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由过去高速增长回归平稳的“经济新常态”,在严峻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也步入了具有自身特征的发展“新常态”。地方性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有生力量,凭借着审批环节少、决策链条短,以满足地方中小企业、城乡居民的金融需求为切入点的特点,对地方经济、企业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15年底,我国拥有2436家地方性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总资产473310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23.74%,并存在占比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受经营区域单一,市场占有率低,资产质量差,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的限制,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了更大的冲击。存款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那么,在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竞争下,地方性银行如何通过优化业务结构,从而提高其经营绩效的研究,对于地方性银行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性银行业务结构对绩效影响的机理分析
银行绩效,既包括收入规模,也包括运营的风险,因此,本文从盈利性与安全性来亨利地方性银行绩效。下面,本文从地方性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分析其对绩效的影响。
(一)存款业务对绩效的影响
存款业务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银行运营的重要基础,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因为存款业务面对的服务群体是广大的个人和公司群体,其广泛性、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可以使银行以很少的成本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利润空间,提高了运营的安全性。存款也是贷款投资、家庭理财的基础,存款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资产业务资金的投入,并且由于我国利率的固定性,利率变动所带来的分险也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银行运营的安全性。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目前我国地方性银行存款业务量减少,并且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占比较高,尽管活期存款成本最低,但由于其流动性的特点,使其不具备定期存款所具有投资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业务的开展,从而影响了银行运营的盈利性。
(二)资产业务对银行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资产业务,是一个银行利用自己资金获益的活动。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以放贷业务和投资业务为主。随着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模式的火热,资产业务在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地位越开越高。我国地方性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信用较低的问题,活跃的中小企业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发展大量的贷款业务,但却很大程度增加了信用风险,降低了运营安全性。投资业务,即证券投资业务,银行透过购买国库券、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获利的一种业务。国库券有着安全、较高收益的特点,公司债券根据不同的风险评级有着不同利率,一般收益较高。所以投资业务占比的增多,技能增加银行的收益,又能相应降低银行的风险指数,提高安全性。
(三)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一般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例如,商业银行利用业务、技术、信誉等,以代理人的身份代理承办委托事项,提供金融服务的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不同于普通利息收入需要较高资金储备的特点,中间业务占用资金少,经营成本低,是利用自身现有的技术、信息和劳务向顾客提供服务。因此,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有利于银行运营盈利性、安全性的提高。但是,中间业务对于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新的挑战,由于不同的中间业务有着不同的风险等级,不同等级的中间业务存在不同的风险,地方性商业银行相对应风险管理体系也存在缺陷,面对中间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发现、处理还存在不足。因此,尽管中间业务的开展提高了银行运营的盈利性,却降低了安全性。
三、建议
目前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还主要依靠资产业务获利,许多银行把中间业务看出银行主营业务的附属业务,也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脱媒”现象愈加严重,地方性银行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要拓宽自己的盈利渠道,而不是单一的依赖信用贷款盈利。
因此,首先,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注重业务结构的优化,促进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由资产业务应向单一性信贷、创新型信贷业务转变。其次,地方性银行一般在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上不及大型银行,所以存贷业务上就要具有自己特色,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措施,扩展银行的盈利手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