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1.加强零售信贷综合成本管理的研究背景
1.1 宏观调控力度增强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解决的关键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稳定总杠杆率。为此,国家加大了对银行业的调控力度,这要求零售信贷业务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调控的关系。零售信贷业务属于资本集约型业务,资本占用低、抗周期性强、资本收益率高、风险分散,信贷规模偏紧、利率中枢上移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动了零售信贷业务的发展。
1.2 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
一是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崛起为零售客户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中央对稳定企业家信心空前重视,一些转型升级迅速的中小企业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信贷需求较大。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了零售信贷市场需求。中央提出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现代食品等产业,促使零售信贷进一步挖掘“三农”市场。
1.3 居民消费持续升级
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速,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显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4.6%,预计2017年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随着金融消费对居民生活的渗透程度持续加深,信贷需求日渐强劲,且复杂度不断提升,购物、旅游、装修等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类型越来越丰富,将逐步形成一批具备鲜明属性和特色的客户群体,如消费中产、养老一族、城镇新居民等,将为零售信贷发展新增巨大的市场潜力。
1.4 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
新型城镇化要求在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城镇经济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城镇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持续增加,在住房、医疗、教育、旅游、汽车等方面尤为突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同样需要大量信贷资金支持,促使零售信贷进一步结合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开发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捕捉发展机遇。
1.5 双创政策长期向好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出台,着重支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技术支持层面、金融支持层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双创的活力,双创政策长期向好,双创新引擎动能不断释放,为零售信贷服务双创经济带来市场机遇。
2.加强零售信贷综合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2.1 提高综合成本管理能力是零售信贷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
成本管理是经济组织保持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零售信贷业务发展有很多政策利好,市场潜力巨大,但银行在经历痛苦的逾期贷款催收、不良资产处置后,出现零售信贷业务规模大但服务群体局限性高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个人消费信贷偏好房贷、车贷,对于信用消费贷款客户的选择非常严格;个人经营性贷款偏好提供房产、土地等担保物的客户,对于信用类、保证类客户资质审查严格;中小企业贷款偏好提供房产、土地等担保物或有良好资产的保证人的客户,信用类贷款比例很低。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零售信贷管理成本高、成本分散、核算难、统计分析难,成本收益不匹配,盈利能力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零售信贷业务的发展,阻碍了我国银行业普惠金融的进程。
2.2 提高综合成本管理能力是零售信贷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保障
一方面,强担保类零售信贷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小额贷款公司、保理公司、租赁公司等业态的发展,骤然拓宽了零售信贷客户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综合成本管理成为银行拓展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获取新客户的有效途径。加强综合成本管理,发挥成本优势,成为零售信贷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客户融资需求多样性、个性化服务体验需求升级,进一步要求银行加强综合成本管理,在综合成本分类分析的基础上,优化作业模式,建立评估核算系统,持续动态管理,将综合成本持续降低作为发展零售信贷业务的主要方向,实现零售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客户与银行共赢。
3.零售信贷综合成本的主要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3.1 开发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_发成本指零售信贷服务于客户需要预先投入的成本。其构成主要分为五类:一是产品研发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调研及细分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业务模式配套制度、合同、流程设计的难度,各类交流会议、外部培训、同业调研及访问的频次。二是外部合作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合作机构或人员的营销、谈判、协议签署等活动需求。三是系统建设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系统开发的前瞻性、兼容性与拓展性要求,作业流程与风险防控需求,系统建设难度及对接需求。四是外聘专家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聘请第三方机构或者个人进行设计、咨询、培训等活动需求。五是试点运行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试点地区前期投入、专门配套人力、物力、大规模培训等活动需求。 3.2 运营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运营成本指成熟的零售信贷产品服务客户、进行市场拓展需要投入的成本。其构成主要分为六类:一是宣传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宣传方式选择、客户营销及维护、市场推广等活动需求。二是人工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各个岗位人员工资、绩效、通讯交通、培训、奖励、补贴、保险等活动需求。三是固定资产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营业机构设立、专业设备配备、相关审批手续取得、安全防控等活动需求。四是系统维护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系统硬件购置、软件升级、第三方外包等活动需求。五是外部机构合作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购买相关服务、获得相关权益、业务招待等活动需求。六是突发事件应对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舆情应对、安全隐患、诉讼等活动需求。
3.3 资金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资金成本指零售信贷贷款资金投放需要投入的成本。其构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自有资金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储蓄存款、对公存款资金的获得难度,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结构比例,存贷款利率政策管制,存款准备金及存款保险的缴存要求。二是外部资金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同业拆借、理财资金、协议存款等资金成本及获得难度,监管机构的政策要求。
3.4 保全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保全成本指零售信贷资产保全需要投入的成本。其构成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外部合作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聘请第三方催收、与专业评估机构合作、律师事务所法律事务咨询及诉讼等活动需求。二是媒体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在多媒体、平面媒体发布公告、公示等活动需求。三是诉讼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司法诉讼或仲裁、拍卖及变卖担保物等活动需求。四是抵债资产管理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抵债资产的取得、保管、运营、处置等活动需求。
3.5 监督检查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监督检查成本指零售信贷合规作业,风险防控及全流程监督检查需要投入的成本。其构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风险防控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调研分析、系统建设及使用、预警处置、外部监管要求等活动需求。二是检查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内部业务检查、外部监管检查等活动需求。三是案件处置成本。主要影响因素为:案件处置、涉案人员司法诉讼、责任追究等活动需求。
4.零售信贷综合成本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4.1 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成本管理
按照作业流程,成本分为:营销成本,贷前、贷中、贷后作业成本,资产保全成本,其他支撑或辅助成本。成本管理以作业流程为核算主体,多表现为人工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个业务流程独立作业,人员绩效导向严重影响作业偏好及效率,进行影响成本耗费,各个流程人员为了更好地履职,而忽视业务整体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二是沟通成本、时间成本等隐性成本严重增加,延长业务流程,增加成本消耗。
4.2 按照部门职能进行成本管理
按照部门职能,成本分为:业务部门、授信管理部门、资产保全部门、风险管理及合规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信息科技部门等部门营运成本。成本管理以部门为核算主体,多表现为人工成本、可变固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个部门立场不同,协调沟通时间较长且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业务发展,增加了作业难度,降低了作业效率。二是中后台部?T的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发展方向,并未为此承担相应的成本。
4.3 按照事业部制进行成本管理
按照事业部制(或产品条线制、产品团队制),成本管理以事业部为核算主体,有效将成本管理与利润管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业务发展导向明显,易忽略风险防控,贷后成本和保全成本的增加反而提升的整体成本,甚至出现事业部利润亏损。二是各个事业部存在相似产品或业务的内部竞争、倾轧及资源挤压,非事业部管理的相关人员易出现政策套利和逆向选择。
4.4 按照经营机构进行成本管理
按照经营机构,成本管理按照机构层级逐级划分至分行、支行、网点独立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综合收入利润考核,选择发展难度低、操作简单的业务,导致业务偏移,看似利润率很高,却忽略经济利润最大化。二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零售信贷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降低了此项业务综合收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成本管理多被收入管理掩盖。以业务收入确定业务发展方向,易造成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不一致。
4.5 按照类别进行成本管理
按照类别,成本分为:人工成本、机构建设及运营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成本管理多表现为单一成本核算及分析,难以按照作业成本进行归集管理和归因分析,对单一产品核算不明确,无法确定收益最佳的产品,增加预算编制和执行难度。二是分析单一成本对收入的影响,易造成全面成本压降以完成利润考核,影响业务发展。三是在成本管理有预算空间时,易产生不理性建设和浪费行为。
5.零售信贷综合成本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5.1 明确零售信贷战略导向
中国零售银行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不管是产品的丰富程度、客户管理的精细度,还是渠道的多元化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零售信贷正在成为银行获取盈利的重要增长点和新支柱,促使银行更加重视零售战略导向,从顶层设计出发,全面优化其综合成本。一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落地零售战略执行。不仅依靠几个零售信贷业务部门,而是要在全行树立战略执行观念。二是建立零售战略评价体系,提升零售信贷在各机构中的收入贡献度。三是夯实零售信贷业务发展基础,保证零售信贷开办机构数量、人员配备、资源投入,建立兼顾发展和风控的平衡性考核办法。
5.2 实现零售信贷精准营销
客户是银行发展业务的基础,也是竞争的焦点。找到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并有效识别其风险,同步解决营销与风控的问题,对于优化零售信贷业务综合成本管理至关重要。一是通过多维度客户细分,将有限的银行资源投入到更能够产生价值的客户身上,增强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升营销的针对性。二是切入各类场景中的客户,实现获客环节前移,通过针对目标客群的主动授信和营销,显著提升营销的精准度。三是通过产品整合,提供直击痛点的金融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展示在客户面前的产品并非越多越好,零售信贷产品将会呈现出舒适、方便、快捷、简单的特点,客户的服务体验是产品市场竞争的关键。 5.3 充分发挥数据驱动效用
数据化革命促使银行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面获得并使用客户信息,数据驱动将成为零售信贷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极大的优化和降低零售信贷的综合成本。一是大数据模式提高零售信贷全面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外部信息整合和内部信息挖掘,提高风险评估模型准确度,风险预警前置,抢占风险处置先机。二是大数据应用使得客户随时随地处于“连接”和“在线”的状态,其行为能够被实时发现和追踪,优化各类营销资源配置,降低客户营销成本。三是大数据使得零售信贷不再偏向抵质押类担保产品,更倾向于发展准信用、纯信用类产品,降低押品管理成本。
5.4 重构零售信贷业务流程
一是整合客户服务渠道,提供更为一致的服务体验。数字化和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新兴的电子渠道正在成为零售信贷产品的主要服务载体,这就要求银行按照客户偏好和作业流程自然路径,清晰定位各个渠道的作业职能,进行多渠道甚至全渠道的有?C整合,使客户可以在不同渠道之间无缝切换服务,单笔业务从客户申请到还款,依靠网络服务和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促使零售信贷业务转向全线上作业模式。二是打造零售信贷工厂模式,实现集中作业模式。将专业技术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分离,将标准化作业和非标准化作业分离,将简单的、标准化的产品与复杂的、非标准化的产品分离,将人工风险决策与模型风险评估分离,持续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综合成管理。
5.5 充分理解“优化”的意义
零售信贷综合成本“优化”设计,体现一种全面成本管理的设计理念,宗旨是实现零售信贷业务收益最大化。“优化”设计时,不能片面追求成本压降,更不能进行逐项压降。要结合客户与市场的情况,结合银行实际情况,确定必要的新增投入,以此带动收益增加,最终提高投资回报率,达到经济利润最大化,EVA最大化。重点关注两项成本投入:一是成本管理本身的硬件、软件和人力投入。特别是增强计算机系统硬件投入,不断升级管理软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增强综合成本核算能力和分析管理能力。二是进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相关的硬件、软件和人力投入。特别是加强零售信贷人才培养。相比公司信贷业务,零售信贷是一项人员密集型业务,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化,做好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是业务发展及综合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4094.html