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不良贷款是指不能为银行创造收益,借款对象出现违约或者经合理预期不能按借贷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偿付的商业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不良贷款率则是指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的主要标准。
对于商业银行的分类,国际上尚未统一标准。从风险程度分类,按照我国2002年开始实行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标准,商业银行贷款可以按照被偿付可能性被分为正常级、关注级、次级、可以级以及损失级五种。这五种分类也从侧面衡量了还款人的预期经济能力、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而后三种贷款损失概率在30%以上,还款的可能性较低,三类贷款也构成通常也所称的“不良贷款”。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我国实行经济转轨之后,积累了数额十分巨大的银行不良资产率,在实施不良资产剥离之前的不良贷款高达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了惊人的23.35%。这些让我过的的经济完全暴露在金融风险之下,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率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合理发展,并且对它们在国际上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国内的人民也对商业银行的营运能力产生了质疑。经过不懈努力,国内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06年的时候下降到了10%以下,从银监会2015年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2007年的6%迅速下降到了2008年的2.5%,2009年至2015年之间的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1%到2%之间,2015年底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为1.96万亿元,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了5290亿元,该年的不良贷款率为1.94%,与2014年年底相比上升0.34%。其中来自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7万亿元,同比增加4319亿元,概念的不良贷款比率为1.67%,同比增加1.43%。
自2001年以来,随着不良贷款率的逐年下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在大幅的提高,到2008年之后基本保持稳定,在2008年至2015年之间。我国商业银行各不良资产率呈现出一种细微的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可能随着不良资产管理水平低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承受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也有可能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下降了,无法管理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风险问题,进而导致了不良资产率的“双升”现象。
到2015年底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达到了2.3万亿元,与2014年底相比,同比增加了3,493 亿元;2015年的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81.18%,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50.8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为3.03个百分点,与2014年同期相比上升 0.13个百分点。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2007年至2015年的资产减值余额和拨备覆盖率的变化趋势可知,从2007年开始,商业银行的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拨备覆盖率则呈现出一种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12年达到峰值,这也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在2007年至2012年间呈现出一种逐年增强的趋势,而字2012年之后则表现出逐年减弱的趋势。
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不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银行自身的问题产生的,特别是信贷管理水平不高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直以来,商业银行过于重视贷款的发放,而不愿意在贷款的后期管理上投资,致使贷款风险急剧上升的时候,银行依旧浑然不知,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知之甚少,无法有效建管道贷款的使用情况等等。造成了银行贷款的难以保全和回收的现象。
(2)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
一方面,?y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企业发展前景不完全了解,无法对企业的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顺利申请到贷款,或者申请到更多的贷款,往往会编造或者隐藏企业的真实状况或者贷款真正的动机。信贷人员如果忽视了这些信息,往往会发放高风险的贷款,进而导致银行贷款的回收困难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
(3)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落后,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
我国的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很多但是仍旧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央行指定的很多政策和规范措施,由于传导机制的问题,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预,下面的商业银行很难真正的有效实施。所以,金融监管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以及商业银行风险抵抗能力的提升。
4.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方法建议
(1)加强对银行信贷人员的培训,切实加强业务水平和忠诚度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银行应该定期组织信贷人员进行高质量的业务培训,请一些知名的行业资深专家对员工进行业务指导,让信贷员工成为客户所在行业的专家,这样就可以让信贷人员准确的判断给予客户贷款的真是风险程度,从而有效的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另一方面,对信贷人员的信贷质量进行考核,实行“谁贷款,谁负责”的政策,对信贷质量较高的员工进行大力的鼓励和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有提升业务的质量,有利于银行形成健康的信贷文化。
(2)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程序和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重中之重,它??在整个银行贷款周期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银行科学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客户自身的信用等级,然后依据合理的贷款审批程序对客户发放贷款,从而在贷款的投向上进行必要且合理的控制;在贷款发放之后,也要加强监管工作,密切注意贷款资金的流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时监测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客户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以便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行动,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
(3)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管理
由于我国法律对银行的经营范围做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国外的很多先进的不良资产的处理办法不适用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来解决这些问题。资产管理公司采用发债的方式募集资金,然后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通过专业的团队来处理这些不良资产,在增加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整体质量,减少了不良资产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全银行的资本并且较大限度的减少了回收不良资产的成本。
(4)总结并实践适合我国的国外不良资产处置的先进经验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的“RTC”模式就是将同一性质的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与有娘资产分离,然后建立重组信托公司(RTC)来集中处理这些不良资产,这种做法在美国十分成功。在20世纪90年代,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来源于企业的波兰采取了国有企业和银行的重组方式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这种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不良资产处理部门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波兰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开创了适用于中小银行的“桥”银行制度,即将“桥”银行看做资不抵债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中介,由它来拍卖问题银行的所有资产,然后将拍卖所得的狂想偿付给债权人,赔偿债权人的损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3840.html上一篇:城商行发起村镇银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