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程序,对风险进行评级、分类、报告和管理,保持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发展,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都不强的关键因素在于信贷风险管理。2011~2017年以来经济走了个“L型”进入“经济新常态”,在去杠杆和去库存的大背景下,这对于银行业而言也会带来不良的压力。由于金融环境的复杂性、不稳定性特征,银行业面临传统领域信用违约与流动性风险叠加共振的多重挑战,总体风险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技术与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加强风险防控能力促进银行竞争力的提高。
一、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不良贷款率较高
信贷风险危机主要是源于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越高,放贷的款项收回的风险随之就加大,最终其信贷风险对银行的经营发展都会带来消极影响。以下对我国主要的国有以及股份制商业行2011~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进行了分析,具体不良贷款率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都是呈上升趋势的。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问题起源于2011年,浮?F于2015年,因为佳兆业风波掀起了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违约浪潮,增加信贷坏账风险。2016年政府调控重点在于去产能、去库存背景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递增趋势。经济周期与银行业不良贷款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换挡期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导致不良贷款上升,经济进入新常态之下,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升至2%至3%区间。银行业信贷风险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在追求收益最大化同时加强信贷风险防范。
(二)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
纵观国际银行,大都有条块结合的矩阵式结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我国的银行内控制度需要借鉴国外银行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经验,积极建立适合有效的内控组织结构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明显缺乏有效的以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信贷部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国内银行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专业化风险管理部门,对信贷业务的过程监控管理,实行独立的审贷分离制度,加强贷后检查力度,从而有效的发现防范信贷危险,提高信贷防御的意识。
(三)信贷风险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有效的信贷管理方法是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持续加大的风险防控压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定性分析方法和传统静态比率分析手段是现在商业银行衡量信贷风险较为常用的方法。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识别上受主观判断因素的影响很大缺乏量化依据,应该严格信贷准入,将信贷政策作为客户核准、授信审批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决策依据,优化信贷投放,逐步改善信贷结构。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贷款风险,促进了信贷规范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将是一项艰巨的持久性的任务,需要银行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二、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改善不良贷款状况
为了保住不良贷款率监管指标达标,各家商业银行都会采取不良贷款转让的方式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一直高度重视对不良资产风险的化解,主要从两方面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对一些风险较大行业的授信加快退出;另一方面采取现金回收、贷款重组、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各个手段来处置已有不良资产。同时也要求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应注重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和掌握资产质量真实性,把握风险暴露的金额和时间点避免引发新的风险和问题。
(二)加快建立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的步伐
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等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应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定性、定量的管理考评制度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起一整套防范信贷风险的实施方案。我国商业银行负责信贷监管的稽核部门归本级行长直接领导,地位和职能不独立,难以对本行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各部门的内控责任人、法律合规部内控职能、内部审计的内控监督三道防线为基础的内控组织架构。
(三)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应采取创新型信贷风险管理,使用更多的信贷风险管理工具首先,防范信贷风险最关键的第一步是准确企业贷款的目的,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量化工作,以判断企业未来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还贷,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其次改进现行的信贷风险量化方式,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计量模型和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015.html上一篇: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