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变动:周期性及多元化的视角

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变动:周期性及多元化的视角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7)03-0021-06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暴露出《巴塞尔协议Ⅱ》的顺周期弊端,令各国监管当局认识到银行计提资本缓冲的重要性。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冲击,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各国监管部门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由此产生“商业银行如何随经济周期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资本缓冲和风险水平”这一现实难题。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提速,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化,国内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非利息收入占各项业务收入的比重。那么,业务多元化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如何,是否有利于减轻银行自身的资本计提负担?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我国上市银行2002―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季度数据,从周期性及业务多元化的视角,考察银行资本缓冲与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于银行资本缓冲与风险行为的研究,现有文献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资本缓冲是否加重经济周期,二是经济周期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尽管当前研究承认大多数国家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顺周期性,但是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行为依然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认为支持银行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具有顺周期行为。如:García-Suaza等(2012)对哥伦比亚银行的研究发现,资本缓冲具有顺周期性,并且资本缓冲在大银行和小银行间的变动不对称[1]。(2)银行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间具有逆周期行为。此类研究主要面向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机构,如:Stolz等(2011)发现德国银行存在逆周期资本计提的波动,资本不足的银行在经济衰退时不会减少风险加权资产,低资本化也不会迫使银行减少放贷[2];Shim(2013)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研究也发现了逆周期现象[3]。(3)认为需要根据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如该国的政治、经济背景和银行体系内部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如:Jokipii和Milne(2008)发现,欧洲银行业的资本计提总体具有逆周期性,但是依据银行的规模、类型的差异,资本计提的周期性表现并不一致。大银行的资本计提在危机时增加,体现为顺周期性;而小银行和储蓄银行呈现逆周期性[4]。

  关于经济周期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实证角度检验经济周期与银行风险间的关系。部分学者在宏观审慎视角下,关注经济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如:Marcucci和Quagliariello (2008)对意大利银行的实证发现,在经济衰退阶段,银行通常会持有高于最低资本要求的资本缓冲;同时,持有过多风险资产的银行的周期性更显著[5]。部分学者还发现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关系,对银行资产组合风险的影响并不相同。如Morales和Gasha (2004)对拉丁美洲银行的研究发现,GDP增长率的波动只有在某一阈值之上,才会对不良贷款产生影响[6]。

  对资本缓冲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研究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断强化的资本要求直接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为避免因银行风险造成自有资本流失,股东会有更强的动机去遏制银行的高风险行为。因此,资本缓冲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风险行为[7]。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时,增加资本金会加重银行的经营成本,降低其特许权价值,为弥补成本提高所带来的价值损失,银行更有动机从事高风险活动[8]。

  现有业务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研究同样存在分歧。部分学者认为非利息收入会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如:Shim(2013)发现,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收入多元化降低了银行的违约概率,并且有助于银行建立资本缓冲[3];Nguyen(2012)也发现,南亚国家市场势力强的商业银行采用收入多元化策略时,收入会变得更加?定[9]。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拓展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如:De Young和Roland(2001)发现,在银行业务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收费业务增加了银行收入的不稳定性[10];Stiroh(2006)也发现,更多依赖非利息收入的银行,会导致更高的风险和更低的风险调整收益[11]。此外,经济衰退也会削弱业务多元化的风险分散效应。部分学者还从成本角度出发,认为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需要从人力和技术上增加投入,这增大了银行的财务杠杆,从而增加了银行风险。如Lepetit等(2008)的研究发现,欧洲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活动伴随着高风险和高破产风险[12]。还有学者认为产品多元化对风险的影响高度依赖于银行的资产规模。如Hidayat(2012)发现,印尼大型银行的产品多元化程度与银行风险呈正相关,会对整个银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3]。

  国内也有诸多文献研究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问题,同样结论迥异。部分学者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存在顺周期性。如张姗、林小琳(2012)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确实存在顺周期的特征,而且国有银行比非国有银行表现出更强烈的顺周期性[14]。但是,更多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的结论[15,16]。

  关于业务多元化与风险的研究,国内多数学者倾向于非利息业务有利于熨平银行业的风险,起码不会增加银行业的现有风险[17-20]。   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文献虽然较为丰富,但是尚无同时基于周期性及多元化的角度探讨宏观经济波动、银行资本缓冲与风险之间内在联系的相关研究。为此,本文在Jokipii和Milne(2011)[19]的研究基础上,通过3SLS法检验在长经济周期内,资本缓冲调整和多元化对银行稳定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一)模型设定

  为考察收入结构以及收入波动对资本缓冲调整和资产组合风险的影响,设定银行资本和风险的局部调整模型如下:

  根据2002Q1―2013Q4年的季度数据,计算上市银行收入波动率(季度标准差)走势如图2所示。可看出自2008年以来,上市银行的业务收入波动性比较平稳,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非利息收入的展开有助于保持银行营业收入的稳定。

  4.银行特征变量。

  银行规模(SIZE),即银行总资产的对数值,预期与资本、风险的调整正相关。盈利能力(ROA),即息税前利润/总资产,预期资产收益率越高的银行持有资本缓冲水平越高。流动性(LIQUIDITY),即流动性资产/总资产。流动性资产调整成本对资本缓冲水平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所以,预期该变量与资本缓冲正相关,与风险负相关。贷款损失准备(LLP),即贷款损失准备与总贷款之比,它反映银行贷款组合的质量,所以,期望贷款损失准备与资本缓冲调整正相关,与银行风险变动负相关。资产增长率(AG),即总资产的同比增长率。预期资产增长率的提高会增加组合风险,降低资本缓冲。

  (三)数据来源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检验

  通过Wind资讯,并以各商业银行季报和招股说明书为补充,手工收集2002Q1-2013Q4年全国16家上市银行10年期间的非平衡季度样本数据,总体样本变量观察值共计752个。表1给出了全体样本数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一)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采用stata12软件进行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的3SLS估计,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模型一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银行规模指标(SIZE),模型二将16家上市银行按资产规模分成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和其余上市银行两类,进行分类估计。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1.银行的资本调整与风险变动之间存在内生的稳定趋势。首先,实际GDP增长率(CYCLE)与资本缓冲调整量(△BUF)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调整与经济周期之间呈不显著的顺周期性。即在经济繁荣阶段,资本缓冲计提减少;当经济下滑处于衰退阶段,银行会增加资本缓冲的计提。实证还发现,上期资本缓冲与当期资本缓冲调整的系数为正并且非常显著,证明下一期资本缓冲水平和当期的调整值高度相关,其动态变化具有连续性。此外,上期资本缓冲的系数为0.6911,由于银行资本缓冲在向目标值调整的过程中存在短期调整成本,因此,资本调整的速度相??快。

  其次,实际GDP增长率的估计系数(CYCLE)与被解释变量风险变动(△RISK(1))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证明上市银行的风险变动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宏观经济增速越高,银行隐含风险越大。该实证结果表明上市银行的风险变动对经济波动极为敏感,相对经济周期呈现逆周期变化。此外,上期风险变动(△RISK(t-1))的系数与本期风险变动(△RISK)也显著正相关,表明上期风险水平较高的银行,本期会增加风险调整的力度。

  最后,资本缓冲调整(△BUF)与银行风险变动(△RISK)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银行持有资本缓冲的数量与银行风险大小相关。当风险升高时,银行为抵御风险,必然会相应提高资本缓冲持有量,这与相关理论预期一致。同时,考虑到资本缓冲调整的高度相关性,在经济波动时,银行会因自身风险的变化而连续调整资本缓冲,让资本缓冲的动态变化呈现连续性。不过,实证显示资本缓冲的调整对风险变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可以将之归因于在《巴塞尔协议Ⅲ》的约束下,国内银行加大计提资本缓冲的结果与风险变动无关。

  2.银行规模(SIZE)与被解释变量资本缓冲(△BU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实证发现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上市银行,大型银行计提的资本缓冲相对少。模型二中大、小银行虚拟变量(LARGE、SMALL)的实证结果同样验证了这一结论。本文将大型银行不计提过多的资本缓冲归因于以下几点:(1)大型银行网点覆盖面广,业务领域较大,贷款渠道更加广泛,风险分散能力更强。(2)大型银行可获得强有力的政府支持,能够通过政府直接注资的方式增加其资本。(3)相对于其他上市银行,大型银行相对更加容易通过外部融资方式获得资本。(4)我国大型银行的股权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有利于根据银行资本缓冲的多少相机抉择,采取相对灵活的盈利留存行为,支持银行的资本缓冲决策。其他上市银行的股权则相对分散,同时受制于资产组合和规模的约束,也难以根据需要变更股利分配、灵活采用留存收益策略,使得它们对资本缓冲的调整相对不够便利。

  3.收入多元化(DIV)与资本缓冲调整(△BUF)并不显著,但呈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业务多元化可以减少资本缓冲的计提,说明上市银行多元化效应存在。同时,收入多元化对上市银行的风险变动(△RISK)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方面说明业务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相关关系不显著应归因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主要集中在票据承兑、汇兑结算、代收代缴等以收取佣金和手续费为主的佣金业务上,此类业务拓展方式多以原有的利息业务客户为基础,进行打包销售或业务拓展,因此,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多元化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

  4.收入波动性(VOLATILITY)与银行风险变动(△RISK)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说明收入波动率增大的银行,违约概率相对增加,银行对应的风险较大。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内资本缓冲的计提多以合规性为准,为满足《巴塞尔协议Ⅲ》和银监会不断提升的资本要求,国内各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计提资本缓冲,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因而资本计提不太可能受到收入波动的影响,这与收入波动性与资本缓冲调整(△BUF)的相关性不显著的实证结果也相吻合。   (二)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引入不良贷款率(NPL)替换Z值来衡量银行风险。同时,还将贷款损失准备替换为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LPC),以全面检验模型的稳健性。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②与Z值分析的结果非常相似,资本缓冲和银行风险的周期性和正相关性依然显著。多元化和收入波动性指标同样能够证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程度较低,但具有一定分散风险的效果。据此,可以认定相关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1.我国应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在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将同时决定自身的资本计提和风险承担行为,这意味着银行会调整其自身资产组合,在经济衰退期间削减其风险资产。而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机制之后,一旦经济陷入衰退阶段,充足的资本缓冲不仅可以让商业银行保持其清偿力,并且能够让商业银行维持其信贷流量基本不变,帮助实体经济尽快实现复苏。

  2.对国内商业银行应实行基于规模划分的差异化资本监管。实证结果显示:资产规模对于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和资本缓冲作用显著,不同规模银行的资本计提策略差异较大。考虑到在经济衰退阶段会推高外部融资的成本,迫使大多数银行通过削减贷款来提高资本占比,因此,规模较小的银行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调整会面临较高的边际成本。而大型银行由于较少主动地通过调节贷款来影响资本缓冲,只会在经济扩张期配合资本调节来增加资本缓冲。考虑到大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更强,金融危机期间大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性更高,以及不同规模的银行资本调整成本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一旦监管当局决定将逆周期资本缓冲作为资本留存缓冲的拓展,仅对大型银行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或许是较为稳妥的方案。

  3.银行可适度实施业务多元化策略。随着金融改革的加速,我国金融机构的非利息业务收入正在快速增长。对于银行风险管理来讲,能否为多元化的收入组合提供足够的资本储?洳⒓跎俜缦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本文实证研究支持非利息收入的提高以及多元化收入组合能够获得潜在的多元化收益,收入多元化不仅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更为宽广的收入来源,而且还会减少组合收入的波动性,降低违约风险的概率。因而增加非利息收入份额,可以在减少资本储备需求的同时,实现风险分散。所以,今后监管当局可以创造条件,适度引导、鼓励商业银行的收入多元化策略。

  注释:

  ①如果银行HHI较大,银行多元化程度低;相反,则意味着银行多元化程度高。

  ②限于版面,无法提供相关实证结果。有兴趣的学者可通过zhouy@cueb.edu.cn向作者索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06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