
(三)日益富裕的市民生活
经济收入是孵育旅游的首要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来划分贫富状况,恩格尔系数30%~40%为富裕。近年泉州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泉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71.53元,比上一年增长12.4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0812.27元,比上一年增长8.10%;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192.52元,比2005年增长6.46%,恩格尔系数从2005年的39.37%下降到38.78%[9]。2007年上半年泉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增长态势强劲。泉州的恩格尔系数已达到市民大量出游的经济条件。
(四)港澳台侨优势突出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2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占全省60%以上。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这些港澳台侨胞经常回泉州探亲旅游、寻根谒祖,是泉州文化旅游的重要客源。
三、泉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建尤其是旧城改造与文物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忽视保护文物;有的地方政府片面迎合开发商利益,忽视有关法规;有的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开发文物,忽略保护周边环境。泉州文庙,由于周围建起与其风格极不协调的高楼大厦,千年古迹为“现代文明”所湮没。令人担忧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章不循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以罚代法”的情况依然存在,列举几个例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窑保护范围,被某陶瓷有限公司挖掘破坏,当事人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仅以处罚了事;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文物保护区里有的群众开山炸石,乱修坟墓。法制意识淡薄,正是文物破坏严重的深层次原因。要真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必须杜绝瞒报纵容破坏文物现象,加大文物保护的执法力度;同时,加大惩罚力度,该追究行政责任的应该追究行政责任,该追究刑事处罚的应该以刑法的高度,对相应的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罚。有的地方政府领导缺乏长远眼光,对文物保护认识不到位,认为不能拆建,反而要投入维护经费,不划算,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视为包袱与束缚。长期以来,在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抉择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个不合理的现象——效益个人得,后果大家摊。企业为了效益,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夜以继日偷排污水,减轻成本,为个人谋利益。而作为当地城市管理者,他们看中的更多是实际政绩,企业多了、税收多了、gdp上来了,环保问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提高业主的荣辱意识,转变传统的政绩观念。对此,政府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对文物保护及开发商责任作明确约定,要加强监督,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或个人私利而纵容放任.其实建设与保护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两者还相得益彰,比如在西安,国家投巨资开发保护秦皇陵,这一历史古迹反过来为当地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二)发挥地方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旅游产业发展不仅依赖于市场机制,而且还有赖于政府的规划调节,从而避免市场机制所造成的旅游资源配置的扭曲。首先,政府要在各路专家学者的参与下完成科学可行的地方旅游业中长期规划,使得市场因子进入旅游业变得有章可循。泉州市政府对旅游市场的调控力度正在加强,如《福建省泉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提出泉州旅游业发展三步走战略思路,第一步:2005~2010年,使泉州成为福建省重点旅游城市;第二步:2011~2015年,使泉州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第三步:2016~2020年,使泉州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其次,政府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外资和民间资金介入旅游开发,组建上档次、上规模的各种经营形式的旅游企业或集团,使之与福建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对接。目前泉州旅行社重视组团出游,较不重视接团本地游,这导致了外地游客来本地游的缺少。旅游企业行为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政府应适当引导、扶持旅游企业,把重点从组团转移到接团方面。旅游企业在自我宣传时要更多注重旅游品牌的推介,而不应将重点放在自身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宣传,这样才能起到向外地游客推介泉州旅游品牌,扩大泉州旅游业的知名度。再次,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旅游产业的协调机制,如成立旅游产业公会,加强诚信建设,组织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提供产业信息,规避投资风险。
(三)继续加大投资,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2006年泉州市旅游业而之所以能如此“大跨步”地发展,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功劳不小: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成功开馆,在海峡两岸产生了极大反响,从而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南安石井对台旅游码头的建成,打破对台双向旅游“零”的记录,6月份我市组团参加泉金航线首航,成功搭建起泉台旅游互动的新平台;福建省旅游海峡商品城的动工兴建,将打造出两岸首个旅游商品集散基地,并成为台胞来泉观光一个重要的旅游商品区。
(四)提高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停车难、公交线路不发达、酒店设施无法满足旅客需求、景区公路标志牌缺少或不明显等,泉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密切相关的。泉州应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建成方便、规范的旅游基础设施,为团体、散客和自驾车等各类游客提供服务,方便他们进行旅游。比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与公交公司合作,开行旅游专线车,把市区及近郊众多文化旅游景点(及其他类型的旅游景点)联系起来;规范各种旅游标志的设置,为自驾车游提供导游、通讯、泊车、加油等完善的服务。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已从观光、团体游向休闲、自助游发展,因此酒店不应单纯追求星级豪华标准,“让游客住得起,留得住,经济酒店的经营是很好的选择”。散客旅游的兴起,迫切需要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如构建泉州旅游交通webgis,为用户提供一个以地图为交互界面,地理空间信息与各类多媒体信息有机结合的网上旅游、交通信息浏览与查询环境。
(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泉州市在进行文化旅游宣传促销要做到 (下转第48页)(上接第45页)大手笔和有针对性。首先,要大手笔,高水准地进行文化旅游宣传促销。要在收视率高的全国性电视台上做广告,如2006年5月5日,央视直播泉州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要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
艺术家到泉州的文化旅游景点进行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通过他们的文学、摄影、美术、影视作品来扩大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最好是有一两篇能入选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使全国的儿童从小就知道泉州,中小学课本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及“济南的冬天”就使多少人从小就对这两个地方非常神往。其次,要深入研究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产品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根据泉州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及妈祖文化等在东南亚、日本及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和关系,把东南亚地区作为国外最主要的客源市场,把阿拉伯地区、日本作为国外辅助客源市场,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如2002年,泉州市以“海上丝路遗产在泉州”为题参加了国家旅游局组织赴日本的旅游促销活动。根据宁波、扬州和广州等地既是海上丝路的著名港口,又保留着珍贵的海丝历史文化遗产,泉州可以与这些城市联手,共同设计推出以我国古代海上丝路著名港口游为题的项目,做大做活海上丝路游这篇文章。把相邻的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省作为海丝专项旅游国内的重要客源市场之一。根据伊斯兰教文物古迹在泉州的地位和影响尤其突出,而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约有2000万穆斯林,所以,也应重视对国内少数民族穆斯林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工作。
【参考文献】
[1]侨乡基本概况./gov//133/
,2006-11-20.
[4]市府办.去年1448万人次来泉游玩./,2007-01-12.
[5]杨文棋.促进泉州海丝专项旅游持续发展的探讨[j].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
[6]李玉昆.泉州海外交通史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7]李玉昆,李秀梅.泉州古代海外交通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8]屈人文.人均gdp达24847泉州跨过中等收入门槛./,2007-02-06.
[9]曾聪虹.泉州城镇居民收支均呈增长.,2007-01-31.
[10]张咏.上半年泉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n].泉州晚报,2007-07-14.
[11]田明华.热点问题——历史文化名城:请别伤害我![n].福建日报,2002-01-14.
[12]李洋.泉州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3).
[13]福建省泉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篇./,2007-08-07.
[14]骆炎民.泉州旅游交通webgis的设计与实现[j].华侨大学学报,2007,28(1).
[15]李均亮.泉州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4(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